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7岁。主因“左侧阴囊肿大半年,加重1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半年前无明显诱因发现左侧阴囊肿块,肿块缓慢增大,昼夜无明显变化,无疼痛,亦无明显尿频、尿急、尿痛。发热等不适。近1个月来肿块逐渐增大,伴下坠感,影响活动,来院就诊,门诊以“左侧阴囊肿块”收住入科。患者入院以来精神食欲可,无明显消瘦,大、小便正常,夜间睡眠好。
[既往史]1岁时曾行“左腹股沟疝修补术”。
[个人及家族史]无吸烟、嗜酒史,无其他特殊疾病病史。未婚未育,无家族遗传病史。
[专科检查]左侧阴囊明显增大,呈梨形,表面光滑,约5cm x 6cm 大小,睾丸附睾触摸不清,透光试验(+),平卧位用手按压肿块大小无变化。右侧睾丸及附睾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阴囊彩超检查示左侧睾丸鞘膜积液,约4.7cm x 5.5cm大小。血常规、凝血试验、肝肾功能、血电解质均正常,胸片及心电图正常。
[入院诊断]左侧睾丸鞘膜积液,左腹股沟疝修补术后。
[治疗经过]腰麻下行左侧睾丸鞘膜翻转术。
病例分析
睾丸鞘膜积液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原发性病因不明,病程缓慢,常为鞘膜慢性炎症反应,可能与创伤和炎症有关。继发者则有原发疾病,如急性睾丸炎、附睾炎、疝修补、阴囊手术后或继发高热、心力衰竭等全身症状时,表现为急性鞘膜积液。慢性鞘膜积液见于睾丸附睾炎症、结核、梅毒及肿瘤等。在热带地区和我国南方,通常有患者因丝虫病或血吸虫病引起鞘膜积液。婴儿型鞘膜积液与淋巴系统发育迟缓有关,当鞘膜的淋巴系统发育完善后,积液可自行吸收。
本病应与以下疾病相鉴别。
(1)腹股沟疝:阴囊内或腹股沟可触及肿块。除非发生绞窄,一般疝内容物可还纳,立位时出现,平卧位消失,外环口增大,咳嗽时有冲击感,叩诊鼓音,可听到肠鸣音,透光试验阴性。鞘膜积液立卧位时大小无改变,透光试验阳性。
(2)交通性鞘膜积液:当鞘状突未闭,腹腔和鞘膜腔相通,腹腔内液可流至鞘膜腔,鞘膜腔液也可以流回腹腔,因此鞘膜体积与体位有明显关系,患者表现为站立位时阴囊增大,平卧位时缩小。
(3)精索鞘膜积液:位于睾丸上方或腹股沟内,体积小,可为多囊性,张力大,沿精索生长,囊肿可随精索移动,其下方可触及睾丸和附睾。
(4)精液囊肿:常位于睾丸上方,附睾头部,多呈圆形,体积较小,一般在2cm左右,可清楚摸到睾丸,诊断性穿刺可抽出乳白色液体,内含死精子。
(5)睾丸肿瘤:呈实性肿块,有沉重感,透光试验阴性,质地坚硬无弹性,一般呈持续性增长。B超或CT检查有助于鉴别。
(6)睾丸梅毒:患者常有冶游史,睾丸肿大并有结节,质地硬而无感觉,触诊有捏面团的感觉,血康华反应阳性。
病例点评
本病诊断不困难,一侧阴囊内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触之光滑、囊性,透光试验阳性即可诊断。睾丸鞘膜积液的治疗分为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随访观察适用于病程缓慢、积液少、张力小、长期不增大,并且无明显症状者。婴幼儿鞘膜积液往往可自行吸收,也不需要治疗。鞘膜翻转术是临床最常用的手术方式,手术简单,效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