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病因及病理
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引起尿道狭窄的原因很多,①暴力的操作:有些患者尿道内径较细,而F26电切镜通过时使用暴力会损伤尿道黏膜,形成瘢痕后会导致管腔更窄;②电切镜的电流损伤:电切镜的漏电会灼伤尿道,导致黏膜受损,狭窄发生;③电切后尿外渗:前列腺电切时包膜穿孔冲洗液外渗,或术后膀胱痉挛尿液外渗均可导致尿道狭窄;④前列腺纤维化:前列腺纤维化患者施行电切手术往往会导致颈部狭窄。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尿道狭窄发生于尿道的任何部位,从尿道外口到球部尿道直至膀胱颈部。
2. 临床表现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应该明显较手术前通畅,排尿时间缩短,如出现尿道狭窄,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都表现为排尿逐渐变细,较手术后初期尿流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尿呈滴沥状直至无法排尿。
3. 诊断
如狭窄发生在尿道外口,诊断比较容易,患者会主诉排尿至尿道口处有阻塞感,检查可发现外口呈针尖样大小。阴茎悬垂部或根部狭窄时,在体检触诊时可感觉狭窄处尿道僵硬。常规尿道镜检查至狭窄处可发现尿道管腔变窄,改换小儿膀胱镜也许可以勉强通过,通过时可以预估狭窄的长度;尿道超声对前尿道狭窄的瘢痕长度和厚度的评估比较准确;尿道造影作为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了解狭窄的长度,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准备。膀胱颈部的狭窄往往发生在术后三个月内,颈部的变化有时和外口的变化如出一辙,只是内口的狭窄需通过尿道镜直视下才能观察到,尿道超声在动态观察颈部时可发现颈部无法正常打开,前列腺窝内结构杂乱,尿道造影可显示颈部狭窄处造影剂通过时受阻状。
4. 治疗
尿道外口的狭窄是由于电切镜暴力通过时损伤尿道黏膜后局部尿道海绵体组织瘢痕纤维化收缩所致,反复的尿道外口扩张虽然可以解决短期的排尿,但尿道扩张对尿道的损伤也会逐渐加重,造成新的损伤和狭窄的延长,因此如尿道扩张三个月内无法使瘢痕稳定者,我们建议手术干预。传统的尿道外口切开较为简单而且实用,切开外口直至正常尿道黏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前尿道狭窄的治疗需根据狭窄的长度以及术者习惯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即使是小于0.5cm的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也不应考虑。阴茎或阴囊局部皮肤作为岛状皮瓣覆盖在切开的狭窄尿道上从而扩大了尿道腔。颊黏膜、舌黏膜等游离材料的替代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膀胱颈部狭窄的处理一直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难题,尿道扩张和尿道内切开需要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瘢痕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