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BPH的手术经验总结

来自  大家泌尿  2024-05-10

中叶增生型BPH手术难点在于容易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基于个人手术治疗经验及临床疗效反馈,现将蓝激光治疗机6点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性BPH的具体术式及手术心得呈现如下。

 

一、手术方法

 

患者行硬腰联合麻醉,截石体位,激光镜直视下进入尿道,边进入边观察前尿道情况,再次确认有无尿道狭窄,重点观察后尿道及精阜位置。

进入膀胱腔内观察膀胱各壁及双侧输尿管口,再次确定前列腺大中叶增生情况,突入膀胱程度,突入部分是否遮挡输尿管开口,避免术中损伤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

退镜至前列腺部采用直输光纤,首先由突出的前列腺中叶顶点6点位置进行纵向切割,形成一条纵沟,直至中叶的最低点暴露颈口环状纤维,确定膀胱三角区黏膜标志定位后,向精阜延长纵沟。

未突入膀胱部分前列腺纵沟逐渐加深至外科包膜。使中叶从正中分瓣样解剖呈现,于颈口处可观察三角区黏膜完整,再从颈口处由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逆时针向5点旋转切割,未突入膀胱部分由精阜处沿外科包膜向5点位置进行汽化切割,汽化加旋切相结合,最终将5~6点位置的中叶前列腺组织顺利切除,边操作边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

同理按照上述方法以6点位置为起点,沿环状纤维顺时针向7点位置进行操作。

中叶顺利切除后再次检查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有无损伤,最后采用蓝激光汽化功能修平前列腺颈口。前列腺左右两侧叶的处理采取传统汽化切除术。

 

二、手术效果

 

术前vs术后指标变化

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为(26.80±7.22)min,术后膀胱冲洗时间为(20.50士1.79)h,术后次日拔除导尿管,术后2d顺利出院。

患者术中均未出现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壁损伤、输尿管口损伤。术后1个月未发生再次尿潴留,无术后出血、尿道狭窄、尿路感染、尿失禁等症状。

 

 

三、手术技巧总结

 

01 由于大中叶的存在,导致三角区黏膜和双侧输尿管开口被遮挡,以5点、7点为标志沟的传统手术方式存在损伤膀胱黏膜和输尿管开口的风险;同时5点、7点前列腺部富含血管,汽化深度过深易出现深坑,止血更加困难,甚至需中转TURP止血;而6点位置前列腺血管较少,纵向切开时不易出血。选择6点定位法处理大中叶,可有效规避上述风险,提高了手术的安全性。手术过程中均无需5点、7点位置进行标志沟切割。

 

02 激光汽化前充分明确大中叶顶点位置,准确标记纵沟,边操作边及时进入膀胱腔内观察三角区黏膜距离。打沟过程中尽量保持6点位置纵行汽化至最低点,顺利看到膀胱三角区黏膜,打沟的同时向两侧轻微摇摆扩大纵沟以利于中叶分瓣。

 

03 由6点分别向5点、7点位置进行旋切时仍沿颈口环状纤维走行仔细操作,保持汽化面平整,避免组织层次不清。以6点纵沟为标志,直至成功将前列腺大中叶汽化切除,注意保护输尿管开口。

 

04 对于过宽的巨大中叶,视野遮挡明显,无法将大中叶分两块顺利切除时,可以采取在5点半、6点、6点半位置进行3点打沟定位,再行旋转切除。此次研究纳人的20例患者术中均无前列腺包膜穿孔、膀胱黏膜损伤、输尿管口损伤表明本研究治疗方案的安全性较高。

 

四、采用6点定位法原因及定位思路

 

​中叶增生型BPH由于中叶过大占据手术视野,其后膀胱三角区黏膜及输尿管开口被遮挡,术中操作不当容易出现误伤。对于前列腺中叶巨大并突人膀胱BPH的治疗,传统TURP电切时主要操作是回拉动作,操作时提前观察确定膀胱黏膜及输尿管开口位置可避免损伤,但TURP手术时间长、术后再次出血风险高。其他激光手术的激光方向是前射,剜除时在膀胱颈口处不容易离断组织,甚至转至开放取出。

临床针对中叶增生为主的BPH主要采用“三叶法”治疗,该方法适用于以切割或爆破为主的激光手术,且很容易在膀胱颈口的5点、7点向内侧划动切割离断腺体,而不损伤输尿管口和膀胱壁。虽然其他激光也可完成传统的剜除手术,但止血效果差,手术时间长,相比蓝激光手术,高效性和安全性欠缺。

蓝激光汽化功率最大值为200W,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由于蓝激光不吸收水,能量衰减少,操作距离过近时,直输光纤容易损伤膀胱,甚至发生穿孔,应特别注意术中避免距离输尿管口过近。文献报道,开展蓝激光手术时,术中膀胱腔内保持适量灌水至稍充盈,激光距膀胱黏膜3cm以上为安全距离。

故而对于中叶增生突入膀胱的BPH,出于对输尿管口和膀胱壁的保护,“三叶法”反而不适用于蓝激光。因此,本研究采用了6点位置定位法术式,由颈口大中叶顶点的6点位置为起始操作点,汽化深至颈口环状纤维,再将定位沟加深延长至精阜,将中叶分为5~6点、6~7点两部分进行旋切,此为6点定位法的基本思路。避免术中5点、7点入路导致视野不佳,解剖辨别不清而出现术中并发症的风险,从而提升了手术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来源:屠凡倬,陈宪艳,曲亚萍,等.450nm蓝激光半导体治疗机6点位置定位法治疗中叶增生型良性前列腺增生的疗效观察[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5.

 

下一篇
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手术要点中国专家共识
复杂输尿管狭窄是指无法直接进行传统的端端吻合手术的输尿管管腔狭窄。近年发病率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是泌尿外科医师长久以来面临的一大难题。目前,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重建术逐渐成为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标准术式之一,在长段或多段输尿管狭窄的重建治疗中具有优势,为微创治疗复杂输尿管狭窄带来了希望。 目前临床上对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缺乏统一的诊疗标准,故为建立规范化的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手术和围手术期管理的流程,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修复重建学组和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泌尿外科分会组织国内专家,就自体组织补片技术的适应证、补片组织(口腔黏膜,阑尾组织)的选用原则、术前准备和围手术期管理、手术要点及术后随访计划等达成了专家共识。   一、术前评估及手术适应证   1.1 详细询问病史及手术史 了解输尿管狭窄病因、手术史,有无感染、漏尿、局部血肿形成等既往病史,有助于术前评估手术难度及手术方案的制定与选择。   1.2 术前影像学评估 输尿管狭窄在超声检查中表现为狭窄处以上输尿管及肾盂扩张积水。超声检查可以作为初步诊断和随访复查的首选检查。泌尿系增强计算机断层扫描尿路成像(CTU)检查或磁共振尿路成像(MRU)检查可以初步定位评估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及长度,了解输尿管与周围组织的解剖关系及输尿管内是否存在残留结石,同时对于肿瘤因素引起的输尿管狭窄,术前可以评估患者肿瘤的进展情况。 所有与会专家都同意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是目前诊断输尿管狭窄的金标准,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不仅可以精确定位输尿管狭窄的位置和长度,而且还能明确狭窄的严重程度。术前进行肾图检查可了解患侧和健侧分肾功能的基线水平,评估行输尿管狭窄修复保肾的必要性,在后期随访中了解患侧肾功能的变化。利尿肾图检查可进一步明确肾盂排空状态,为评估输尿管的梗阻程度提供参考。   1.3手术适应证 不能行无张力端端吻合的上段、中段输尿管狭窄应考虑采用自体组织补片技术修复重建。如果有输尿管重建手术失败病史,长段输尿管狭窄伴有肾功能不全、肠道疾病、孤肾患者,应优先考虑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成形术。对于有长期反复严重口腔溃疡病史患者,应避免取材口腔黏膜。 专家共识推荐: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术前评估包括详细的病史采集,全面的影像学检查,特别是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检查。经评估无法使用端端吻合重建的上段、中段输尿管狭窄,可以采取自体组织补片移植方法重建。   二、术前管理   2.1 管道管理 留置双J管患者,术前应拔除DJ管。对于反复泌尿系感染、重建手术失败后再次手术的患者,建议患侧肾脏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充分引流尿液,控制感染,保护残存的肾脏功能,消除输尿管水肿。   2.2 感染控制 患者术前如果存在泌尿系统感染,则应进行肾造瘘充分引流尿液,并使用敏感抗生素,尿培养阴性后再进行手术。围手术期可根据患者感染情况预防使用抗生素。   2.3 手术时机 建议患者拔除DJ管并进行肾穿刺造瘘后4~6周再行顺行、逆行输尿管造影,明确输尿管狭窄位置、长度后再行输尿管狭窄修复手术。既往因输尿管吻合口漏尿导致成形手术失败的患者,或因输尿管撕脱伤、妇科或腹部手术损伤输尿管等医源性输尿管损伤发生漏尿的患者,多伴有患侧腰痛、腹膜刺激征、发热等症状,此类患者应延长至肾造瘘后1~2月再进行输尿管狭窄修复手术治疗。肿瘤治疗后出现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应等待肿瘤治疗完全结束后1~2年,明确无肿瘤复发的情况下再考虑行输尿管修复重建。   2.4 患者沟通 因致病原因、手术史的不同,复杂输尿管修复重建个体差异大,故组织补片的获取来源、首选手术方案、备用手术方案,包括最困难情况下选择肠代输尿管或自体肾移植手术方案的可能性等问题,在术前应和患者及家属进行充分沟通,以取得患者和家属的重视和支持。 专家共识推荐:术前患侧肾穿刺造有助于控制感染,保护残存肾功能,消除输尿管水肿。对于有漏尿或输尿管狭窄重建术失败病史的患者,建议肾造瘘并等待 1~2月后再进行重建手术。   三、手术要点   3.1 术前准备 麻醉前8h禁食,4h禁水。若取口腔黏膜补片,术前需评估口腔黏膜状态,必要时请口腔科会诊。术前2d建议每日用抑菌漱口液漱口。经口或经鼻插管麻醉均可,为方便口腔黏膜的获取,首选经鼻导管插管麻醉。若经口插管麻醉,取舌黏膜时,气管插管需固定于对侧口角,取颊黏膜则相反。麻醉完成后将双眼、双耳进行贴膜保护避免在面部消毒时被消毒液损伤。   3.2 手术方式和体位选择 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成形术可以通过开放、腹腔镜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完成。机器人辅助手术可以提供高清的三维视觉,使裁剪、缝合过程更精细、流畅,特别适合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这种缝合量大的重建手术。 若患者为单一上段或中段狭窄,取侧卧位60°,患侧朝上。若患者为单侧多段狭窄,可应用自体组织补片联合输尿管膀胱再植或膀胱瓣代输尿管术进行输尿管重建,联合手术可在头低脚高侧卧位体位下完成。若患者下段狭窄长度较长(>4cm),或有盆腔手术、放疗病史,预估输尿管游离困难患者,不必强求一体位手术,可先头低脚高仰卧位,完成下段输尿管重建,再侧卧位处理中上段输尿管狭窄。   3.3 手术过程   ①显露狭窄段输尿管 输尿管狭窄段多被瘢痕组织包裹,术中定位、显露困难。 以下方法有助于寻找输尿管狭窄段: 术前夹闭肾造瘘管或术中经肾造瘘缓慢灌注生理盐水,造成肾盂积水和近心段输尿管扩张。无肾造瘘管者可静脉注射利尿剂,促使狭窄段上方输尿管扩张,找到扩张的输尿管后,再向远端游离找到狭窄段。 经肾造瘘顺行/或经预留的输尿管导管逆行注人荧光剂吲哚菁绿(ICG),应用腹腔镜或机器人的荧光模式观察。可根据荧光显像的输尿管外形轮廓寻找定位狭窄段。静脉注射ICG,有助于定位狭窄段(瘢痕重、血供少,呈现弱荧光),评估输尿管离断后的血供情况。   ②狭窄段输尿管的处理 根据狭窄段的梗阻程度及有无闭锁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 若输尿管管腔仍延续,则纵行剪开输尿管狭窄部位腹侧管壁并向近端和远端延伸,直至尿液可从近端输尿管自由流出且输尿管质地柔软、黏膜正常,用F10尿管上下探查确认输尿管管腔通畅、无阻力,然后行单纯补片输尿管成形术。若病变段输尿管管腔完全闭锁目瘢痕明显或合并输尿管息肉,需切除病变部位(切除的长度以不影响后壁无张力缝合为宜),再行后壁重建和腹侧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扩大成形术。   ③口腔黏膜的获取 准确量取输尿管腹侧管壁剖开长度,获取口腔黏膜长度一般较输尿管腹侧缺损长度长0.5~1.0cm,黏膜宽度控制在1.2~1.8cm。   ④阑尾的获取与补片制作 对于右侧中上段输尿管狭窄患者,若阑尾血供良好且不存在阑尾炎等情况,首先推荐行阑尾组织补片技术,如果阑尾不可用,则推荐行口腔黏膜输尿管成形术。 首先在阑尾根部离断阑尾,保留阑尾系膜及血供。然后适当游离盲结肠将阑尾拉至输尿管狭窄部位,接着在系膜缘的对侧纵行剖开阑尾,形成补片(因阑尾本身蠕动弱,不必要求阑尾蠕动的方向与输尿管蠕动方向一致),剪除多余长度的阑尾。对于有部分输尿管缺损且无法行阑尾补片手术的患者,仍可考虑直接用管状阑尾替代修复输尿管缺损。   ⑤大网膜或肾周脂肪包裹覆盖技术 为了使口腔黏膜补片尽快建立血供,缝合完毕后,建议用大网膜(首选)或肾周脂肪包裹覆盖重建段输尿管:并将大网膜固定在腰大肌上。   四、术后管理及随访   4.1 术后管道管理 对于术前有肾造瘘且术中只进行单纯自体组织补片修复输尿管狭窄的患者,建议在术后3~4d复查腹部超声,如果提示手术区域无明显积液,即可拔除尿管。 对于多段输尿管狭窄且术中进行联合修复手术的患者或术前拒绝行肾造瘘的患者,建议术后延长至1~2周再拔除尿管,以降低术后吻合口发生漏尿的风险。 根据术中输尿管粘连状态狭窄长度,补片长度的不同,建议术后4~8周拔除DJ管。肾造瘘管一般可在术后2周拔除,如果术中瘢痕粘连严重,重建手术困难,或既往有输尿管漏尿病史的患者,建议肾造瘘管延长至术后6~10周拔除,即DJ管拔除2周后,行输尿管顺行造影,提示输尿管通畅性良好后,再拔除肾造瘘管。   4.2 术后随访 应于术后1、3、6、12个月进行尿常规、肾功能、B超、CTU三维成像(3个月后)等检查密切关注肾积水变化,核素肾动态显像有助于评估患肾功能恢复情况。3个月后若出现腰胀腰痛、肾积水持续增加、泌尿系感染发烧等,应及时复诊,明确是否有狭窄复发,并积极进行干预治疗。建议所有手术患者终身随访,每年至少门诊随访1次。   4.3 术后并发症处理 利用自体组织补修复重建输尿管后,大多数患者的输尿管功能得到有效恢复,症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显著提高。但也有可能出现一些并发症,如感染、出血、尿漏、输尿管狭窄复发等,需在术后密切观察并及时处理。所有患者建议给予抗生素预防感染,对于阑尾补片的患者,需要特别注意手术区域的感染风险。 专家共识推荐:输尿管条件较差,或多段输尿管狭窄行自体组织补片输尿管重建术后,应适当延长肾造瘘管和DJ管留置时间。术后患者应长期行影像和功能学检查随访。   来源:柴帅帅,李兵,肖行远.自体组织补片修复复杂输尿管狭窄的手术要点及围手术期管理中国专家共识(2024版)[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6.  
2024-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