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经皮肾通道扩张及技巧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3-28

经皮肾通道扩张过程包括留置导丝、扩张通道、留置工作鞘或肾造瘘管。

(一)留置导丝

穿刺目标盏成功后,经穿刺针插入工作导丝。工作导丝的种类繁多,可选用0.035或0.038英寸(1英寸=2.54cm)软尖导丝,其直尖端可进入输尿管避免下一步扩张通道时导丝滑脱。或使用J型头端硬体导丝,其硬体部分弹性大,加强了对扩张器械的引导;另外,其J型设计减少了扩张过深造成的肾实质穿孔和术中意外滑脱,但难以进入输尿管下段。在X线监视下可确认导丝进入收集系统内。

对于PCNL初学者而言,除工作导丝外,可置入第二根导丝以防止扩张时通道的丢失。工作导丝置入肾收集系统后,在X线监视下沿导丝用7F或8F管状鞘扩张进入肾收集系统,拔除闭孔器,插入第二根导丝,通过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尽可能多地进入输尿管或至膀胱内。手术过程中发生工作导丝打结或意外脱出时,可沿此导丝重新恢复皮肾通道和收集系统的连续性。

(二)扩张通道

经皮肾通道可根据需要扩张至10~30F。扩张的器械有硬性金属同轴扩张器、半硬扩张器、高压球囊扩张器等。

 

01硬性金属同轴扩张器

又称叠进式(或套叠式)扩张器,使用时先将一8F金属导管沿工作导丝置入肾盂,将一系列贴合紧致的金属扩张器套入中心金属导管依次扩张皮肾通道。使用时一手握住中心导管,另一手旋转式推进扩张器,整个扩张过程在X线监视下进行,每次推进扩张器至前端平齐,此时要警惕金属扩张器扩张过深造成严重的肾收集系统穿孔或肾实质撕裂,一定要依次进行扩张。对于穿刺部位有手术瘢痕的患者,金属性扩张器较半硬扩张器更为便利,易于通过坚硬的瘢痕组织。

 

02半硬扩张器

国内多采用连续递增的筋膜扩张器和Amplatz扩张套件。筋膜扩张器前端变细以适应工作导丝,亦需依次进行扩张,但每次要分别套入和取出,增加了导丝脱出和通道丢失的概率。Amplatz 扩张套件外形类似筋膜扩张器,质地较筋膜扩张器硬,使用时先另套入8F的引导管增加扩张轴的硬度,以降低导丝滑脱、通道丢失和穿孔的风险;再依次进行2F递增的扩张,扩张过程在X线监视下进行,始终保持引导管和导丝在原位,避免移动。Amplatz 扩张套件亦可用于有手术瘢痕的患者。

 

03高压球囊扩张器

来源于血管造影球囊扩张技术。泌尿外科常选用的球囊扩张器球囊段长约15cm,球囊的近端和远端各有一个不透X线的标志,充气扩张后直径达到10~12mm。使用时先将通道扩张至12F,再置入球囊扩张导管,注意X线下确定球囊远端位于肾收集系统内,因为同轴球囊扩张后其远端可能会回缩1~2cm,再充气扩张至15个大气压(最高可达30大气压),气囊扩张60s通常可达到理想的效果,监视器下可见腰背腱膜和肾包膜两处“细腰样变,放气后可将先套入的扩张鞘推入肾收集系统内。由于其是在原位的一次性扩张,具有通道不易丢失、出血少、操作时间短的优点,患者疼痛感也最轻,可以在局麻下完成;但对于致密的瘢痕组织,其扩张效果有限,常常需要辅助普通扩张器;另外,昂贵的价格也限制了它的推广。

使用不同的扩张器械时,均要注意导丝置入须在X线监视下进行,最好能进入输尿管上段或尽可能多留置在肾盂内,以防止滑脱和发挥其靠后端导丝硬体稳定性;注意皮肤切口长度应和所需留置的工作鞘的外径一致,最好切至腰背筋膜,避免扩张时扩张器卡在皮肤或腱膜处;扩张均应在X线监视下进行,尽可能做到动作紧凑,导丝或引导管由助手保持在原位,术者将扩张器旋转推进,注意每次的角度和深度一致,每一次扩张不能超过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尤其要避免拔出扩张器时带出导丝或引导管;对于非积水肾铸形结石患者,扩张器要避免强行进入有限空间的收集系统,否则可能导致穿孔或肾盏撕裂;若无X线监视条件时更要慎防过深的扩张引起大出血;如果导丝在扩张过程中不慎脱出,最好进行重新穿刺并留置两根导丝。

(三)留置工作鞘或肾造瘘管

扩张完成后需在肾通道留置一工作鞘或肾造瘘管,常用的有Peel-away可剥鞘、Amplatz工作鞘或金属工作鞘。Peel-away可剥鞘可以很方便裁剪和撕开,有利于留置肾造瘘管,金属工作鞘还可以连接吸附装置便于结石排出。

留置工作鞘前可将通道扩张至比目标鞘大2F,如此有利于工作鞘的置入;置入亦应在X线监视下进行,避免置入过深。理论上越大的工作鞘越利于取石,但过大的通道可能会造成严重的出血,不过至少要选用比肾镜大2~4F的工作鞘,以利于冲洗液排出避免肾内高压。

下一篇
无功能肾上腺肿瘤的治疗
无功能肾上腺肿瘤是指不产生或者仅产生少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不分泌或分泌少量儿茶酚胺的肾上腺部位发生发展的肿瘤。不同于功能性肾上腺肿瘤,其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的症状和体征为阴性,或不存在以高血压为主的儿茶酚胺血症一系列的临床表现。无功能肾上腺肿瘤包括无功能肾上腺皮质肿瘤、无功能肾上腺髓质肿瘤、肾上腺转移性癌、肾上腺偶发性肿瘤、肾上腺髓质瘤及肾上腺囊肿。   治疗方式   (一)手术治疗 由于临床上大部分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患者可终身无任何临床症状,因此目前对于是否进行外科手术治疗尚存争论。对于肾上腺囊肿、血管瘤、非功能皮脂腺瘤等良性肿瘤在如今先进的影像学检查(CT、MRI等)下可基本明确诊断,由于尚未有证据证明此类肿瘤的恶变可能,应将肿瘤的大小及是否有自觉症状,作为是否手术的考量,无症状肿瘤直径≤4cm者,可随访观察,定期复查B超、CT等;对于直径4~6cm者,不可忽视其恶性可能,应建议手术探查;对于直径>6cm者,其恶性可能性大,应积极手术治疗。除此之外,应当注意的是某些恶性肿瘤也可向肾上腺转移,且通常病变为双侧性,因此双侧性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或临床上已存在其他恶性肿瘤病灶的患者,应考虑转移瘤可能,可在细针穿刺活检明确病变性质后再根据患者情况确定进一步治疗方案。 对于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的手术方式,应在完善影像学检查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肿瘤大小、数量性质、毗邻关系、切除范围、术者经验。目前常规术式有腹腔镜下肿瘤切除以及传统开放性手术两种。腹腔镜下肾上腺切除术相较于传统开放性手术具有微创、出血少、早期活动、住院时间短等优点逐渐成为肾上腺良性肿瘤手术的金标准,尤其对于直径≤4cm且与周围器官分界清晰的肾上腺肿瘤可取得良好疗效。最广泛应用的是经腹腔以及经后腹腔入路,目前经腹腔入路最常被采用,因其术野清晰、器官暴露良好。经后腹腔入路也有其独到之处,尤其是对于肥胖或既往腹部手术的患者更为适合。总之,两种方法各有优劣,医师应根据患者情况以及医师的个人经验选择最恰当的手术入路。 然而,腹腔镜也有其局限,对于直径较大、与周围组织器官边界欠清晰的肿瘤,术中出血可能性较大,应考虑开放手术。同时,肾上腺恶性肿瘤腹腔镜操作过程中可能引起肿瘤破裂和种植,导致肿瘤复发以及腹腔种植性转移,也应考虑开放手术。但由于肾上腺解剖位置深,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应做好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应对以及长时间的留院护理工作。   (二)放化疗 对于某些肾上腺非功能性肿瘤,如神经母细胞瘤,应在手术后辅以放化疗,可提高治愈率。常用的化疗药物有长春新碱和环磷酰胺,此外多柔比星和顺铂也有一定疗效。   参考文献:《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019版.
2022-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