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临床实操 】肾移植手术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6-18

移植肾尿路重建

 

移植肾输尿管与膀胱进行吻合,分为膀胱内输尿管吻合法和膀胱外输尿管膀胱吻合法。膀胱内法手术比较复杂,需切开膀胱壁,组织损伤大、渗血多,目前较少采用。目前多采用膀胱外法进行膀胱黏膜与输尿管全层的连续缝合。若供肾输尿管过短或输尿管血供受到影响,可将供肾过短的输尿管或移植肾的肾盂与受者的原输尿管进行吻合,并留置输尿管支架管。但若发生排斥反应时极易发生吻合口漏和狭窄。

 

1、膀胱外法

 

膀胱内注入 150~200ml 庆大霉素盐水。用电刀将膀胱顶侧壁肌层划开 2.5cm 左右切口,游离至向外突出的黏膜层。在膀胱黏膜上切开一个小口,吸净尿液。输尿管末端切开0.5-1 cm,修剪成铲状,使用 5-0 monocryl 可吸收线吻合在膀胱黏膜与输尿管全层,可采用连续或间断吻合。再将输尿管斜卧于膀胱肌层切口正中,间断缝合膀胱肌层,输尿管即在膀胱黏膜下与肌层间潜行1.5cm左右(图 13-2-10)。吻合口内可放置或不放置输尿管支架管,如放置支架管,支架管尾端可缝扎一丝线,在拔除导尿管后,线头可从尿道口排出,牵拉丝线即可拔除支架管,不需要再用膀胱镜取出。

 

2. 膀胱内法 

 

最常用的是 Politam-Ieaderbetter法,切开膀胱前侧壁。选择接近同侧输尿管开口部位的膀胱壁。做一透过膀胱黏膜的贯穿切口。血管钳做一个穿行膀胱壁2~3cm 的隧道。把输尿管轻柔地拉到膀胱内,剪去多余的输尿管。将输尿管末端修剪成铲状,长约1cm。monocryl 可吸收线缝合膀胱黏膜与输尿管全层,在膀胱外侧用丝线固定输尿管与膀胱浆肌层。可吸收线连续全层缝合关闭膀胱。

 

术中注意事项

 

1、手术切口长度需要充分保证移植肾能妥当放置,分离空间要充足。

 

2、沿髂血管分离时要仔细结扎其表面的淋巴管,避免术后淋巴漏和产生局部的淋巴囊肿。

 

3、血管吻合过程中应持续保持低温状态,避免因热缺血时间过长影响供肾质量。建议缝制夹层纱布肾袋,在夹层内放置冰屑对移植肾进行持续表面降温。

 

4、如行移植肾动脉与髂外动脉吻合时,保留部分腹主动脉片,减少术后肾动脉吻合口狭窄。

 

5、开放血流前仔细检查吻合口,可用哈巴狗钳夹闭移植肾血管,轻轻打开 Satinsky 钳,如有吻合口漏血,再轻轻夹闭 Satinsky 钳,使用血管线加缝一针或八字缝合一针,既可保证止血效果,也能避免移植肾缺血再灌注损伤。

 

6、开放血流后,注意观察移植肾血供恢复情况。特别仔细检查肾门和血管吻合处有无活动性出血,仔细止血。

 

7.移植肾摆放要合适,注意防止动脉成角扭曲、静脉牵拉过度,最好在事前做好安排,如移植肾摆放后,移植肾颜色变暗,说明血管成角扭曲,务必重新摆放直至颜色正常,必要时需要延长切口,扩大空间,找到合适的摆放位置。

 

8、输尿管与膀胱吻合时,注意尿管不要过长或过短,一般以达到膀胱吻合口的距离再增加2~3cm 即可。输尿管断端仔细止血,防止术后严重血尿。输尿管黏膜与膀胱黏膜对好,防止术后发生吻合口狭窄

 

9、肾移植术后局部均有较多的渗出,需要充分引流。为防止感染,可使用负压闭式引流。

 

END

 

参考文献: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下一篇
【指南解读】 中国泌尿男生殖系肿瘤手术后随访方案专家共识
手术后随访是肿瘤治疗全程管理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手术后随访可以及时发现相关并发症,使患者得到及时救治。随访也是早期发现肿瘤复发的重要手段。对于很多肿瘤,即使发生复发,通过及时的辅助治疗,一些患者依然是可以治愈的。 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随访方案 作为恶性肿瘤,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前列腺癌患者有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的风险。规律随访可以尽早发现复发和转移,及时治疗,以取得良好肿瘤控制。   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随访方案:只需要规律检测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水平和做直肠指检。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后6周检测PSA水平。术后第3、6、12个月检测PSA。然后每6个月检测PSA到3年,之后每年随访1次,检测PSA。只有在临床怀疑局部复发,才进行影像学检查(盆腔MRI)。没有生化复发迹象,不常规为无症状患者进行骨扫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有骨痛或其他可能进展的症状,无论PSA水平如何,应该考虑进行骨扫描和其他影像学检查。   肾细胞癌术后随访方案   肾细胞癌术后随访的目的是尽早发现术后并发症,监测肾功能、局部复发、对侧肾的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发生发展。手术切除后,20%~30%的局部肿瘤患者会复发。肺转移是最常见的远处复发,发生率为50%~60%。术后复发的中位时间为1~2年,大多数复发发生在3年内,但超过5年的复发也有报道。建议个体化决定随访时长。   pT1a-1b肾细胞癌患者根治性肾切除术或肾部分切除术后,根据患者的风险状况决定肾细胞癌治疗后的随访方案。   肾细胞癌的危险度分组基于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分级系统(UISS)。①低危患者,术后3个月腹部B超检查,术后6个月腹部B超检查,术后1年腹部CT或MRI检查,术后第2年腹部 B超检查,术后第3年进行腹部CT或MRI检查。3年后每2年1次腹部CT或MRI检查。胸部CT每年1次,与腹部CT检查同时进行,至少5年。②中/高危患者,术后3个月腹部B超检查,术后6、12个月腹部CT或MRI检查。术后第2~3年,每年1次腹部CT或MRI检查。3年以上每2年1次腹部CT或MRI检查。胸部CT每年1次,与腹部CT检查同时进行,至少5年。③建议每次门诊随访都监测患者肾功能水平。有肿瘤扩散到淋巴结或远处如骨、肺或肝的患者建议在常规随访方案的基础上进行更严密的个体化随访。对于肿瘤>7cm行保留肾单位手术,或手术切缘阳性患者建议在常规随访方案基础上进行更严密的个体化随访。   睾丸癌术后随访方案   睾丸癌随访的目的是尽早发现复发。若发现复发,及时施以积极的治疗,依然有痊愈的机会。基于 I期精原细胞癌患者数据库的研究显示,常规检测肿瘤标记物对早期诊断复发并无帮助。NCCN指南专家委员会认为,术后5年没有复发,腹部+盆腔 CT/MRI检查就不再建议了。建议用胸部CT代替胸部X线检查。非精原细胞癌的随访不常规推荐 PET-CT。非精原细胞癌的复发都是通过肿瘤标记物升高和/或CT发现异常。   精原细胞癌I期,睾丸切除术后的随访方案:门诊随诊,体格检查和对侧睾丸B超检查,肿瘤标志物为可选项目,第1~3年每6个月1次,第4~5年每年1次。腹部盆腔CT或MRI检查、胸部CT检查,第1年2次,第2~3年每年1次,第60个月时再检查1次。5年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一步随访方案。   非精原细胞癌I期有或无危险因素(淋巴管血管受侵,精索受侵或阴囊受侵),睾丸切除术后的随访方案:体格检查、对侧睾丸B超检查、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盆腔CT/MRI检查和胸部CT检查,第1~2年每3~6个月1次,第3~4年每6个月1次,第5年每年1次。5年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一步随访方案。   非精原细胞癌IA/B,腹膜后淋巴结清扫术后的随访方案:体格检查、对侧睾丸B超检查和肿瘤标志物检测、腹部盆腔CT/MRI检查和胸部CT检查,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4年每6个月1次,第5年每年1次。5年以后根据具体情况决定进一步随访方案。 阴茎癌术后随访方案   如果治疗成功,局部复发并不会显著降低长期生存率,早期发现局部复发增加了治愈的可能性。局部或区域淋巴结复发通常发生在初次治疗后的2年内。5年后,所有的复发都是局部的或新的原发病灶。患者应该立即报告任何局部的变化   原发阴茎肿瘤治疗的随访方案:最短随访期限5年。①阴茎保留治疗后:医生或自我检查,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6个月1次;阴茎上皮内瘤变患者局部或激光治疗后随访时根据临床具体状况接受重复活检。②阴茎切除术后:医生或自我检查,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12个月1次。   腹股沟区域淋巴结随访方案:最短随访期限5年。①监测患者:医生或自我检查,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6个月1次。②淋巴结转移阴性患者:医生或自我检查,第1~2年,每3个月1次。第3~5年,每12个月1次。随访时根据临床具体状况接受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③淋巴结转移阳性患者随访方案:第1~2年,每3个月接受医生或自我检查和CT或磁共振检查。第3~5年,每6个月接受医生或自我检查。随访时根据临床具体状况接受超声下细针穿刺活检,CT或磁共振检查。 肾上腺肿瘤术后的随访   肾上腺肿瘤治疗后随访目的是了解治疗效果、评价激素水平和肾上腺功能、判断治疗方案是否合理、尽早发现治疗后并发症、局部复发和转移病灶的发生或疾病进展。肾上腺皮质癌5年生存率<40%,复发和进展发生在局部或者转移到肺或肝脏,骨转移和脑部受累很少见。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发病率相对较高,均有恶性潜能。需要依据肾上腺肿瘤的不同病理类型决定具体的随访内容和随访间隔周期。   嗜铬细胞瘤/副神经节瘤切除术后随访方案:术后第1年每3~6个月进行随访,如果有症状,可以增加随诊频率;如果病情稳定且没有新的症状,则降低随诊频率。随访内容包括:病史及体检、血压和激素水平监测,腹部和盆腔增强CT或MRI检查和胸部 CT(平扫或增强)检查。可以考虑FDG PET-CT检查。术后第2~3年,每6~12个月进行随诊。术后第4~10年,每年进行随诊。内容包括:病史及体检、血压和激素水平监测。腹部和盆腔增强CT/增强MRI检查和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可以考虑 FDG PET-CT检查。10年以上,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随诊计划。   肾上腺皮质腺瘤术后随访方案:术后第1年,每3~6个月进行随访;第2年起,每6~12个月进行随访。随访内容包括年龄、身高、体重、血压、血浆17-羟孕酮(17-OHP)、睾酮(仅限于女性和青春期前的男性)、血浆肾素活性、电解质及睾丸超声等,并注意有无医源性库欣综合征表现。根据疾病情况选择CT、MRI等影像检查手段。   肾上腺皮质癌术后随访方案:对于有功能的肾上腺腺瘤,术后激素替代治疗期间,建议进行激素检测,特别是在激素剂量调整时。肿瘤完全切除后,术后第1年,每3~6个月进行随访。之后每3~12个月进行随访一直到第5年,5年以后根据临床情况决定随访方案。随访内容包括:腹部和盆腔增强CT或MRI检查和胸部CT(平扫或增强)检查。如果最初诊断时肾上腺肿瘤是功能性肿瘤,则每次检查需要进行相应激素水平监测。对于肿瘤局部扩散、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如肺和肝脏的患者,建议在常规随访方案的基础上根据预后因素、预期的治疗效果和治疗相关毒性反应以及可用的替代治疗方案进行更严密的个性化随访。 参考文献:中国抗癌协会泌尿肿瘤专业委员会 微创学组.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26(5):369-375.
2021-06-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