术前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
有研究表明,术前BPH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BNC发生率高于单纯BPH患者。分析认为合并慢性前列腺炎患者在手术后可能出现炎症反应加重的情况,炎症细胞分泌炎症因子浸润膀胱颈部,导致膀胱颈部纤维化程度升高,膀胱颈部形成瘢痕并硬化。BNC患者膀胱颈部发生炎症与纤维化的比率较高,这可能是BNC发生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
小体积BPH
有研究发现,小体积BPH患者行TURP后BNC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此类患者膀胱颈部发生纤维化,环状纤维张力增加导致功能失调。手术过程中膀胱颈部余留的环状纤维在瘢痕重新愈合时容易形成梗阻,这可能导致术后BNC的发生。小体积BPH患者膀胱颈部三角区常出现抬高,切除前列腺中叶和打开膀胱颈部纤维环使膀胱颈部牵拉力降低,膀胱颈上抬,颈口变小,这可能是造成此类患者BNC的原因之一。
尿路感染
尿路感染是中小体积BPH患者TURP后发生BNC的独立危险因素。尿路感染可导致尿道黏膜水肿充血、渗出、尿道口肉芽软组织增生、膀胱颈局部组织纤维化。长期尿路感染会延长术后局部组织创面愈合时间,创伤纤维组织增生。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抗感染治疗,膀胱颈部黏膜发生坏死会导致发生狭窄。
术中操作
TURP术程中电凝次数过多(>12次)、工作电流强度过大(>160 W)、电凝切开层次过深(如切开至外膜脂肪层)、电凝操作时间过长(>44 min)、切除效率过低(≤0.5 g/min),这些因素均可导致膀胱颈和周围组织灼伤,供血减少造成组织坏死,纤维组织瘢痕形成导致纤维化,从而引起BNC的发生。手术过程中单位时间切除重量过低(≤0.5 g/min)导致膀胱颈灼烧时间延长,对BNC发生也具有一定影响。经验丰富、操作熟练的医师可快速精准完成切除手术,降低BNC的发生率。经验少或术中止血处理不当,使膀胱颈部缝合过紧,造成膀胱颈部及尿道黏膜损伤或腺体残留,会导致瘢痕形成,从而影响伤口愈合,易引发膀胱颈部瘢痕狭窄。
术后留置导尿管
前列腺术后早期反复插拔留置导尿管或未对导尿管清洁,易滋生细菌导致创面感染。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过长、管径过粗易产生过度牵拉,导尿管长时间压迫造成黏膜缺血,损伤膀胱颈部,加重炎性反应从而引起尿路感染。而患者因导尿管对膀胱、尿道的刺激,自行牵扯导尿管造成膀胱颈部损伤会引发炎症感染。
其他因素
有研究显示,不同手术方法的选择可能对术后BNC发生产生影响。而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血小板与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可作为预测术后尿道狭窄发生的标志物。患者年龄、吸烟状况、高血压、糖尿病也可能是BNC发生发展的危险因素。
来源:良性前列腺增生专业防控联盟专家组.《良性前列腺增生术后膀胱颈挛缩诊治专家共识》[J].泌尿外科杂志(电子版),2023,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