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 (TUVP )术后并发症有拔管后不能排尿、尿路感染、继发性出血、尿失禁、尿道狭窄、膀胱颈部缩窄和性功能障碍等。
(1)拔导尿管后不能排尿:
原因有:①精阜两侧有前列腺组织残留;②前列腺窝内高低不平,有较多垂片;③尿道炎症、肿胀;④逼尿肌收缩无力。可再留置导尿管1~2天,多数患者能自行排尿。不能排尿的少数患者可做尿动力学和膀胱镜检查。
(2)尿路感染:
TUVP术后尿路感染的原因有:①术前长期留置导尿管;②前列腺窝内汽化凝固组织的坏死;③术后留置导尿管;④全身情况差及合并糖尿病等。尿路感染易造成继发出血、尿道狭窄和急性附睾炎。
防治措施有:①术后应尽早拔除导尿管;②术前严格控制尿路感染;③术后应口服抗生素1个月;④必要时复查中段尿培养。
(3)术后继发性出血:
指拔除导尿管后或出院后发生严重血尿,患者可排出血凝块或因血块堵塞发生尿潴留,时间多在术后1周到2个月内。继发性出血的原因有:①前列腺窝的感染;②搬重物、便秘或腹压增高时,前列腺坏死组织脱落;③凝血功能障碍;④膀胱内其他病变,如膀胱肿瘤、腺性膀胱炎和膀胱血管性病变(动脉瘤、海绵状血管瘤)等。
防治的措施有:①口服广谱抗生素应达1个月以上;②术后1个月内避免腹压增高的动作,保持大便通畅;③凝血功能异常者应积极治疗纠正;④发生严重血尿者应留置三腔气囊导尿管,用注射器抽吸出血块,必要时膀胱持续冲洗;⑤保守治疗无效者。应重新置入汽化电切镜,冲洗出血凝块后,电凝出血点止血;⑥反复出血者,必须做膀胱镜检查,排除膀胱内其他病变。
(4)尿失禁:
TUVP术中出血少,视野清晰故损伤尿道外括约肌造成真性尿失禁的发生率比TURP低得多。大多数尿失禁患者由于电热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尿道外括约肌麻痹,造成暂时性尿失禁。患者有正常贮尿功能,平卧时无尿液流出,能正常排尿,但突然站立、咳嗽或腹压增高时尿液流出。
防治措施有:①术前须注意鉴别和排除逼尿肌反射亢进、不稳定性膀胱等;②汽化至精阜前和侧面组织时,可改用电切环修切,以减少电灼热对括约肌的损伤;③轻度暂时性尿失禁者,可采取提肛训练,应用麻黄碱或丙咪嗪等药物,大多在2周~3个月内痊愈;④重度尿失禁者,上述保守治疗措施效果不佳,随访6~12个月仍无好转者,可经膀胱镜在外括约肌处注射Telethon、胶原,或做尿道球海绵体肌折叠术、人工括约肌植入术等。
(5)尿道狭窄:
TUVP 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率与TURP 相似,多发生于尿道外口和前列腺尖部。表现为术后拔除导尿管时排尿畅、尿线粗,但在1个月内尿线渐细。
尿道狭窄的发生原因除了器械损伤、过度电灼、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术前尿路感染等因素外,术前存在尿道狭小而在术中过度扩张为主要因素。因此,防治措施除控制尿路感染、操作轻柔、提高技术熟练程度外,对尿道外口狭窄环应做锐性切开,这样可避免术中过度尿道扩张造成黏膜撕裂,愈合时环状瘢痕形成。
术后发现尿道狭窄,可做尿道造影,确定尿道狭窄的部位和程度,再决定处理方法,如尿道扩张、尿道内切开等。
(6)膀胱颈部挛缩:
多发生于术前膀胱出口梗阻症状明显,但前列腺体积较小的患者。大多数患者年轻时曾有前列腺炎,或老年时已做过膀胱颈部缩窄切开术的病史。患者常有瘢痕化素质,但可能也与感染和电凝过多等因素有关。
防治措施:①对梗阻症状明显而前列腺体积小于30g者,可选用前列腺切开术;②术中用电切环将膀胱颈部纤维瘢痕组织切除干净;③膀胱颈口尽可能切大;④术后在抗生素保护下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2~4周;⑤术毕用西普酸确炎舒松A作膀胱颈部注射。该药为内源性胶原酶催化剂,抑制胶原的形成,可有效防止膀胱颈部挛缩的复发。
(7)性功能障碍:
主要为术后勃起功能障碍和逆行射精。上海新华医院报道TUVP术后 ED 的发生率为2.3%,逆行射精发生率为45.6%。
防治措施为:术中避免过度电灼前列腺侧壁包膜,防止包膜穿孔和尿外渗,尽可能保留膀胱颈部。麻黄碱和丙咪嗪可治愈部分逆行射精的患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