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生殖器疱疹的治疗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3-01

01 系统性抗病毒治疗

 

    口服抗病毒药物,针对初发GH,复发性GH和频繁复发性GH(每年复发超过6次),可用阿昔洛韦、伐昔洛韦、泛昔洛韦等治疗。以下是2015年美国CDC治疗指南的推荐方案。

 

    (1)初发GH:阿昔洛韦400mg,3次/日,口服,7~10日;或阿昔洛韦200mg,5次/日,口服,7~10日;或泛昔洛韦250mg,3次/日,口服,7~10日;或伐昔洛韦1g,2次/日,口服,7~10日。如果未完全治愈,治疗疗程可超过10日。

 

    (2)复发性GH:推荐在出现皮损24小时内或在疾病出现前驱症状时立即开始治疗。推荐治疗方案为阿昔洛韦400mg,3次/日,口服5日;或阿昔洛韦800mg,2次/日,口服5日;或阿昔洛韦800mg,3次/日,口服2日;或泛昔洛韦125mg,2次/日,口服5日;或泛昔洛韦1g,2次/日,口服1日;或伐昔洛韦500mg,2次/日,口服3日;或伐昔洛韦1g,1次/日,口服5日。

 

    (3)频繁复发性GH:采取每日抑制疗法,具体为阿昔洛韦400mg,口服,2次/日;或泛昔洛韦250mg,口服,2次/日;或伐昔洛韦500mg,口服,1次/日;或伐昔洛韦1g,口服,1次/日。根据生殖器疱疹复发频率,临床医生可与患者探讨是否继续进行抑制治疗。

 

02 联合免疫治疗

 

    常用的免疫增强药有干扰素、聚肌胞、胸腺肽、转移因子、IL-2、左旋咪唑、卡介菌多糖和咪喹莫特等,但尚缺乏高质量证据。朱海元等报道的一项关于联合用药组口服泛昔洛韦片联合卡介菌多糖核酸对比对照组仅口服泛昔洛韦片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的研究,随访了患者治疗结束后半年及1年内的复发率,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治疗复发性生殖器疱疹取得较好效果,不良反应轻,可降低GH复发率,具有治疗和预防复发双重作用。祖瑜等应用膦甲酸钠联合胸腺五肽与伐昔洛韦对照治疗生殖器疱疹,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随访6个月联合治疗组复发率(28.33%)明显低于对照组(46.67%)。李卫民等报道采用口服泛昔洛韦、卡介菌多糖核酸肌内注射、微波照射三种方法联合治疗GH,结果显示皮损消退迅速,组织修复完好,临床治疗结果理想,因此认为联合治疗疗效确切,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操作简便,有利于临床开展。

 

03 局部处理

 

    保持患处清洁、干燥,局部防止继发感染,保持疱壁完整、清洁与干燥,每天用等渗盐水清洗2~3次;继发细菌感染时,选用敏感的抗生素治疗;局部疼痛明显时,可外用5%盐酸利多卡因软膏治疗。

下一篇
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术
操作步骤       1. 患者取平卧位,如无尿潴留,可置入导尿管,注入生理盐水400ml,充盈膀胱,若膀胱充盈不佳或有下腹部及盆腔手术史及特别肥胖者,可用超声引导穿刺。       2. 选择耻骨联合上方两横指处作为穿刺点,应用长针头注射局麻药做皮下浸润麻醉,再用长针头垂直刺入膀胱抽吸出尿液以证实。       3. 在穿刺部位作1cm的皮肤切口,将膀胱穿刺套管针于皮肤切口垂直方向刺入,逐层通过皮下、腹直肌前鞘或腹白线,直到阻力突然落空,提示已进入膀胱,此时拔出套管针芯,可见尿液流出。此时再将套管针向膀胱内送入2~3cm,在套管内置入导管,拔除套管,丝线缝合皮肤切口并将导管固定于皮肤。   膀胱造瘘术后并发症及其处理       1. 出血:多由于穿刺损伤膀胱前静脉或膀胱壁血管所致,一般较轻,多可自行止住。若血尿明显,则应分析出血原因,酌情应用止血药物,保持导尿管引流通畅,术后注意观察尿液颜色变化,必要时手术处理。       2. 膀胱痉挛和下尿路刺激症状:表现为外生殖器、会阴及耻骨上区疼痛,伴有尿频尿急等。主要是由于膀胱造瘘管刺激膀胱三角区及膀胱底部致膀胱痉挛。此时可给予解痉止痛药物,必要时调整膀胱造瘘管位置。       3. 腹腔脏器损伤:多发生在既往有下腹部手术史者,多见于肠管损伤。       4. 尿液引流不畅或外漏:多由于膀胱造瘘管因血块、脓苔阻塞或者引流管位置过深或过浅所致,也可能是术后膀胱痉挛导致尿液从导管周围溢出。给予膀胱冲洗或调整造瘘管位置,必要时更换导管。       5. 尿路感染和结石形成:与留置造瘘管时间有关,长期留置造瘘管及感染是继发结石形成的主要原因。留置造瘘管期间应多饮水,保持造瘘管通畅,引流尿液清亮,可间断服用抗生素防治尿路感染,定期更换造瘘管及冲洗膀胱,以减少感染及结石形成的发生率。结石较小,一般附着于造瘘管上,此时可和造瘘管一并拔除,若结石较大,则应手术处理。
2023-03-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