投稿
LINE

排尿功能障碍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8-08

排尿功能障碍,可通过症状和尿流动力学检查诊断,被定义为排尿异常缓慢和(或)不完全排尿。本文引用了 ICS 2010(国际尿控学会)的术语。排尿功能障碍可能约占妇科泌尿学膀胱相关症状的14%。

 

排尿功能问题是指患者试图排尿时出现的问题。患者可出现的不同排尿问题,包括

1、尿流缓慢:与该患者以往的尿流或与其他人相比,出现尿流缓慢或中断。

2、尿流喷洒(尿流分叉):患者诉排尿过程中出现尿流喷洒或尿流分叉,而不是单一尿柱。

3、尿流间歇(尿流中断):是指个体描述排尿过程中出现一次或多次的尿流时断时续。

4、排尿等待:做好排尿准备时难以启动排尿而出现排尿延迟。

5、用力排尿:需要使用肌肉力量(通过腹部用力、用力屏气或耻骨上加压)来启动、维持或改善尿流。

6、终末滴沥:是指排尿终末期延长,出现尿流减慢、尿流细、尿淋漓。

7、需要立即再次排尿:尿液排出后不久必须再次排尿。

8、体位相关的排尿:必须采取特定的姿势才能自主排尿或促进膀胱排空,如向前或向后倾斜在马桶上,或采取半蹲位排尿。

9、尿痛:排尿时有烧灼感或其他不适感。

10、痛性尿淋漓:排尿困难伴疼痛。

 

排尿后症状:指患者排尿即刻出现的症状。包括2种类型:

1、尿不尽:排尿后并没有感觉到膀胱排空。

2、排尿后淋漓:排尿完成后即刻发生的不自主尿液溢出。

 

排尿问题通常是由下尿路梗阻引起的。应进行详细的病史记录,并视情况完善尿流率检查、残余尿量测定、尿流动力学评估等检查。如果具有明显主诉的患者其尿流动力学并未显示逼尿肌或尿道的异常,症状可能与下尿路相关。应重复测量以确认是否存在排尿功能障碍。

 

通过尿流率测定,可以鉴别3种不同类型的排尿问题:

超大尿流/超快排空:迅速达到最大尿流量(Qmax)。

间歇性排尿:多峰尿流,曲线向下的部分从不触及最低点,而是保持始终高于2ml/s的流速。通常,这是由于尿道括约肌自发活动引起的。

排尿中断:多峰尿流,曲线向下的部分触及底线或以2ml/s的流速流动。这是由于逼尿肌功能不足需腹部加压所致。

 

通常在排尿时/膀胱排空阶段盆底肌肉会松弛,若出现功能异常则会导致这些排尿问题。尿道外括约肌功能障碍可能是主要原因。须拍摄肌电图才能诊断排尿障碍,可表现为排尿时括约肌活动增加。

 

治疗

1、观察。

2、盆底物理治疗。

3、药物

地西泮:松弛括约肌,2~10mg bid或 qid。

抗胆碱能药,如奥昔布宁,从小剂量开始,缓释剂效果更好。

三环抗抑郁药,如阿米替林,睡前或分次服用25~75mg。

a受体阻滞剂,如坦洛新400μg/d,松弛膀胱颈。

巴氯芬

-由于其有不良反应(医源性卵巢囊肿),可作为非一线治疗药物。

-口服剂量:从5mg tid×3天开始→10mg tid×3天→15mg tid×3天→20mg tid×3天。

-维持剂量:40~80mg/d。应将每天80mg的剂量分为四次给药。

 

排尿困难:下尿路或尿道外部因素(外阴异常)导致的排尿困难。其他需关注的排尿问题包括:

膀胱害羞综合征:其他人在场时无法排尿,如公共厕所。

排尿性晕厥:排尿时的迷走神经反射,可能引起晕厥。

 

本文引自《妇科泌尿及盆底重建手术学》

下一篇
良性BPH相关复杂性尿路感染的治疗
在存在尿路梗阻的情况下,尿路感染的治疗需要有效的抗菌药物以及适当的外科干预以去除致病因素,尽可能恢复尿路的正常解剖和功能,以防止败血症和尿路感染反复发作。   针对BPH的治疗   药物疗法: 由于老年男性人群中尿路感染的发病率较低,而且是非疾病特异性事件,因此很难在未经选择的男性人群中设计一项前瞻性研究以确定任何针对BPH的药物治疗是否有防止尿路感染发生的作用。没有证据表明多沙唑嗪、非那雄胺单药治疗或联合治疗以及植物药治疗有降低 BPH 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的作用。   手术治疗: 膀胱出口梗阻引起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是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的手术指征。在接受手术的老年男性BPH患者中,因尿路感染为手术指征者占12%。日本的一项研究显示,住院治疗的BPH 患者中有4%是因为存在尿路感染。   有症状尿路感染的治疗   患者在接受 BPH的治疗之前应进行筛查以排除是否存在尿路感染,如果同时存在尿路感染必须给予及时正确的评估和治疗。对于轻、中度尿路感染的门诊患者,能口服抗菌药物者推荐给予经验性口服喹诺酮类抗菌药物连续7天的疗程。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需要住院治疗,经验性治疗抗菌药物的选择应覆盖抗铜绿假单胞菌的静脉制剂,一旦获得细菌培养和药敏数据则应开始目标性治疗。常用的抗菌药物有氨基糖苷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碳青霉烯类、更高一代的头孢菌素和喹诺酮类药物。对于发热或严重全身感染的患者,建议10~14天的治疗。分别在抗菌药物治疗和停止治疗后7~14天复查尿液培养以确定治疗是否有效。   无症状菌尿的筛查和治疗   已有临床证据表明,术前存在菌尿的患者接受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菌血症发生率高达60%,并有6%~10%的患者出现了脓毒症。而术前对存在菌尿的患者进行抗菌药物的治疗可以明确减少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这些感染性并发症的发生。开始抗菌药物治疗的时间尚不明确,目前国际指南推荐的方法是在手术前的晚上或者手术开始前立即开始抗菌药物治疗。在不留置尿管的情况下,抗菌药物治疗可以在手术后立即停止,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留置导管的患者,推荐持续进行抗菌药物治疗直到尿管拔除。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2022-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