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感染性结石的治疗,单纯手术通常不能取得很好的疗效,要从以下3个要点进行治疗:
01
通过内镜手术或体外震波碎石尽可能清除结石并做结石成分分析是治疗感染性结石的第一步。
02抗菌药物治疗:
感染性结石的患者在进行外科干预前、后均应进行相应的抗菌药物治疗,抗菌药物治疗可以明显减少细菌负荷、降低脓毒血症的风险,抗菌药物治疗还能有效防止外科治疗后的结石复发和再次增长。
此类患者每次术后随访时均应进行尿标本细菌学检测,针对反复发作的尿路感染应基于药敏试验结果给予抗菌药物治疗。表1列出了已有文献报道的不同的目标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表1:不同的目标性抗菌药物治疗方案
03预防复发:
所有具有感染性结石病史的患者都有很高的复发风险。可采用以下方式防止感染性结石的复发。
(1)生活或饮食方式的调整:增加液体摄入,每天至少2L。
长期低液体量摄入/低尿量排出与尿路感染反复发作有关,因此通过增加液体摄入而保证足够的尿量排出已被证实可以防止尿路结石复发。
(2)尿素酶抑制剂:乙酰氧肟酸(aceto-hydroxamic acid,AHA)可以引起完全性的、不可逆的非竞争性尿素酶抑制,目前仅限于感染性结石患者存在手术禁忌时,联合抗菌药物应用。
(3)溶石治疗:溶肾石酸素(hemiacidrin,为含枸橼酸、葡萄糖酸、羟基碳酸镁、枸橼酸镁和碳酸钙的复合剂)溶石治疗可以作为感染性结石的二线治疗,文献报道成功率为 68%~80%。
(4)尿液酸化:可应用甲硫氨酸(methionine),200~500mg,1~3次/日或氯化铵(ammonium chloride),1g,2或3次/日。
(5)尿液碱化:口服枸橼酸盐可以增加尿液枸橼酸盐水平,可用于防止鸟粪石结晶形成和聚集,但此药物有潜在的增加尿液pH的风险,不作为常规使用。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