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特殊PN的处理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7-10

双侧同时性肾癌PN

双侧同时性肾癌多见于遗传性肾癌,占肾恶性肿瘤的1.3%,若一侧肿块为恶性,另一侧同样为恶性的概率达84%~95%。双侧肾癌患者需在同时或短时期内处理双侧病变,相较异时性双侧肾癌更复杂,因此对于手术方式的选择和患者全身情况的评估需要更为慎重。目前对于双侧肾癌手术方式及时期的选择尚无相关临床指南。

专家共识推荐:双侧肾癌手术应以保留肾单位手术为主,可根据患者全身状况及肿瘤情况,采用同时或分次手术。分期手术比一期手术安全,二期手术可以在一期手术后1个月进行。如考虑分期PN时,可先处理技术简单一侧,再处理技术复杂一侧;由于首次手术术后瘢痕将肾脏固定于原位无法上抬,在行对侧手术抬高腰桥时可能会使前次手术的一侧肾脏发生缺血性损伤,因此分期手术时第一次采取经腰部切口,第二次可采用经腹入路。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PN

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的PN多采取保留肾单位的方法。但下列情况可考虑肾切除:当整个肾脏完全被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renal angiomyolipoma RAML)所替代;孤立的肿瘤体积巨大或位于肾门行肾部分切除的风险太大;生长速度类似恶性肿瘤,且术中冷冻病理报告不能排除恶性的肿瘤;少部分RAML患者并发自发性破裂出血,瘤体出血后,组织充血水肿,瘤体与肾组织界限模糊不清,只能行肾切除术,特别是行选择性动脉栓塞失败因而需要行肾切除来控制出血的患者。一般情况下,手术切除不适用于双侧、多发性或融合性RAML病灶。而在手术切除或栓塞治疗后,肿瘤仍有可能继续生长或复发。

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明确排除恶性可能的RAML,由于不需要完整切除肿瘤,如主要为脂肪成分,可采用吸引器进行吸出;对于脂肪成分较少,血管平滑肌成分较多的RAML,可采用剜除或PN。

 

重复肾畸形半肾切除术 

重复肾畸形为双肾盂畸形,是一种由于胚胎期输尿管芽发育异常导致的先天性泌尿系统畸形,发病率0.8%左右。重复肾畸形常伴有输尿管或肾脏的其他畸形,常见的有输尿管开口异位、输尿管开口囊肿、上半肾发育不良、膀胱输尿管反流和肾盂输尿管交界处狭窄等。一般无症状的重复肾畸形不需要手术治疗,当出现并发症如重度肾积水或反复发作的泌尿系统症状时,可采取半肾输尿管切除术。手术的基本原则为分离重复肾动静脉并切断,游离重复输尿管,将重复肾及输尿管一并切除。半肾输尿管切除术后如果残存的肾单位仍具有分泌尿液的功能,则尿液容易通过受损的集合系统外渗,形成尿性囊肿。重复肾上、下半肾间通常有明显的分界线,术中正确分离重复肾界面、处理肾血管和留存肾创面是关键。术前可预留输尿管导管,术中注入亚甲蓝协助可明确留存半肾集合系统的完整性。重复输尿管有时粘连紧密,可向下牵拉重复输尿管形成张力,紧贴重复输尿管壁进行分离。

重复肾血管供应往往复杂,常有变异,术前行肾脏CTA或MRA检查可帮助了解重复肾上、下半肾血供情况。术中应仔细辨认上、下半肾供应血管,避免漏扎或误扎;较细的血管可直接用超声刀处理,较粗的血管则用Hem-O-lock阻断。术中操作应尽量轻柔,器械分离幅度不宜过大,避免对另一半肾血管过度牵拉造成剩余肾功能损害。对难以完整切除的重复肾,需用超声刀尽可能完全剥离集合系统黏膜,以免残留的肾盏分泌尿液致肾周尿囊肿形成。采用张力均匀的可吸收自封缝线并用Hem-O-lock固定,可显著缩短缝合时间;创面喷洒止血胶,既利于确切止血,又利于术后肾脏与周围组织粘连固定。

专家共识推荐:重复肾畸形半肾切除术的手术操作应严格按照“吴阶平泌尿外科学”或“Campbell泌尿外科学”手术操作步骤进行。为避免术后尿性囊肿 的形成,应在术中尽可能完全剥离肾盂黏膜,紧密缝合创面。

 

来源: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共识

下一篇
肾部分切除术(PN)后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对策
出血  出血是PN最重要的并发症。根据出血的时期可以将出血分为术中出血、术后即刻出血以及迟发性出血。术中出血的主要原因是手术创面动脉没有缝扎,加压缝合创面的压力无法控制动脉性出血,创面严重渗血。术后出血可经手术创面引起肾周血肿或经集合系统形成肉眼血尿。术后即刻出血多发生在术后12h内,常因为术中痉挛肾的小动脉或结扎的肾动脉分支再次开放出血。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在术后2~5d,主要是由于加压缝合的缝线溶解或较剧烈活动,如咳嗽、快速起身等导致缝线崩裂,手术创面形成假性动脉瘤和动静脉瘘。术后远期出血较少见,主要与剧烈活动有关。临床上表现为手术侧腰部疼痛,查体术侧上腹部膨隆,多数出血都在肾周形成血凝块,导致负压球引流量不多, 但是引流液呈暗红色。另外患者多表现出心率快、血压低、血色素和血细胞比容下降,B超检查可见肾周明显的积液和积血,或者是严重的血尿,甚至形成膀胱填塞。 专家共识推荐:PN术中开放血管阻断钳后,观察加压缝扎创面渗血的情况以及导尿管尿液的颜色,同时麻醉师为患者做正压通气,增加腔静脉的压力,观察有无出血,等待5~10min,手术结束前必须等血压恢复至正常范围,才能关闭切口。如有动脉性出血或出血进入集合系统,必须打开创面缝扎出血的血管,缝合集合系统。术后出血,如果经输血补液,卧床等处理后生命体征仍然不稳定,血色素和血细胞比容继续下降,需要立刻进行外科处理。临床上首选DSA选择性肾动脉栓塞,多数出血可以通过介入治 疗控制,如果没有介入治疗条件或介入治疗仍不能止血,则需要手术探查止血。   漏尿  漏尿是PN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术后引流量如出现持续性增多或明显呈尿液性状,多提示漏尿。通过检测引流液中的肌酐浓度或血管内注射靛胭脂后观察引流液中是否出现染色,可进一步明确诊断。 专家共识推荐:预防漏尿的最主要措施是精确仔细缝合集合系统。如果手术创面大,术前可行输尿管插管,术中经输尿管导管注水或注亚甲蓝溶液,观察集合系统是否密闭。PN后漏尿在处理上主要原则是持续引流,引流的时间因产生漏尿的原因不同而不同,术者和患者都要有耐心,尽量不要手术探查,漏尿的创面修补成功率很低。如果输尿管引流不畅,可以放置双J管做内引流。如果肾盂部位梗阻,远端肾盏引流障碍,则需行PCN,等创面愈合后再行腔内的狭窄部位整形术。   急性肾功能不全  先天性孤立肾、对侧肾功能不全或无功能者,以及双侧肾癌患者行PN后容易出现不同程度的肾功能不全,严重者出现无尿、急性肾功能衰竭。术后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主要原因可能是手术过程缝扎止血时缝扎了肾动脉的主要分支或肾集合系统,或热缺血时间过长导致急性肾小管坏死,或残留肾实质太少以至于不能维持正常的肾功能。这种肾功能不全一般比较轻微,通过对症支持治疗,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可逐渐缓解;并且在大多数病例中,残余肾可通过代偿性增生来改善肾功能。 专家共识推荐:严重的肾功能不全需行临时或长期血液透析,应在术前告知患者这种可能性的存在。保留肾单位手术后出现少尿或者无尿,应立即行血液透析,多数患者经过短期血液透析过渡后,肾功能可以恢复。   输尿管梗阻  肾下极PN后缝合手术创面时缝到了附近的输尿管,或缝到输尿管邻近组织,引起输尿管成角梗阻;或创面出血,在集合系统内形成血凝块阻塞输尿管;或术中放置双J管,但远端未放到膀胱,导致输尿管不通畅;少数可能因为创面外渗、感染、炎症瘢痕引起输尿管梗阻。 专家共识推荐:PN后输尿管梗阻,可一期留置双J管,或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引流尿液,二期再行手术解除输尿管梗阻。   感染  肾肿瘤PN创面感染发生率很低,常为创面渗出、积液继发感染或漏尿导致尿性囊肿继发感染。高龄、全身营养状况不良、肝肾功能不全、糖尿病等容易发生感染。 专家共识推荐:术前有上尿路感染者必须控制感染后再手术。手术过程中尽量不做输尿管插管,或输尿管放置双J管引流,以免逆行感染。如果术后尿瘘继发感染,创面周围积液、积脓,需手术清创或穿刺引流,同时做PCN引流尿液或放置双J管内引流。如果炎症扩散形成肾周围炎、肾盂肾炎、肾实质炎,严重者引起感染性休克,抗感染治疗效果不佳者要考虑做患肾切除,否则将威胁患者的生命。反复发热慢性感染无法控制者或反复感染形成瘘道者,只有切除肾脏感染才能控制。   病理切缘阳性  相关研究显示,2%~8%的肾部分切除术患者可能发生肿瘤切缘阳性。约16%的切缘阳性患者会在随访过程中出现肿瘤原位复发。  专家共识推荐:对于术后出现切缘阳性的患者,不需要立即进行二次手术干预,可增加随访频率,对患者进行密切随访,及时发现原位复发后第一时间进行手术切除。   腹腔镜相关并发症  ①气腹相关并发症:腹腔镜手术气腹并发症发生率为2%~3.5%,大多数危险性不大。主要原因与气腹压力过大或手术时间过长有关。皮下气肿、高碳酸血症等相对常见。②穿刺相关并发症:盲视下气腹针和穿刺鞘的插入过程是腹腔镜手术的危险步骤之一。文献报道,在一组274例穿刺损伤中,109例是气腹针穿刺引起的,104例是由于穿刺植入第一个腹腔镜套管引起。  专家共识推荐:为减少穿刺相关的并发症,建议对于有经腰切口手术或者有腹部手术史的经腹患者,可采用Hasson技术,在手指引导下置入穿刺鞘,而且该小切口也可用于标本取出,并不额外增加患者的创伤。如在术中出现气腹相关并发症,由于CO2较高的溶解度,只要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提高呼吸频率,及早结束手术,基本都能自行缓解。   来源:肾部分切除术安全共识
2023-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