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尿道憩室病例精解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3-08

病例摘要

 

患者,女性,46岁,已婚。主因“尿频、尿急、尿末滴沥、性交疼痛1年,加重3个月”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尿频、尿急伴性交疼痛,近3个月症状明显加重,就诊于当地县人民医院,予以抗感染、对症治疗失败,为求进一步诊治入住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睡眠可,食欲正常,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变化。

 

[既往史]既往体健,否认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无腰椎及盆腔手术史,无外伤史。

 

[体格检查]体温36.8℃,脉搏74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 123/61 mmHg,身高150cm,体重55kg。

 

[专科检查]双侧腰部曲线对称,未见局限性隆起;双肾区未触及肿块,双肾叩击痛(-);双侧各输尿管点无压痛;膀胱可见局限性隆起,叩诊浊音,压痛(-)。外生殖器:尿道外口位置正常,尿道与阴道之间可见约2cmx1.5cm 大小囊性肿块,棉棒挤压尿道外口可见脓性分泌物排出。

 

[辅助检查]阴道超声示阴道前方可见一约1.8cmx2.0cm大小液性区域,膀胱内未见肿瘤、憩室及结石形成。

 

[入院诊断]尿道憩室。

 

[治疗经过]入院后积极完善相关术前检查,在腰麻下行尿道憩室切除术。腰麻后患者取截石位,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留置尿管放空膀胱。取5mL理盐水肾上腺素混合溶液注入阴道前壁,形成一水垫。沿水垫将阴道前壁与尿道分开、在阴道前壁做“U”形切口,在切口两侧的阴道黏膜下进行钝性分离,动作轻缓。按步骤逐层分离阴道前壁,直至可见憩室囊壁,继续沿憩室周围分离组织,避免损伤憩室囊壁,分离后完整切除憩室。用4-0可吸收缝线从基底部逐步关闭创面、缝合阴道皮瓣。术后标本送病理检验。碘伏纱布置入阴道压迫伤口,并于术后1天拿出,予以阴道清洁擦洗,术后1周后拔除尿管。

 

病例分析

 

尿道憩室多数是由于尿道旁腺体的慢性堵塞或反复炎症引起的,腺体破溃开口进入尿道是其主要的发病机制。部分罕见的先天性尿道憩室则会在患者年轻的时候表现出来,研究认为是由于胚胎发育时中肾管的残余引起。本例患者较年轻(46岁),憩室位于尿道外口,体积较大,表现为排尿后淋漓不尽感、排尿困难和性交困难的典型三联征。然而有研究发现仅20%的患者出现这种典型症状,更多的患者表现为各种复杂的下尿路症状合并尿道、阴道的不适感。尿道憩室治疗最有效的方法是行尿道憩室切除术。

 

病例点评

 

女性尿道憩室是一种发病率较低,但临床易被忽视的疾病。尿道憩室是一种位于尿道周围与尿道相通的囊性腔隙病变,多发生于30~50岁的女性,发病率为0.02%~6.00%。由于其发病隐匿,易被患者忽视,多数患者因合并出现各种复杂下尿路症状才前来就诊,部分社区医院甚至将该病患者以尿路感染进行长时间的治疗,最终发现症状难以控制或极易反复。盆腔MRI是诊断该病的重要方法,而盆底超声可以作为该病极优的辅助诊断手段。经阴道尿道憩室切除术是该病的主要治疗方式。部分复杂的尿道憩室,手术难度大,术后甚至会出现尿道阴道瘘等严重的并发症,需要临床医师对该病有较强的认识,避免过度检查和治疗。目前对于该病的确诊依赖影像学检查,对于诊断明确的患者,可尽早行经阴道尿道憩室切除手术治疗,效果好,并发症少,减少恶变的可能性。

 

来源:《泌尿外科病例精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