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肾结核病例精解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7-05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56岁。主因“尿频、尿急13年,间断血尿7个月”入院。

 

现病史:

 

患者于13年前出现尿频、尿急症状,夜尿7~10次,无发热、腰痛、肉眼血尿,无脓尿,未予重视。7个月前出现全程肉眼血尿,色暗红,可见不规则状血块,尿频、尿急较前有所加重。1个月前就诊于我院行CT检查提示左肾结核,给予口服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治疗,之后血尿症状消失,尿频、尿急症状明显减轻。

 

既往史:

 

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7年,未治疗。20年前外伤致右股骨干骨折。

 

体格检查:

 

体重70kg,身高173cm。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CT示左肾结核,累及左输尿管及膀胱左侧壁。红细胞沉降率7mm/h。尿常规示镜检白细胞92个/uL,pH5.0。肾功能:尿素氮4.9mmol/L,肌酐93umol/L。结核杆菌抗体阳性。尿细菌培养:无菌生长。其余化验未见明显异常。

 

入院诊断:左肾结核。

 

治疗经过:

 

积极完善术前相关检查,予以规律抗结核治疗2个月,行左肾切除术。麻醉后患者取右侧卧位,常规消毒铺单。取左侧腋后线12肋下1cm处做长约3cm切口,以血管钳钝性穿入腹膜后间隙,手指扩张腹膜后空间,之后以自制气囊进一步扩张空间。手指引导下分别在腋中线髂棘上1.5cm、腋前线肋缘下1cm取切口,以10 mm Trocar 穿入。肋脊角处切口置入 12 mm Trocar。接腹腔镜和气腹机清理腹膜外脂肪,打开肾周筋膜,在脂肪囊外分别游离左肾腹侧、背侧,显露左肾动脉(1支),以Hem-o-lok结扎、离断。游离并显露左肾静脉(2支),以Hem-o-lok 结扎、离断。游离左肾上极,保留左侧肾上腺。继续游离左肾下极,见左输尿管增粗、僵硬,尽量向远端游离,以Hem-o-lok 结扎、离断,使左肾完全游离,装标本袋。关闭气腹机,拔出Trocar,延长12肋下切口,长约5cm,逐层切开,取出左肾。冲洗创面,检查无活动性出血,置左腹膜后引流管,清点器械、纱布无误后关闭切口。术中出血约30mL,术后患者安返病房。术后病理:左肾干酪样坏死性结核,输尿管断端慢性炎。患者术后继续抗结核治疗6个月,定期复查肝功能、肾功能。

 

病例分析

 

泌尿生殖系统结核是最常见的肺外结核病之一,其中以肾结核最为多见,多为肺结核或骨结核的血行播散,临床多见单侧肾结核。肾结核起病初期,在肾皮质形成微脓肿、结核结节,进一步发展时结核病灶发生融合,形成干酪样脓肿,累及肾髓质、肾盏、肾盂,形成多发性空洞或肾积脓。病变后期则出现纤维化及钙化而导致梗阻,梗阻又进一步加重了病变,逐渐形成肾自截。钙化灶中的结核杆菌会长期存活,当机体抵抗力下降时又再次发病。

 

肾结核多见于男性,发病高峰为40~50岁。早期临床症状不明显,不易发现,尿频、血尿、脓尿等临床症状出现相对较晚。帮助诊断肾结核的实验室检查包括结核菌素试验、尿常规、尿结核杆菌培养、尿沉渣抗酸染色等。尿常规检查缺乏特异性,而尿结核杆菌培养阳性率最可靠,但检出率低、耗时长。影像学检查方面,静脉尿路造影及CT检查的特异性相对较高,诊断的准确率约为88%。其中,CT的诊断价值更高,CT对肾实质、肾盏、肾盂、输尿管的显示良好,对组织密度的分辨率较高,尤其对钙化及伴随的淋巴结病变更敏感。需要注意的是,结核可能同时存在于肺、骨及生殖系统,因此临床上不能满足于肾结核的诊断。

 

病例点评

 

当患者被确诊肾结核时,往往因为肾集合系统的广泛钙化、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或输尿管多发严重狭窄,导致肾脏无功能或功能严重受损,此时只能接受开放性或后腹腔镜下肾切除。术前需进行2~4周抗结核治疗,手术后亦需要继续抗结核治疗6~9个月。随着腔镜技术的发展,虽然肾结核往往伴随着肾周炎症导致的粘连,越来越多的病例可采取腹腔镜肾切除术的手术方式。DUARTE等报道对肾脏周围存在炎症的患者进行腹腔镜肾切除术,肾周筋膜外游离的成功率达到72%。对于一些粘连严重的病例,可紧贴肾包膜或于肾包膜下行肾切除术。然而,少数患者切除结核肾,并经过抗结核治疗后仍存在尿路刺激症状,尿常规仍反复存在异常增多的红细胞、白细胞,这可能与残存的存在结核病变的输尿管及膀胱有关。艾克拜尔·吾曼尔等报道切除输尿管残端不彻底,残留结核,术后会形成窦道或感染,故对无功能结核肾应尽可能切除患侧输尿管些学者认为对于肾结核,完全性后腹腔镜下肾输尿管切除术是安全可行的。然而,结核性无功能肾切除是否需要切除全长输尿管尚有争议。

 

 

本文引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 病例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