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 │ 阴茎珍珠状丘疹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8-07

临床表现

可发生于青春期后的任何年龄,但主要见于18~45岁青壮年男性,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逐渐降低,正常人群的10%~20% 不同程度地患有本病。皮损好发于阴茎头的边缘与冠状沟交界处,直径为1~2mm,呈圆球状或毛发状,外观呈粉红色、肤色或珍珠状乳白色,互不融合,沿阴茎头后缘、冠状沟规则地排列成一行或数行,有时环绕整个阴茎头或冠状沟。本病一般无特别的不适症状,大多数为患者偶然之间发现,或担心是否患有尖锐湿疣而就诊。

 

诊断与鉴别诊断

根据阴茎头、冠状沟部位典型珍珠状丘疹的形态和分布特点不难诊断。注意与尖锐湿疣、皮脂腺异位症等鉴别。

(1)尖锐湿疣:皮损呈疣状、菜花状,而非排列规则的珍珠状丘疹,通过随访观察可发现阴茎珍珠状丘疹大多长期无明显变化,而尖锐湿疣可持续增大、增多,对临床表现不易鉴别或患者心理压力较大者,可通过PCR检测HPV而与尖锐湿疣相鉴别。尖锐湿疣病理上表现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表皮疣状增生,颗粒层及棘层上部细胞空泡化。

(2)皮脂腺异位症:表现为黄白色小丘疹,排列不规则。必要时可行组织病理检查,阴茎珍珠状丘疹病理表现为表皮大致正常,角质层稍薄,基底细胞色素增加,病变部位含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网和成纤维细胞,四周绕以密集的结缔组织并有数量不等的淋巴细胞浸润。病理上无皮脂腺结构可排除皮脂腺异位症。

 

治疗

本病属于生理性变异,良性经过,无传染性,无不适感,不影响健康,一般只需向患者交代病情,不需特殊治疗。如患者治疗意愿强烈,迫切要求祛除皮损,可行激光、电灼、微波、冷冻等治疗。

 

小结

阴茎珍珠状丘疹多见于青壮年男性,正常人群的10%~20%不同程度地患有本病,多表现为沿阴茎头后缘、冠状沟规则排列的珍珠状丘疹,本病是一种生理发育上的变异。根据典型皮损表现不难诊断。患者无任何主观症状,无传染性,一般只需向患者交代病情,不需治疗。

 

本文引自《现代男科学临床聚焦  第2版》

下一篇
导尿术操作前准备及操作要点、注意事项
操作前准备: ①操作医师和护士仪表端庄、衣帽整齐。②操作前应了解患者的基本情况,向患者或家属解释导尿的目的性和必要性,消除紧张心理取得患者的合作,对于存在医疗风险的导尿需要征得患者及其家属的同意并签署导尿术同意书。③注意操作环境清洁、安全以及患者隐私保护等。④准备导尿所需物品:无菌导尿包、无菌橡皮手套无菌纱布和胶布、2%红汞或0.1%苯扎溴铵(新洁尔灭)或0.1%氯己定(洗毕泰)溶液、治疗碗、无菌棉球、无菌持物钳和容器、消毒指套2只或手套1只、治疗巾、浴巾、便盆及盖布、屏风等。男患者需准备纱布罐。   行导尿术时应注意以下事项: ①准备好导尿所需材料、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目的,润滑剂润滑尿道,将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注入尿道(男性保留5~10分钟、女性棉签麻醉或麻醉剂和润滑剂直接涂在导尿管上)进行麻醉。 ②选择导尿管要适宜,对小儿宜使用6~10F尿管,成人宜使用16~18F尿管。 ③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导尿管一经污染或拔出均不得再使用。必要时可使用呋喃西林膀胱冲洗防止导尿相关感染。 ④插入、拔出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慢、稳、切勿用力过重,以免损伤尿道。见尿液流出时再插入5~7cm后再行球囊固定。 ⑤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多次,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 ⑥测定残余尿时,应嘱患者先排尿,再测定,残余尿超过100ml,则应留置导尿。 ⑦对导尿困难者,切忌暴力导尿,可使用导管或导丝牵引,有条件者可使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协助导尿。 ⑧妥善固定尿管,做好标志,保持管道通畅,堵塞时及时检查并调整尿管位置。 ⑨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感染和结石发生。 ⑩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尿管者,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长期留置导尿时,每隔5~7日需要更换尿管,原则上不能超过一个月,并做好尿道外口和尿管的日常消毒及清洗护理。   来源:吴阶平泌尿外科学。      
2023-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