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泌尿外科手术后严重感染的预防与处理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4-18

肺部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手术前吸烟的患者应该严格戒烟两周以上;对于有呼吸道感染的择期手术患者,应在呼吸道感染治愈后再进行手术。术后应鼓励患者尽早下地活动,宣教患者咳嗽和排痰,对于术后痰液较多的患者应予以雾化吸入。对于术后早期有发热、咳嗽、咳痰的患者应常规进行胸片检查并留取痰液培养,并调整相应抗生素的应用。

 

泌尿系统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泌尿外科手术前应常规进行尿常规检查,如尿常规异常,则需进行尿培养检查,并在术前和术中应用足量抗生素。经皮肾镜碎石手术时如果穿刺入集合系统抽出脓样尿液,则应立即停止手术,留置肾造瘘管,直到系统治疗感染之后再行Ⅱ期手术。术后极早期(2小时)白细胞下降是尿源性脓毒血症的早期预警因子。术后应动态监测血白细胞变化来早期发现尿脓毒血症并进行积极地早期治疗,广谱抗生素早期使用及降阶梯使用可以预防感染中毒性休克的发生。对于导尿管相关性感染性菌尿,超过90%是无症状的,同时菌尿和脓尿的水平及发展趋势不能预测未来是否将发展为有症状的尿路感染,因此对于无症状的菌尿患者不常规进行尿常规和尿培养检查。若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时,首先应对导管进行处理,推荐根据具体情况移除或更换导管,将去除的导管送培养检查,以指导抗生素的应用。

 

 

切口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手术中严格无菌操作技术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的基础。术中伤口冲洗可以清除切口中坏死的组织,减少细菌污染,降低术后切口感染的发生率。根据具体手术需要,预防使用抗生素能有效地减少术后切口感染,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应在切皮前达到较高的血药浓度。此外,良好控制患者围术期血糖,增强患者自身抵抗力,加强患者术后营养等都是预防术后切口感染有效的方法。术后发现切口感染应及时拆除缝线,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彻底引流,同时全身应用抗生素,待感染控制后Ⅱ期缝合。

 

 

器官/组织间隙感染的预防及处理

泌尿外科手术后器官/组织间隙感染主要是术后渗液继发感染或者残余感染扩散所致。手术中应避免感染器官中内容物外溢污染手术区域。手术时应彻底止血,避免术后创面渗血积聚。清扫淋巴结时,应在淋巴结清扫根部结扎处理,减少术后淋巴漏。有脓液污染或渗血、渗液较多时,手术结束时应彻底冲洗,同时留置合适的引流管。围术期合理应用抗生素,避免积液继发感染形成脓肿。

多数术后器官/组织感染经治疗可以治愈,感染吸收,少数病例感染局限继发形成脓肿。感染初期应采用非手术治疗,选用合适的抗生素全身应用。如积液明显且不易引流时,可考虑超声或者CT引导下穿刺引流,多数患者可避免再次手术切开引流。如患者中毒症状明显,脓腔多发或有分隔,脓液浓稠等,可采取手术清创引流。根据脓肿部位的不同选择不同途径的手术切口。切开脓腔后,用手指探查脓腔,打通间隔,留置引流管持续引流。术后仍需全身应用抗生素。待脓液引流较少后,复查B超或CT证实脓腔吸收后方可拔出引流管。

 

下一篇
肾上腺特殊类型囊肿的诊断
1.大型肾上腺囊肿   术前诊断直径>5cm的大型肾上腺囊肿较为困难,需要与脾、胰、肝、肾、肠系膜和腹膜后囊肿进行鉴别。当囊肿性新生物的起源难以在CT上进行评估时,超声或MRI的结合有助于诊断,特别是有助于将肾上腺与肾脏病变区分开。囊肿大小不能用来作为标准判断囊肿性质。此外,由于局部结构受压迫移位,大的肾上腺囊肿可能引起压迫相关症状,例如疼痛,胃肠道不适或排尿障碍。在没有内分泌活动的情况下出现高血压可能的机制包括肾血管畸形,血管活性或神经内分泌的刺激。巨大囊肿也有大出血或囊肿破裂感染的风险。   2.囊肿与功能性肿瘤   尽管能分泌肾上腺激素的囊肿很少,所有的囊肿均应评估其内分泌功能。肾上腺囊肿的内分泌功能需要用肾上腺皮质或髓质激素分泌水平来评估。有报道病理发现的囊性嗜铬细胞瘤。可以通过皮质和髓质肾上腺激素的分析排除具有分泌功能的肾上腺癌或嗜铬细胞瘤:①血清钾和醛固酮评估球状带的醛固酮;②地塞米松抑制试验评估束状带的皮质醇;③脱氢表雄酮硫酸盐(DHEA-S)评估网状带的雄激素;④24小时尿液监测髓质分泌的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   3.囊肿与恶性肿瘤   对于影像学上存在实性成分的肾上腺囊肿,必须注意鉴别其良恶性。<6cm的含实性成分的肾上腺囊肿约 6%为恶性,而<4cm的含实性成分的肾上腺囊肿恶性比率约为2%。恶性肾上腺囊肿中,转移性最常见(95%),其次是嗜铬细胞瘤(3%)和肾上腺皮质癌(2%)。来自肺、肾、结肠、乳腺、食管、胰腺、肝和胃是最常见的原发灶。嗜铬细胞瘤、神经母细胞瘤、腺瘤样肿瘤、神经鞘瘤和原发性肾上腺恶性淋巴瘤也常常被描述为囊性肾上腺病变。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