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 │ 睾丸精原细胞瘤病例精解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4-06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6岁。主因“无痛性左侧睾丸肿大2月余”入院。

 

[现病史]患者于2个月前(2018年5月)发现左侧睾丸体积增大,不伴疼痛,后左侧阴囊呈进行性增大。无尿频、尿急、发热,给予局部消毒、清洁及抗感染治疗无好转。遂就诊于我院,行阴囊彩超检查示左侧睾丸体积增大,睾丸内低回声灶,考虑睾丸肿瘤,故收住入院。

 

[个人及家族史]既往体健,未到过疫区,无有害及放射物接触史,无饮酒史,无冶游史。未婚未育。父母亲健在,无家族遗传病史。

 

[专科检查]心肺(-),双肾区叩痛(-),下腹部无膨隆,双侧腹股沟区未触及肿大的淋巴结。阴毛呈男性分布,阴茎大小如常,左侧睾丸体积增大,约9cmx12cm大小,左侧睾丸托举有沉重感,阴囊透光试验(一)。

 

[辅助检查]①阴囊超声:左侧睾丸体积增大,大小9cmx12cm,内部回声不均匀,左侧阴囊内可见少量鞘膜积液;②盆腔 MRI:盆腔及腹股沟区未见肿大的淋巴结,左侧睾丸体积增大,睾丸肿瘤不除外。

 

[入院诊断]左侧睾丸肿瘤。

 

[治疗经过]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在全麻下行根治性左侧睾丸切除术。

 

[出院诊断]睾丸精原细胞瘤(pT2N0M0)。

 

病例分析

 

睾丸恶性肿瘤是全球14~44岁男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占男性肿瘤的1%~2%。睾丸生殖细胞瘤约占睾丸恶性肿瘤的95%,包括精原细胞瘤、胚胎瘤、畸胎瘤和绒毛膜细胞癌,其中约55%为睾丸精原细胞瘤。相比非精原细胞瘤、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时间更晚。虽然睾丸精原细胞瘤是一种罕见的疾病,但发病率却从1992的5.7/10万增加2009的6.8/10万。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病变局限、区域转移及远处转移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9.2%、96.0%、73.1%,突出了病变晚期的可治愈性。

 

目前,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临床表现、阴囊超声和腹盆部CT等影像学检查及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查,诊断的“金标准”仍是病理学结果。患者一旦确诊,需接受以手术为基础的综合治疗,术后治疗方案包括密切随访、放疗及化疗,这取决于患者的术后分期。

 

睾丸精原细胞瘤的高发年龄为20~40岁,常见表现是无痛性睾丸肿块,疾病进展到晚期时,可能表现为体重减轻、腹部或颈部出现肿块、腰背部疼痛及消化道出血等,发生脑转移时可能出现相应的神经症状。超声检查是睾丸肿块的首选检查方法,对于睾丸精原细胞瘤的检测,超声的敏感度为95%。肿瘤通常表现为均匀低回声灶,随着质量的增加,由于出血和坏死可能变得不均匀。胸部CT作为最基础的影像学检查,对于发现肺部及纵隔淋巴结转移有着重要价值。腹部和盆腔CT能够检测到<2cm的淋巴结,是确认腹膜后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检查方法。MRI在区分精原细胞瘤和非精原细胞瘤上有一定的诊断价值。精原细胞瘤在T2加权成像呈低信号、但强化后肿瘤组织信号低于周围隔膜,而睾丸非精原细胞瘤在强化前后都呈现为混杂信号。

 

睾丸精原细胞瘤根据组织病理学特征可分为以下三类:经典型精原细胞瘤80%~ 90%);②精母细胞型精原细胞瘤(10%~20%);③间变型精原细胞瘤(5%~15%)、瘤细胞较大,细胞变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增多,间质淋巴细胞少。所有睾丸精原细胞瘤都应行经腹股沟睾丸高位切除术,这是取得组织病理学的关键,可明确患者病理分型。一旦确诊,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需经腹股沟切口行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同时行精索高位结扎。根治性睾丸切除术可提供所需的组织学诊断信息,是目前睾丸精原细胞瘤患者的初步治疗方法。术后治疗方案的选择,包括密切随访、化疗或放射治疗,这取决于患者术后分期。

 

病例点评

 

I期睾丸精原细胞瘤术后的患者预后很好,对于能够坚持定期复查的患者,可将密切随访作为首选方案。然而,NCCN 指南推荐该分期的患者术后行单药卡铂化疗或放疗,晚期复发的患者大约占所有患者的3%。相比于化疗,复发患者首选治疗方案为外科手术治疗,尤其是在此前已经接受过化疗的患者。睾丸精原细胞瘤的发病率相对较低,且具有很高的治愈率。目前,睾丸精原细胞瘤从诊断到治疗已经有了基本标准。如今医学已经迈向了精准医疗时代,如何通过选择特异性高、敏感性高的方法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如何针对不同患者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以及如何在疾病治愈率和治疗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中寻找一个平衡点将是未来研究的重点。

 

 

 本文引自《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泌尿外科 病例精解》

下一篇
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
胡桃夹综合征(NCS)的治疗取决于左肾静脉高压所致的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选择范围从保守治疗到肾切除术,治疗方法包括保守治疗、手术治疗及介入治疗。   保守治疗包括营养支持、减少剧烈运动、防止感冒等,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肾血管彩超。对于轻度血尿的患者建议采取保守治疗的方法,尤其是年龄在18岁以下的患者,选择至少2年的保守治疗措施。随着年龄的增长,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之间夹角逐渐增大,可因其中的脂肪等组织增多而使血尿得以缓解。保守治疗期间可嘱咐患者增加营养,避免剧烈活动,建议患者睡眠时行侧卧位以使肠系膜上动脉和腹主动脉之间夹角错位来降低左肾静脉压力,并定期复查血、尿常规及肾血管彩超。使用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有助于改善体位性蛋白尿。   外科手术适用于症状严重的患者,手术治疗的目的在于解除左肾静脉压迫、减轻左肾静脉血液淤滞,以恢复左肾静脉及其属支的正常血液回流。由于绝大多数 NCS 可随着年龄增长而自愈,故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目前国内外学者认可的手术适应证如下:①经2年以上观察或内科对症治疗后症状无缓解或加重;②出现并发症,如严重头晕、乏力、腰部酸痛等;③出现肾功能损害、精索静脉曲张并影响生育功能或慢性疲劳综合征的患者需要手术治疗。目前常见的手术方式如下:①左肾静脉移位术;②肠系膜上动脉成形术;③自体肾脏移植术;④左肾静脉血管外支撑术;⑤其他手术方式如人工血管左肾静脉、大隐静脉旁路术、下腔静脉转流术、卵巢静脉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精索内静脉下腔静脉吻合术、脾静脉左肾静脉端-侧吻合术等。其中左肾静脉移位术是最常见和最有效的手术方法,它是将左肾静脉横断端和拟重建部位的下腔静脉作无张力的端-侧吻合。随着技术的进步,肾脏自体移植术、左肾静脉外支架置入术、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腹膜后肾切除体外修复后再植术、脾静脉左肾静脉端-侧吻合术等术式均可在腹腔镜下开展,与开放手术相比,在腹腔镜协助下解除左肾静脉受压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的优点。值得注意的是,NCS是临床上重度和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常为青少年NCS的主要表现。有研究显示,胡桃夹综合征在精索静脉曲张患者中发病率明显增加,精索静脉曲张和NCS均与身高和体质指数密切相关,并认为精索静脉曲张程度和发生率均与身高正相关而体质指数对曲张程度无明显作用,且仅影响精索静脉曲张的发生率,由此可见NCS与精索静脉曲张关系密切。对于NCS合并左侧精索静脉重度曲张的患者,若不合并严重血尿、疼痛等症状,可先解除精索静脉压迫,改善睾丸血液循环,保护睾丸功能,其中高位结扎或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对于解除精索静脉曲张有较好效果。传统手术的并发症与缺点也不可忽视,例如:肠系膜上动脉切断再植术可避免左肾静脉血栓形成和肾缺血,但需肠系膜上动脉吻合,有潜在危及肠道血流的缺点;左肾静脉下移与下腔静脉端-侧吻合术虽然肾缺血时间短,但术后有肾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自体肾移植有需两个手术切口、需动脉吻合、肾缺血时间长及并发症多等缺点。   随着技术的进步,介入治疗近年来发展迅速,与传统手术相比,介入治疗具有创伤小等优势。胡桃夹综合征的介入治疗目前主要包括血管内支架术。该方法通过经股静脉放置血管内支架管扩张左肾静脉受压段。虽然该方法拥有损伤小、恢复快等优点,但左肾静脉严重狭窄时,球囊和导管的插入困难,并且可能出现血栓形成、支架移行、支架点糜烂和再狭窄等并发症,同时需长时间的抗凝治疗,因此介入治疗也需慎重选择。
2022-04-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