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病因及病理
经尿道输尿管镜下钬激光碎石导致的医源性尿道狭窄主要有以下不利因素。①纤细的输尿管镜开始操作时在通过两个尿道弯曲时容易造成损伤,轻者尿道黏膜穿孔,重者撕脱;②损伤的黏膜处留置导尿管后会造成局部血运不佳,引起瘢痕形成;③钬激光的热效应作用于尿道黏膜,导致热损伤。随着尿管拔除,排尿时尿液会通过破损的部位渗到尿道周围形成海绵体纤维化,并逐渐形成瘢痕,导致尿道狭窄。
2.临床表现及诊断
患者感觉排尿越来越困难,尿线越来越细,排尿时间明显延长,由于排尿时阻力较大,患者需同时通过腹压的收缩达到尿液的流出。在既往病史中有钬激光碎石史和留置导尿管病史,尿道超声检查显示尿道管腔变细,尿道周围海绵体组织的瘢痕化;尿道镜可以观察到狭窄的位置,如无法通过可选用小儿膀胱镜进行观察狭窄腔内的瘢痕情况和长度;尿道造影可以明确狭窄的长度和尿道瘢痕组织所在的远近端尿道的情况。
3.治疗
钬激光碎石后发生的尿道狭窄的处理还是遵循前尿道处理的方法,悬垂部以前的远心端尿道狭窄应采用组织替代尿道腔扩大手术,以避免尿道端端吻合后引起的阴茎牵拉弯曲以及内切开后容易尿外渗的弊端;球部以后近心端尿道狭窄,修复方法多样化,狭窄短于1cm,尿道瘢痕较轻的初发患者,可采取尿道内切开或非离断式尿道吻合术;反复扩张或内切开后局部瘢痕严重,或狭窄距离大于1cm以上者应该考虑采用瘢痕切除后的尿道端端吻合术,如果缺损距离过长,吻合张力过大,应采取阴茎脚中隔切开,耻骨下缘切除等方法,直至会阴皮瓣替代桥接或阴茎转位修复(图1)。
图1:医源性尿道狭窄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