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诊疗指南】压力性尿失禁非手术治疗推荐

来自  大家泌尿  2019-10-12

女性尿失禁是女性常见病,目前据全球统计,患病率接近50%,严重尿失禁约为7%,其中约一半为压力性尿失禁,我国的患病率与此基本相当。本篇内容介绍压力性尿失禁的非手术治疗方式。


一、保守治疗


1.高度推荐:盆底肌训练


盆底肌训练(PFMT)对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已为众多的荟萃(meta)分析和随机对照研究(RCTs)所证实,这种方法方便易行、有效,适用于各种类型的压力性尿失禁。停止训练后疗效的持续时间尚不明确,缺乏长期随机对照研究。


目前尚无统一的训练方法,共识推荐必须要使盆底肌达到相当的训练量才可能有效,可参照如下方法实施:持续收缩盆底肌(提肛运动)2~6秒,松弛休息2~6秒,如此反复10~15次。每天训练3~8次,持续8周以上或更长。


盆底肌训练也可采用特殊仪器设备,通过生物反馈实施。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相比,生物反馈更为直观和易于掌握,疗效与单纯盆底肌训练相当,或优于单纯盆底肌训练,并有可能维持相对长的有效持续时间。


2.推荐:减肥


肥胖是女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明确相关因素,减轻体重有助于预防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患有压力性尿失禁的肥胖女性,减轻体重5%~10%,尿失禁次数将减少50%以上。


3.可选


(1)戒烟


吸烟与尿失禁相关的证据仍不充分,有证据显示吸烟能增加发生压力性尿失禁的风险,但目前却无证据表明戒烟能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症状。


(2)改变饮食习惯


尚无明确证据表明饮水量、咖啡因、酒精与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有明确关系,但改变饮食习惯可有助于治疗压力性尿失禁程度。


(3)阴道重锤训练


①原理:阴道内放入重物(20 g或40 g),为避免重物脱出而加强盆底肌收缩,以训练盆底肌。


②疗效:尚有争议,有说法认为可能与盆底肌训练基本相当;此类治疗一般依从性较差,对重度尿失禁疗效不佳。


③副作用:腹痛、阴道炎和阴道出血等。


(4)电刺激治疗


①原理:电流反复刺激盆底肌肉,增加盆底肌的收缩力;反馈抑制交感神经反射,降低膀胱活动度。


②疗效:报道差异较大,尚需大样本、长期随访的随机对照研究。


③副作用:阴道感染、出血、会阴部不适及皮疹等,部分患者不易接受。


(5)磁刺激治疗


①原理:与电刺激治疗原理基本相似,不同之处在于本治疗是利用外部磁场进行刺激。


②疗效: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的主、客观症状;但应用时间较短,仍需大样本随机对照研究。


③副作用:尚无有关并发症的报道。


二、药物治疗


主要作用原理在于增加尿道闭合压,提高尿道关闭功能,目前常用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1.推荐

 

选择性α1-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①原理:激活尿道平滑肌α1-受体以及躯体运动神经元,增加尿道阻力。


②疗效:有效,尤其合并使用雌激素或盆底肌训练等方法时疗效较好。


③副作用:高血压、心悸、头痛和肢端发冷,严重者可发作脑中风。


④常用药物:米多君、甲氧明;米多君的副反应较甲氧明更小,2000年,美国FDA禁止将去甲麻黄碱用于压力性尿失禁治疗。


2.可选


(1)丙咪嗪


①原理:抑制肾上腺素能神经末梢的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吸收,增加尿道平滑肌的收缩力;并可以从脊髓水平影响尿道横纹肌的收缩功能;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缩,缓解急迫性尿失禁。


②用法:50~150 mg/d。


③疗效:尽管有数个开放性临床试验显示它可以缓解压力性尿失禁症状以及增加尿道闭合压,其疗效仍需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研究加以证实。


④副作用:口干、视力模糊、便秘、尿潴留和体位性低血压等胆碱能受体阻断症状;镇静、昏迷等组胺受体1阻断症状;心律失常、心肌收缩力减弱;有成瘾性;过量可致死。目前此类药物有更新型制剂,副作用较小,但中国未上市。


(2)β-肾上腺素受体拮抗剂


①原理:阻断尿道β受体;增强去甲肾上腺素对α受体的作用。


②疗效:开放队列研究证实有显著疗效,但目前尚无任何相关RCT研究。


③副作用:体位性低血压;心功能失代偿。


(3)β-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


①原理:一般认为兴奋β-肾上腺素受体将导致尿道压力减低,但研究表明它可以增加尿道张力。主要机制可能是通过释放神经肌肉接头间的乙酰胆碱来加强尿道横纹肌的收缩能力,还可在储尿期抑制膀胱平滑肌收缩。


②用法:克仑特罗(Clenbuterol)20 mg,2次/天,服用1个月。


③疗效:一项RCT证实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克仑特罗可以有效治疗压力性尿失禁,且效果优于盆底肌肉锻炼。但仍需大样本、设计良好的RCT研究。


④副作用:房颤、心动过速或头痛。


(4)雌激素


①原理:促进尿道粘膜、粘膜下血管丛及结缔组织增生;增加α肾上腺素能受体的数量和敏感性。通过作用于上皮、血管、结缔组织和肌肉4层组织中的雌激素敏感受体来维持尿道的主动张力。


②用法:口服或经阴道粘膜外用。


③疗效:雌激素曾经广泛应用于压力性尿失禁的治疗,可以缓解尿频尿急症状,但不能减少尿失禁,且有诱发和加重尿失禁的风险。


④副作用:增加子宫内膜癌、乳腺癌和心血管病的风险。

 

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妇科盆底学组.女性压力性尿失禁诊断和治疗指南(2017).中华妇产科杂志,2017,52(5): 289-293.

下一篇
【干货】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与诊断
本篇内容着重讲解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Ⅰ型)和慢性前列腺炎的常见症状和诊断建议。 1.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Ⅰ型) 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就是临床分类的Ⅰ型前列腺炎,患者起病急、症状重,通常具有明确疲劳、感冒、过度饮酒等诱因,因此专科医生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如果治疗不及时、不彻底,可以发展为前列腺脓肿,并可以转为慢性前列腺炎。 (1)主要症状 ①全身症状:表现为高热、寒战、肌肉和关节疼痛、全身不适,可以出现恶心、呕吐和厌食,严重者可出现菌血症。 ②尿路刺激症状和疼痛:患者有明显的尿急、尿痛、尿频症状。由于前列腺和尿道的严重炎性水肿,患者可以出现急性尿潴留及前列腺部位疼痛、会阴部疼痛、性功能减退,或并发急性精囊炎、急性附睾炎、急性输精管炎和肾绞痛等,甚至出现血尿和血精等症状。 (2)诊断与鉴别诊断 ①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并结合临床表现不难诊断。患者起病急,可以局部和全身症状同时出现,经常与膀胱和尿道的感染同时存在,可以导致急性尿潴留。应该区别其他部位来源的感染。 ②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患者常有剧烈疼痛,而患慢性前列腺炎时,可能有疼痛,也可能无疼痛。良性前列腺增生或癌症早期,常无疼痛。当有前列腺癌骨转移时,则有剧痛。良性前列腺增生压迫尿道影响排尿时,也可致膀胱疼痛。对老年患者应该认真细致鉴别诊断。 ③急性细菌性前列腺炎有脓肿形成时,其疼痛常局限在会阴部,呈灼痛、刀割样痛、跳痛感。有尿潴留时膀胱胀痛,可将前列腺疼痛掩盖。此种疼痛应与直肠周围脓肿、尿道周围脓肿、尿道周围尿外渗疼痛相鉴别。 ④直肠指诊:前列腺肿胀、触痛明显、发热,此时禁止行前列腺按摩。 ⑤尿常规检查:可见大量白细胞或红细胞,如果症状持续10天以上,体温持续升高,出现肉眼血尿、应经超声检查除外前列腺脓肿形成。 ⑥血液常规检查:白细胞总数增高,中性粒细胞增高。必要时行血液细菌培养及药物敏感实验。 ⑦超声检查了解前列腺的大小,排除脓肿、结核、结石、前列腺癌等。 2.慢性前列腺炎Ⅱ型和Ⅲ型 (1)常见症状 慢性前列腺炎临床表现各不相同,往往不具特异性。典型的慢性前列腺炎有以下表现,但不会同时出现在一个患者身上。 ①尿道灼热或疼痛、尿频、尿急、尿痛、尿分叉、尿等待、尿不尽、尿滴沥和大小便后有白色分泌物从尿道流出。上述表现很难与良性前列腺增生相鉴别。 ②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常有各种反射性疼痛,常见的反射部位有:会阴部、肛周、耻骨区、下腹部、腰骶部、腹股沟区、大腿内侧、阴囊、双侧睾丸、阴茎和阴茎头有坠胀疼痛或剧烈疼痛等。 由于慢性前列腺炎放射疼痛范围广泛,有时易与腰骶部、骶髂部疾病,急性阑尾炎,胆囊炎及肾、输尿管、睾丸、附睾、尿道、阴茎等疾病相混淆,应认真细致地进行检查和鉴别诊断。有时慢性前列腺炎疼痛也可反射至阴囊。阴囊内容物的疼痛应区别是睾丸、附睾还是精索的疼痛。此类疼痛,常向上放射至腹股沟区或下腹部和肾区。而肾脏、前列腺、输尿管疾病的疼痛亦可放射至阴囊内。正常睾丸痛觉很敏感,急性睾丸炎或外伤时,可有严重疼痛,但睾丸肿瘤、睾丸梅毒时则常无疼痛,睾丸扭转时会有剧痛,医生需要进行细致的鉴别诊断。 ③严重的焦虑情绪、失眠、记忆力减退。 ④痛性阴茎勃起、射精痛、频繁遗精、勃起功能障碍、早泄和偶尔出现血精现象。部分不育患者中,前列腺炎可能是一个很重要因素。 (2)诊断 ①细致询问病史,耐心倾听患者主诉。 ②行前列腺直肠指诊,排除良性前列腺增生和其他前列腺疾病。有些医生往往忽视或不愿意亲自做这项检查。 ③前列腺液检查。通常慢性前列腺炎患者的前列腺液内卵磷脂小体减少,白细胞>10个/HP,重者有脓细胞或红细胞。由此看出,如果化验白细胞是9个/HP就不能诊断前列腺炎,这也不是很科学的诊断指标。 ④前列腺液培养与药物敏感性试验。目前所用的方法及药敏试剂不尽相同,有时所取标本污染(如尿道的污染)会造成错误的诊断,所以,这项检查仅作为诊断和用药参考。 (3)诊断建议 ①必需项目:病史、体格检查(包括直肠指诊)、尿常规检查、前列腺按摩液常规检查。 ②推荐项目:NIH-CPS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评分指数)、下尿路病原体定位检查:“四杯法”或“两杯法”。 ③可选择项目:精液常规及病原体培养、尿细胞学、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尿流率、侵入性尿动力学检查(包括压力-流率测定或影像尿动力学)、尿道膀胱镜;经腹或经直肠B超(包括残余尿量测定);CT、MRI(磁共振);前列腺穿刺活检。
2019-1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