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诊断鉴别】尿失禁的临床诊断鉴别及辅助检查

来自  李旭东  2019-09-12

压力性尿失禁主要与急迫性尿失禁进行鉴别,而急迫性尿失禁的临床表现与压力性尿失禁相似,那么,临床中如何通过辅助检查确诊?


一、临床诊断要点


1.病史了解尿失禁发生的诱因、伴随症状、每日使用尿垫或卫生巾的情况、有无排尿困难、既往病史、合并疾病、手术史及生育情况等。


2.体检着重了解有无引起该病的解剖和神经系统方面的异常。


3.临床表现。


4.酌情选用下列辅助检查。


二、辅助检查


1.棉签试验


用于判断尿道下垂的程度。截石位,消毒后尿道插入4cm长的棉签,在应力状态下和无应力状态下,棉签活动的角度超过30°为尿道下垂。


2.膀胱尿道造影


了解膀胱尿道后角(膀胱底部切线和尿道轴线的角度),正常人为90°,如所测角度为110°~115°,则提示尿道下移。


3.尿动力学检查


(1)尿流率:检查时尿量>150 ml时,尿参数有效,最大尿流率应>20 ml/s。如尿流率降低,需行完全性膀胱测压以进一步诊断。


(2)完全性膀胱测压:了解患者在膀胱充盈期有无不稳定膀胱或逼尿肌反射亢进,除外急迫性的可能。在排尿期主要了解患者逼尿肌的反射功能和有无下尿路梗阻。


(3)尿道压力描计:最大尿道闭合压<20 cmH2O,则可能为Ⅲ型压力性尿失禁。


(4)压力性尿道压力描计:尿道闭合压力曲线近端尿道部分出现下置波,提示膀胱尿道下移。


(5)腹压性漏尿点压力测定:腹压性漏尿点压力为尿道固有的括约肌张力参数,如腹压性漏尿点压力<60 cmH2O,则提示重型压力性尿失禁(腹压轻度增加时或仅在重力作用下即可出现明显的尿失禁)。


三、其他检查方法


1.压力试验


将一定量的液体(一般为300 ml)注入膀胱后,嘱患者取站立位,用力咳嗽8~10次,观察阴部有无尿液漏出。如有尿液流出,为阳性。


2.布垫试验


尿道压力试验阴性者可行纱布垫试验。


患者带一事先称重的无菌尿布进行爬楼梯等活动,然后再称重而得知溢尿量。此法为定量检测方法,1小时测尿垫重量试验程序:嘱患者放置已知重量的会阴垫,饮水500 ml,进行日常活动如行走、上楼梯、坐下起立10次、咳嗽10次、从地板拾物5次、洗手1分钟等共1小时后测量会阴垫的重量。根据其重量的增加来评价尿失禁的程度。失尿>2 g,为尿失禁。失尿2~10 g,为轻至中度尿失禁;失尿10~50 g,重度尿失禁;失尿>50 g,严重尿失禁。


纱布垫试验也可用来评价治疗效果,如溢尿量为0~2 ml,则为治愈;溢尿量减少大于50%,则为有效;溢尿量少于50%,则为无效。


3.内窥镜检查


尿道镜和膀胱镜检查有助于了解尿道长度、张力和除外膀胱粘膜的病变。


4.尿道压的测定


尿道压力图常可证明张力性尿失禁患者在静息状态的尿道括约肌机能减弱。尿道压力图也可以明确是否为内括约肌障碍型张力性尿失禁。


5.磁共振成像(MRI)


在软组织的区别上可产生清晰的图像,并可通过阴道内放置腔内卷和直肠内放置外卷技术来提高图像的清晰度。有学者通过MRI对张力性尿失禁患者的盆底组织进行研究,发现尿失禁与尿道纹状泌尿生殖括约肌的多少有关。此外,MRI也可以对膀胱前间隙的进行测定。


6.超声检查


可以经阴道和经直肠进行检查,了解静息状态和Valsalva动作时膀胱的位置改变,从而了解膀胱颈活动度。新近有文献报道结合计算机技术可以辅助进行更精确的诊断。


来源:李旭东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下一篇
前列腺炎诊治十年变化
在前列腺炎诊治方面,泌尿外科医生一直存在争议。2016年康家旗等通过问卷调查研究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慢性前列腺炎诊治行为的变化。以问卷形式调查全国29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025名泌尿外科医生,调查内容包括对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认识、诊断和治疗方法的选择等,共纳入有效问卷1025份。 其调查结果显示,39.0%(400/1025)的医生采用传统分类法,认为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膀胱及盆底功能障碍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医生较2006年增加;最常应用的检查方法仍为前列腺液常规检查(88.8%,910/1025),选择其余检查方法的医生比例均高于2006年;大多数医生选择药物治疗(85.6%,877/1025),选择心理治疗及前列腺按摩的医生比例下降,最常使用的药物是α-受体阻滞剂(88.4%,906/1025),使用抗生素的医生比例下降,两次调查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情况均不同。 从以上调查结果来看,中国泌尿外科医生对于慢性前列腺炎的诊治行为相比10年前有所变化,但仍需进一步规范。 前列腺炎病因探索的变化 慢性前列腺炎的临床表现类似于急性前列腺炎,因此直到现在,病原体感染都被医生和患者认为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调查结果也显示,超过一半(60.0%,615/1025)的调查对象仍认为“细菌感染”是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 然而,目前多数学者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可能是病原体感染和异常的盆底神经肌肉活动、免疫、心理、神经、内分泌等共同作用的结果。认为细菌感染、非细菌感染、心理因素、膀胱和盆底功能障碍为慢性前列腺炎病因的医生均超过1/3。 这一区别说明,越来越多的医生认为慢性前列腺炎并非单因素,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前列腺检查方面的变化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选择行前列腺液常规检查(88.8%,910/1025)、尿常规(88.3%,905/1025)、泌尿系超声(80.7%, 827/1025)的医生均超过80%,与2006年相比最明显的变化是,选择行尿常规的医生由39.8%(247/620)增加至88.3%(905/1025),这一数据表明,可能越来越多的医生意识到慢性前列腺炎患者至少需要尿常规来分析有无红白细胞、葡萄糖及蛋白尿等,以排除其他疾病。 体格检查是慢性前列腺炎必要的检查项目,尤其是直肠指诊,不仅有助于鉴别会阴、直肠、神经病变或前列腺其他疾病,还可以通过前列腺按摩获得前列腺液体。 研究显示2016年69.0%(707/1025)的医生选择行体格检查,相较于2006年的结果(56.9%,353/620)有所增加,但仍有近1/3的医生忽视体格检查的重要性。 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检查、精液常规分析及尿流率等作为慢性前列腺炎检查的推荐项目或可选项目,也被越来越多的医生所采用。 研究表明,较高比例的慢性前列腺炎/慢性前列腺炎疼痛综合征患者伴随精神紊乱,如焦虑和抑郁,并对生活质量有显著影响。而研究结果显示,有2016年62.9%(645/1025)的调查对象选择对患者进行心理评估,而2006年结果显示仅有20.7%(128/620)的医生行心理学分析,表明精神心理因素作为慢性前列腺炎的病因之一越来越受到广大临床医生的重视。 前列腺治疗方面的变化 调查发现药物治疗、前列腺按摩、心理治疗及物理治疗是国内泌尿外科医生常常选择的治疗方法。 调查结果显示,2016年绝大多数医生(85.6%,877/1025)选择药物治疗,α-受体阻滞剂和抗生素是最常应用的两种药物。与2006年结果相比,使用α-受体阻滞剂的医生人数比例由60.3%(371/615)增加至88.4%(906/1025),这可能与医生认为α-受体阻滞剂能解除尿路梗阻、改善下尿路症状(LUTS)有关,也间接说明国内医生对于这一概念的认识在逐渐加强。而选择使用抗生素的医生比例从2006年的74.0%(455/615)降至57.8%(592/1025),但各类抗生素的使用比例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 心理治疗方面,研究结果显示,2016年有52.7%(540/1025)的调查对象选择心理治疗,与2006年结果相比有所下降,但本研究缺乏对心理治疗方式的调查,虽然大多数医生认识到心理治疗的重要性,但在临床上的实施情况可能并没有数据显示的那样乐观。 前列腺按摩是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研究表明适当的前列腺按摩有利于前列腺管的引流、改善前列腺液循环及促进药物的穿透,从而减轻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临床症状。物理治疗包括热疗、生物反馈等,作为辅助治疗手段在临床上都有一定的应用。 本文引自《前列腺炎马全福2019观点》
2019-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