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侧同时性肾癌PN
双侧同时性肾癌多见于遗传性肾癌,占肾恶性肿瘤的1.3%,若一侧肿块为恶性,另一侧同样为恶性的概率达84%~95%。双侧肾癌患者需在同时或短时期内处理双侧病变,相较异时性双侧肾癌更复杂,因此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患者全身情况的评估需要更为慎重。目前对于双侧肾癌手术方式及时期的选择尚无相关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推荐:双侧肾癌手术应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主,可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肿瘤情况,采用同时或分次手术。分期手术比一期手术安全,二期手术可以在一期手术后1个月进行。如考虑分期PN时,可先处理技术简单一侧,再处理技术复杂一侧;由于首次手术术后瘢痕将肾脏固定于原位无法上抬,在行对侧手术抬高腰桥时可能会使前次手术的一侧肾脏发生缺血性损伤,因此分期手术时第一次采取经腰部切口,第二次可采用经腹入路。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N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PN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方法。但下列情况可考虑肾切除:当整个肾脏完全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所替代;孤立的肿瘤体积巨大或位于肾门行肾部分切除的风险太大;生长速度类似恶性肿瘤,且术中冷冻病理报告不能排除恶性的肿瘤;少部分RAML患者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瘤体出血后,组织充血水肿,瘤体与肾组织界限模糊不清,只能行肾切除术,特别是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失败因而需要行肾切除来控制出血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切除不适用于双侧、多发性或融合性RAML病灶。而在手术切除或栓塞治疗后,肿瘤仍有可能继续生长或复发。
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明确排除恶性可能的RAML,由于不需要完整切除肿瘤,如主要为脂肪成分,可采用吸引器进行吸出;对于脂肪成分较少,血管平滑肌成分较多的RAML,可采用剜除或PN。
重复肾畸形半肾切除术
重复肾畸形为双肾盂畸形,是一种由于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病率0.8%左右。重复肾畸形常伴有输尿管或肾脏的其他畸形,常见的有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囊肿、上半肾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等。一般无症状的重复肾畸形不需要手术治疗,当出现并发症如重度肾积水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症状时,可采取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分离重复肾动静脉并切断,游离重复输尿管,将重复肾及输尿管一并切除。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如果残存的肾单位仍具有分泌尿液的功能,则尿液容易通过受损的集合系统外渗,形成尿性囊肿。重复肾上、下半肾间通常有明显的分界线,术中正确分离重复肾界面、处理肾血管和留存肾创面是关键。术前可预留输尿管导管,术中注入亚甲蓝协助可明确留存半肾集合系统的完整性。重复输尿管有时粘连紧密,可向下牵拉重复输尿管形成张力,紧贴重复输尿管壁进行分离。
重复肾血管供应往往复杂,常有变异,术前行肾脏CTA或MRA检查可帮助了解重复肾上、下半肾血供情况。术中应仔细辨认上、下半肾供应血管,避免漏扎或误扎;较细的血管可直接用超声刀处理,较粗的血管则用Hem-O-lock阻断。术中操作应尽量轻柔,器械分离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对另一半肾血管过度牵拉造成剩余肾功能损害。对难以完整切除的重复肾,需用超声刀尽可能完全剥离集合系统黏膜,以免残留的肾盏分泌尿液致肾周尿囊肿形成。采用张力均匀的可吸收自封缝线并用Hem-O-lock固定,可显著缩短缝合时间;创面喷洒止血胶,既利于确切止血,又利于术后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专家共识推荐:重复肾畸形半肾切除术的手术操作应严格按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或“Campbell泌尿外科学”手术操作步骤进行。为避免术后尿性囊肿 的形成,应在术中尽可能完全剥离肾盂黏膜,紧密缝合创面。
来源: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