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尿路结石术前肾功能评估及基于肾功能考量的术后内引流、随访专家共识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5-16

1. 不同肾功能状态治疗方式的选择

 

    尽管尿路结石手术可以防止肾功能进一步恶化,但随着外科处理结石次数增多,患者术后肾功能不全的风险也明显增加。要严格把握不同术式的适应证和禁忌证,慎重选择合适的术式与手术时机。

 

    在排除其他禁忌证后,针对慢性肾脏病(CKD)Ⅰ、Ⅱ、Ⅲ期的尿路结石患者[eGFR≥30mL·min-1*(1.73m2)-1,Scr≤445μmol/L],可选择的治疗方式包括经皮肾镜取石(PCNL)、输尿管硬镜碎石/输尿管软镜碎石(URSL/RIRS)、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输尿管逆行置管或肾穿刺造瘘引流。ESWL术是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术中冲击波会对肾实质造成损伤,反复多次、不规范的ESWL术甚至会导致部分肾功能永久丧失。PCNL术适用于≥2cm的结石,近年来随着通道小型化等技术的发展,其结石清除率与手术安全性也大大提高。但仍有研究报道当存在术前肾功能差,合并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反复尿路感染等因素时,患者术后肾功能恶化风险会显著增加。输尿管镜碎石术被认为兼具良好的取石效果与安全性。

 

    而针对CKDⅣ、Ⅴ期的尿路结石患者[eGFR<30mL·min-1*(1.73m2)-1,Scr>445μmol/ L],应优先予输尿管逆行置管或肾穿刺造瘘引流,视肾功能恢复情况再拟定下一步治疗方案。如肾功能未能得到有效改善,应尽量选择对肾功能影响最小的手术方式或术式解除梗阻,如逆行输尿管硬镜/软镜、小通道PCNL乃至分期内镜手术等。

 

2. 肾功能不全状态下术后尿路内引流方式及时限的选择

 

    PCNL术后的结石患者,如术前存在患侧肾功能不全,且无输尿管狭窄等其他特殊情况,术后通常留置双J管2~4周,既可以起到内引流的作用,又可以作为支撑防止输尿管狭窄的发生,有利于患者的术后康复;对于行URSL/RIRS术、术前存在肾功能不全情况的结石患者,也建议常规留置双J管1~4周。目前也有观点认为,如结石清除彻底、出血及感染风险低,“完全无管化”PCNL/ RIRS也是安全可行的。

 

    针对尿路结石合并输尿管局部狭窄的患者,可在取净结石后延长输尿管支架放置时间(1~3个月)。此外还可以考虑球囊扩张术、开放/腔镜下狭窄段切除+连续性重建术等其他方式。处理方式的选择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以及术者自身经验综合考量。

 

来源:胡金涛,余虓,曾国华,吴文起,李炯明,王树声,吴忠,刘存东,吴荣佩,李钧,李丹,吴卓,章传华,叶章群,许可慰.尿路结石术前肾功能评估及基于肾功能考量的术后内引流、随访专家共识[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23,38(04):241-245.

下一篇
经尿道前列腺术后的医源性尿道狭窄
1. 病因及病理        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引起尿道狭窄的原因很多,①暴力的操作:有些患者尿道内径较细,而F26电切镜通过时使用暴力会损伤尿道黏膜,形成瘢痕后会导致管腔更窄;②电切镜的电流损伤:电切镜的漏电会灼伤尿道,导致黏膜受损,狭窄发生;③电切后尿外渗:前列腺电切时包膜穿孔冲洗液外渗,或术后膀胱痉挛尿液外渗均可导致尿道狭窄;④前列腺纤维化:前列腺纤维化患者施行电切手术往往会导致颈部狭窄。经尿道前列腺手术后尿道狭窄发生于尿道的任何部位,从尿道外口到球部尿道直至膀胱颈部。   2. 临床表现       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排尿应该明显较手术前通畅,排尿时间缩短,如出现尿道狭窄,无论发生在什么部位,都表现为排尿逐渐变细,较手术后初期尿流时间延长,严重者排尿呈滴沥状直至无法排尿。   3. 诊断        如狭窄发生在尿道外口,诊断比较容易,患者会主诉排尿至尿道口处有阻塞感,检查可发现外口呈针尖样大小。阴茎悬垂部或根部狭窄时,在体检触诊时可感觉狭窄处尿道僵硬。常规尿道镜检查至狭窄处可发现尿道管腔变窄,改换小儿膀胱镜也许可以勉强通过,通过时可以预估狭窄的长度;尿道超声对前尿道狭窄的瘢痕长度和厚度的评估比较准确;尿道造影作为最有价值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可以了解狭窄的长度,为手术方式的选择做准备。膀胱颈部的狭窄往往发生在术后三个月内,颈部的变化有时和外口的变化如出一辙,只是内口的狭窄需通过尿道镜直视下才能观察到,尿道超声在动态观察颈部时可发现颈部无法正常打开,前列腺窝内结构杂乱,尿道造影可显示颈部狭窄处造影剂通过时受阻状。   4. 治疗        尿道外口的狭窄是由于电切镜暴力通过时损伤尿道黏膜后局部尿道海绵体组织瘢痕纤维化收缩所致,反复的尿道外口扩张虽然可以解决短期的排尿,但尿道扩张对尿道的损伤也会逐渐加重,造成新的损伤和狭窄的延长,因此如尿道扩张三个月内无法使瘢痕稳定者,我们建议手术干预。传统的尿道外口切开较为简单而且实用,切开外口直至正常尿道黏膜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前尿道狭窄的治疗需根据狭窄的长度以及术者习惯的手术方式进行选择。即使是小于0.5cm的前尿道狭窄,尿道内切开也不应考虑。阴茎或阴囊局部皮肤作为岛状皮瓣覆盖在切开的狭窄尿道上从而扩大了尿道腔。颊黏膜、舌黏膜等游离材料的替代也可以作为一种选择。膀胱颈部狭窄的处理一直是临床上较棘手的难题,尿道扩张和尿道内切开需要反复多次进行,直至瘢痕稳定。
2023-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