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合并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的膀胱癌

来自  大家泌尿  2022-06-06

病历摘要

 

【基本信息】

患者,男,66岁。主诉:血尿1年余,加重1周。现病史:患者于1年多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肉眼血尿。无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无发热、乏力,未予以特殊治疗,血尿自行缓解消失。1周前患者再次出现肉眼血尿,伴血块,颜色较上次加深,无发热、尿频、尿急、尿痛、排尿困难,入当地医院,行B超检查示膀胱多发占位,给予口服抗生素药物治疗,血尿症状持续不缓解。今为行进一步治疗入我院,门诊以“膀胱肿瘤”收入我科。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较好,饮食、睡眠较好,小便如上述,大便正常,体重无明显减轻。既往史:平素健康状况良好,既往7年前患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病史。否认其他传染性疾病史,否认外伤史,否认手术史,否认性病史,否认过敏史。

 

【体格检查】

查体:脉搏90次/分,血压147/105mmHg,神清,皮肤、巩膜无黄染,肝掌阴性,蜘蛛痣阴性,心肺查体未见明显异常;腹部平软,无压痛、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无水肿。专科检查双侧肾区无隆起,叩痛阴性,输尿管走行区无深压痛,膀胱区无明显隆起,叩诊浊音,阴茎、阴囊及其内睾丸、附睾、精索均未见明显异常。前列腺指检:前列腺体积正常,质韧,中央沟存在,未触及明显硬节。

 

【辅助检查】

泌尿系统 B超:膀胱右侧壁及底部见数个低回声附着,大者约15mm×13 mm,界清,形态不规则,内见点状强回声。

 

【诊断】

膀胱癌,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

 

【鉴别诊断】

(1)膀胱癌:根据肉眼血尿病史及B超检查,结合既往病史,考虑膀胱癌可能性大,完善膀胱活检进一步明确诊断。

(2)前列腺癌:患者为老年男性,肉眼血尿病史,影像学检查未见前列腺异常,需完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检查,进一步明确。

(3)上尿路肿瘤:患者为老年男性,全程血尿病史,超声影像学检查未见上尿路异常,但不能完全除外此诊断,必要时需做输尿管镜检查。

 

【治疗】

入院后经常规术前检查及准备,在全麻下行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术 + 回肠膀胱术;术后病理回报为膀胱浸润性乳头状尿路上皮癌(3.3 cm× 2.5cm ×3 cm),病灶侵及黏膜肌层。左侧和右侧输精管及精囊未见累及,前列腺良性增生,前列腺断端及左、右侧输尿管断端未见累及;另送检(盆腔淋巴结)淋巴结未见癌转移(0/1)。患者恢复良好,顺利出院。

 

病例分析

 

本患者为膀胱癌,行尿流改道术,目前尿流改道术有多种方法可选。尿流改道方式与术后并发症相关,尿流改道方式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如年龄、伴随疾病、预期寿命、盆腔手术及放疗史等,并结合患者的要求及术者经验慎重选择。医生术前应与患者充分沟通,告知患者尿流改道的各种手术方式及其优缺点,共同决定尿流改道方式。保护肾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是治疗的最终目标。神经衰弱、精神病、预期寿命短、肝功能或肾功能受损的患者不宜采用复杂性尿流改道术。目前主要有以下几种尿流改道术式:①原位新膀胱术;②回肠通道术;③输尿管皮肤造口术;④其他尿流改道方法。

 

病例点评

 

回肠膀胱术的手术适应证:①患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伴有膀胱输尿管反流、上行性肾积水、反复感染及肾功能受损者;②患膀胱、尿道或女性内生殖器的恶性肿瘤而施行膀胱全切除术或全盆脏器清除术者;③患膀胱及邻近器官的晚期恶性肿瘤,膀胱广泛受累,容量缩小,反复出血,压迫输尿管下端致尿路梗阻者。减少手术并发症的措施包括使用短回肠段、输尿管并腔后与回肠膀胱近侧做端端吻合,肠系膜在回盲部后方无张力通过,完全封闭易形成内疝的系膜孔道,形成大小适宜的腹壁钮孔状通道及良好的外翻乳头。

 

本文来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感染性泌尿系统疾病病例精解》

下一篇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术中并发症及其防治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 )术中并发症主要有尿道损伤、膀胱损伤、出血、前列腺包膜穿孔、冲洗液吸收引起的经尿道电切综合征。   (1)尿道损伤:   多由于尿道外口狭窄、尿道口径较小或存在炎症,手术插入汽化电切镜时或尿道扩张时用力不当和手法不正确造成。损伤的类型有黏膜挫伤、裂伤、黏膜撕脱和尿道穿孔造成假道。对尿道轻度损伤,只要汽化电切镜能顺利插入膀胱,可继续进行手术。术后导尿管留置时间可适当延长。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定期随访,必要时做尿道扩张治疗。尿道穿孔损伤可发生于尿道外括约肌远端(多位于球部)和近端(前列腺侧叶和中叶穿孔)。尿道发生穿孔和假道形成后,若能在直视下将汽化镜再次插入膀胱,则可继续完成前列腺汽化术,否则只能插入导尿管,延期做 TUVP。   (2)膀胱损伤:   膀胱损伤包括膀胱穿孔和输尿管口损伤,多由于操作不熟练、术中视野不洁、标记不能正确识别造成。主动式操作手柄的汽化电极伸出镜鞘外,损伤膀胱的机会较多。汽化明显抬高的中叶时,电极盲目置于中叶背侧过深,亦可损伤输尿管和膀胱。   (3)术中出血:   虽然汽化电极在汽化同时可形成1~3mm深的凝固层,有效地减少术中出血,但在下列情况下仍可能遇到术中大出血:①严重高血压;②血管硬化;③凝血功能差;④糖尿病未有效控制;⑤留置导尿管时间较长,腺体充血、水肿,有严重的炎症;⑥操作者没有及时严密电凝止血或止血技术不当,汽化创面高低不平,出血点不能清晰显示;⑦腺体巨大,表面血管怒张、糜烂汽化后创面大,出血量亦增加。   术中遇动脉出血应及时止血,“步步为营”。动脉出血往往高出汽化创面喷射,电凝时可作稍许停顿,以便凝固得较为彻底。静脉出血主要由前列腺包膜穿孔切破静脉窦引起,常发生于前列腺顶部和侧壁,操作时因冲洗液压力较高而看不到出血点。主要征象是在汽化某一区域时周围有云雾状血丝,视野不清,当拔出操作手柄放净膀胱内冲洗液时,有暗红色血性液流出。对静脉窦切破出血的唯一正确处理方法是立即停止手术,以导尿管牵拉止血。   (4)前列腺包膜穿孔:   造成前列腺包膜穿孔的原因有:①操作者不能正确识别前列腺包膜;②组织焦化后难以识别包膜;③电极反复由某一点开始汽化;④前列腺炎症病变者,腺体与包膜界限不清;⑤修切时电切环的深度控制不良。   穿孔部位以前列腺包膜和膀胱颈部交界处多见,穿孔程度可分为先兆穿孔、部分穿孔、完全穿孔、三角区下穿孔。先兆穿孔和部分穿孔往往较小,穿孔外侧有稀疏的纤维网(前列腺包膜外层)和脂肪覆盖,因而冲洗液的外渗不多,亦不伴有严重的出血。可降低冲洗液压力,快速完成手术。完全穿孔裂口较大,常可见到洞口,液体外渗量多,易发生膀胱侧面和腹腔内积液,液体吸收增多而造成 TERS。发生完全穿孔后,应尽快结束手术,插入导尿管并牵拉压迫膀胱颈部,静脉内应用利尿剂,提高血浆胶体和晶体渗透压,以排出吸收的液体。膀胱三角区下穿孔大多为前列腺包膜与膀胱颈部交界处穿孔的延伸,并将汽化电切镜误入穿孔处造成,可引起大量冲洗液的外渗。处理包括立即停止手术,并用导引丝将导尿管准确地插入膀胱内,气囊充水后牵拉压迫穿孔处。导尿管应延长留置时间1~2天。   (5)经尿道电切综合征(TURS):   TUVP 虽然大大降低了 TURS的发生率,提高了手术安全性,但临床上还是有发生的可能性,甚至造成死亡。TURS 发生的机制是由于冲洗液大量快速地进入血液循环,引起患者心、肺、脑和全身一系列症状。冲洗液进入血液循环的途径主要有:①切破的静脉窦,②经切除的前列腺创面,③经膀胱穿孔处,④经前列腺包膜穿孔处。而冲洗液进入血液循环的速度与静脉窦开放数量、冲洗液压力、手术时间的长短密切相关。   预防措施有:①术中防止前列腺包膜穿孔和切破静脉窦;②缩短手术时间;③采用低压冲洗系统;④术中做中心静脉压监测和连续血糖、电解质测定,发现问题,及时处理。处理措施包括:吸氧、静脉注射呋塞米20~40mg、输入高渗(10%)氯化钠3~5g,有时还需使用碳酸氢钠、地塞米松,甚至强心剂。
2022-06-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