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指南】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最新推荐

来自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07-26

本篇内容精简《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标准版)》,对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NMIBC)的手术治疗、化疗、免疫治疗、联合治疗的相关问题,以及原位癌(CIS)、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复发和随访监测的推荐意见进行介绍。


NMIBC关于手术治疗的相关问题


问题1:患者行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URBT)的适应证?


推荐意见:对怀疑为NMIBC的患者,推荐TURBT作为初始诊断与治疗的方法(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2:NMIBC患者不宜优先选用TURBT的指征?


推荐意见:明确诊断为特殊类型肿瘤者、有妨碍TURBT实施因素的患者不推荐优先使用TURBT(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3:患者首次TURBT切除的范围?


推荐意见:除外TaG1/低级别肿瘤,首次TURBT均应切除深度达肌层(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4:NMIBC患者行荧光引导下TURBT的指征?


推荐意见:对怀疑有多发性肿瘤、CIS或高级别肿瘤的患者,若设备、操作人员条件允许,可采用荧光引导下TURBT(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B)。


问题5:NMIBC患者行二次TURBT的指征?


推荐意见:对①首次切除不充分;②首次电切标本中没有肌层组织;③T1期肿瘤;④G3/高级别肿瘤(CIS除外);⑤首次TURBT病理分析结果无法明确分期或危险分级的患者推荐行二次TURBT(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6:NMIBC患者行二次TURBT与首次TURBT的时间间隔?


推荐意见:NMIBC二次TURBT建议在首次TURBT后6周内进行(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B)。


问题7:NMIBC患者是否可用激光治疗?


推荐意见:对于低危NMIBC患者可考虑使用激光治疗,建议采用整块切除术(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B),不推荐汽化术(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A)。


NMIBC关于化疗的相关问题


问题1: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禁忌证?


推荐意见:术中发生膀胱穿孔或术后严重肉眼血尿的患者,不宜行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C)。


问题2: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是否降低复发风险?


推荐意见:所有NMIBC患者(禁忌证除外)术后均应行即刻膀胱灌注化疗(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A)。


问题3:低危患者术后是否只需行即刻单次膀胱灌注化疗?


推荐意见:对于低危NMIBC患者,建议术后可仅行即刻单次膀胱灌注化疗(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B)。


问题4:中高危患者术后即刻膀胱灌注化疗后如何进一步治疗?


推荐意见:对于中高危患者术后即刻单剂量膀胱灌注化疗后,应联合早期膀胱灌注化疗(术后4~8周,每周1次)+维持膀胱灌注化疗(每月1次,维持6~10个月)(证据级别1a;推荐级别A)。


问题5:膀胱灌注化疗的常用药物及其浓度与剂量?


推荐意见:常用灌注化疗药物包括丝裂霉素、吡柔比星、多柔比星、表柔比星、羟基喜树碱,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情况下,建议使用高浓度、高剂量(安全用药范围内)膀胱灌注化疗(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B)。


问题6:如何提高膀胱内灌注化疗的疗效?


推荐意见:建议灌注前减少液体摄入、碱化尿液、减少尿液排泄来维持药物浓度,灌注持续时间0.5~2 h(依据各药物说明书)可提高膀胱内灌注化疗疗效(证据级别1b;推荐级别B)。


问题7:膀胱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处理?


推荐意见:膀胱灌注化疗的不良反应与药物剂量和灌注频率有关,最主要的不良反应为膀胱刺激症状,若灌注期间出现由灌注药物引起的严重的膀胱刺激症状,应延迟或停止灌注治疗以避免继发性膀胱挛缩(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8:TURBT术后动脉灌注化疗(动脉栓塞化疗)联合膀胱灌注化疗相对于TURBT术后只进行膀胱灌注化疗效果如何?


推荐意见:膀胱灌注化疗联合动脉灌注化疗效果与单纯膀胱灌注化疗效果相似,疗效有待进一步验证(证据级别1b;无推荐)。


问题9:膀胱灌注化疗辅助装置(电动给药、微波热疗、化疗药物膀胱热灌注)是否能提高治疗的效果?


推荐意见:膀胱灌注化疗辅助装置能否提高治疗效果有待进一步验证(证据级别1a~1b;无推荐)。


关于NMIBC免疫治疗的相关问题


问题1:BCG治疗的禁忌证是什么?


推荐意见:对于严重免疫抑制(淋巴瘤、白血病、类固醇激素应用、艾滋病等)、TURBT术后2周内、肉眼血尿、泌尿道感染、最近有创伤性导尿史、活动性肺结核的患者不推荐采用卡介苗(BCG)治疗(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2:对NMIBC患者,BCG灌注治疗是否优于化疗?


推荐意见:对高危NMIBC患者,推荐膀胱内BCG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A);对中危患者,建议结合临床实际考量膀胱内BCG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B)。


问题3:对NMIBC患者,BCG诱导加维持灌注治疗是否优于单纯BCG诱导灌注治疗?


推荐意见:对中危或高危NMIBC患者,推荐膀胱腔内BCG诱导加维持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A)。


问题4:对NMIBC患者,维持治疗3年是否优于维持治疗1年?


推荐意见:对高危NMIBC患者建议行3年维持标准剂量BCG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b;推荐等级B)。对中危NMIBC患者,建议酌情考虑结合患者用药剂量给予1~3年BCG维持灌注治疗,即标准剂量1年BCG灌注或低剂量3年BCG灌注(证据级别1b;推荐等级B)。


问题5:对中高危NMIBC患者,BCG标准剂量治疗是否优于BCG低剂量治疗?


推荐意见:对中危NMIBC患者,建议采用低剂量BCG(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B)。对高危NMIBC患者,建议采用标准剂量BCG(证据级别1b,推荐级别B)。


问题6:不同菌株BCG效果有无差异?


推荐意见:暂不能形成不同菌株疗效及不良反应差异相关的推荐意见(证据级别1b;无推荐)。


问题7:BCG治疗过程中肿瘤持续存在或BCG治疗失败后的治疗方案是什么?


推荐意见:BCG诱导加维持治疗后,如肿瘤持续存在或复发Ta期或CIS,建议再次行BCG治疗(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B);若复发T1期或肿瘤进展,则建议行膀胱切除术(证据等级4;推荐等级B)。


问题8:不良反应的管理方案是什么?


推荐意见:BCG不良反应分局部不良反应和全身不良反应,相应管理推荐按表1所示实施(证据等级4;推荐等级A)


表1:指南中推荐的BCG不良反应管理方案

问题9:BCG相对于干扰素疗效如何?


推荐意见:目前证据仍无法得出BCG与干扰素治疗有较大差异,故无法给出相应推荐意见(证据级别1a;无推荐)。


问题10:干扰素相对于化疗效果如何?


推荐意见:目前证据仍无法得出干扰素与化疗治疗有较大差异,故无法给出相应推荐意见(证据级别1a;无推荐)。


关于联合治疗NMIBC的相关问题


问题1:对NMIBC患者,联合治疗(BCG灌注治疗联合化疗)是否优于单用BCG灌注治疗?


问题2:对NMIBC患者,联合治疗(BCG灌注治疗联合化疗)是否优于单用化疗?


推荐意见:对中危或高危NMIBC患者,建议膀胱腔内BCG灌注治疗联合膀胱内灌注化疗(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B)。


关于NMIBC原位癌治疗的相关问题


问题1:对CIS患者,BCG膀胱灌注治疗是否优于灌注化疗?


推荐意见:对CIS患者,推荐术后行BCG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a~1b;推荐等级A)。


关于NMIBC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相关问题


问题1:NMIBC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的手术适应证?


推荐意见:有进展高风险的NMIBC患者推荐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2:NMIBC患者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腹腔镜手术是否优于开放手术?


推荐意见:对于NMIBC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建议使用腹腔镜手术(证据级别1b;推荐等级A)。


NMIBC复发的相关治疗问题


问题1:复发性NMIBC患者行根治性切除术的适应证?


推荐意见:再次电切病检仍是高级别T1、3个月内早期复发的高级别NMIBC、病变广泛的NMIBC复发、BCG治疗失败的高危NMIBC患者,推荐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问题2:对复发性NMIBC患者,膀胱内BCG灌注治疗是否优于化学药物灌注治疗?


推荐意见:对复发性NMIBC患者,建议疗程大于1年、剂量小于120 mg的BCG膀胱内灌注治疗,含诱导灌注及维持灌注治疗,排除需行膀胱全切术的复发患者(证据级别1a;推荐等级B)。


问题3:对复发性NMIBC患者,膀胱内BCG灌注治疗是否优于干扰素灌注治疗?


推荐意见:对复发性NMIBC患者,建议行膀胱腔内BCG灌注治疗(证据级别1b;推荐等级B)。


关于NMIBC随访监测的相关问题


问题1:NMIBC患者术后如何进行随访管理(包括随访监测的项目、时间间隔)?


推荐意见:根据患者的风险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中危、高危3组患者,并分别实施不同的随访方案。


①低危NMIBC:推荐于手术后第3个月行首次膀胱镜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后应于第12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其后第2至5年中每年应行1次膀胱镜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第1年内应完成对上尿路影像学和腹部、盆腔的基线影像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②中危NMIBC:前2年内,推荐于术后第3个月行首次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后应于第6、9、12、18、24个月行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第3至5年中每年应行1次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第1年内应完成对上尿路影像学和腹部、盆腔的基线影像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③高危NMIBC:前2年内,推荐每3个月行1次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第3~4年内每半年应行1次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第5年时应每半年或1年行1次膀胱镜检查及尿细胞学检查,5年以上应每年行1次膀胱镜检及尿细胞学检查(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除第1年内应完成对上尿路影像学和腹部、盆腔的基线影像学检查,还应在第12个月时及之后每1~2年行上尿路影像学检查,持续10年(证据级别4;推荐等级A)。


④膀胱镜检查时建议使用一次性双通道膀胱镜导管,能够有效预防感染及降低膀胱镜的损耗(证据级别1b;推荐等级B)。


注释:上尿路影像学检查包括CT尿路造影、MR尿路造影、静脉尿路造影、逆行性尿路造影或输尿管镜检查。基线检查在围术期只进行一次即可,即若术前进行过则无需术后1年内再完成。


参考文献: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循证医学分会,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微创等离子手术体系及云规划解决方案项目组.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临床实践指南(2018年标准版)(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7):516-542.

下一篇
【病例】Zinner综合征2例
先天性精囊囊肿合并同侧肾发育不全或肾缺如临床罕见,ZINNER在1914年首次报道该病,故又称Zinner综合征。临床常见症状为血精、血尿和射精障碍等,南京中医药大学附属中西医结合医院2012-2017年收治2例Zinner综合征患者。 【病例1】 病例资料 男性,25岁,因“下腹部胀痛半年”入院。 曾外院行右隐睾切除术。 查体:直肠指诊(DRE)前列腺右上方触及一囊性包块,质软,压痛明显,边界未全触及;右阴囊空虚,未及睾丸。 CT示:右肾缺如、右精囊囊肿(图1)。 图1:CT示右肾缺如,右精囊囊性包块 诊断 右精囊囊肿;右肾缺如。 诊疗经过 行超声引导下右精囊囊肿穿刺抽液术:见右精囊区囊性占位,约7 cm×3 cm,抽出液体40 ml,囊腔内注入亚甲蓝溶液,导尿管引出液清亮,注入无水乙醇0.5 ml,保留5 min后抽出。 1年后复查CT示:右肾缺如;右精囊腺区包块(图2)。考虑复发。 图2:CT示右肾缺如,右精囊囊肿(66 mm×24 mm) 【病例2】 病例资料 男性,36岁,因“发现膀胱旁囊性肿物1周”入院。 查体:DRE前列腺右前方触及一囊性包块,质软,无压痛,边界未全触及;阴茎、睾丸、附睾未见异常。 磁共振成像(MRI)示:右精囊囊肿伴右输尿管扩张(图3)。 图3:MRI示有精囊囊肿(66 mm×90 mm),右输尿管扩张 诊断 右精囊囊肿;右肾缺如。 诊疗经过 行经腹腔镜右输尿管精囊囊肿切除术:术中见右输尿管扩张积水,走形扭曲,向上分离至输尿管上端,未见右侧肾脏,上端为一盲端,向下分离至膀胱壁,膀胱右侧见一囊肿,约10 cm×8 cm,将囊肿及输尿管切除。 术后病理示:精囊囊肿及输尿管扩展积水。术后随访6~9个月无复发。 讨论 Zinner综合征是罕见的泌尿生殖疾病,源自胚胎第4~13周中肾管发育畸形,有学者对280000例儿童超声筛查结果显示该病发病率为0.0046%。 囊肿多见于右侧,DRE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诊断率达79%。而影像学检查是发现该病的首要手段,B超是首选筛查方法,对精囊囊肿诊断的特异性和准确性均较高。CT检查在诊断该病中的作用尤其重要。 精囊囊肿体积<2.5 cm,且无临床症状,可行保守治疗,定期复查;囊肿体积>3 cm,临床症状明显,行手术治疗,依据10版《Campbell-Walsh Urology》,手术指征包括:精囊囊肿引起相应症状的;射精管梗阻导致不育者。 手术方法有经直肠、会阴精囊囊肿穿刺抽液术、腹腔镜精囊囊肿切除术、开放手术等。 穿刺抽液术创伤小但易复发,不推荐为首选方法;开放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多不采用;对于Zinner综合征的处理,学者们更倾向于腹腔镜手术治疗。据文献报道,内镜技术治疗精囊囊肿成功率约75%。也有学者声称经尿道精囊囊去顶术效果更佳,但该术式远期疗效仍需进一步考证。 来源:芦长廷,胡向农,杨关天,杨建军.Zinner综合征2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6):502-503.
2019-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