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夜尿症定义
本共识参考2018年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编写组发布的《夜尿症临床诊疗中国专家共识》中对夜尿症的定义,将每晚排尿2次及以上作为夜尿症的判断标准。
控制液体及盐的摄入
液体摄入量的管理是夜尿症患者管理的重要内容。一般原则为减少总液体摄入量(特别是摄入量过多者),尤其应针对性地减少夜间饮水及睡前时段酒精、咖啡、茶等利尿性液体的摄入。但同时摄入量的限制也应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考虑,对于一些液体摄入量处于临界水平或无法满足日常需求的老年患者,不应限制其摄入量;对于合并心血管疾病的夜尿症患者,一般建议将液体摄入量控制在1~2L/d,但需结合患者的自身状况确定。有研究发现从饮用超过100ml 液体至就寝之间的时间间隔越长对夜尿频率高的患者越有益。此外,建议减少钠盐的摄入。
建立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
保持良好的睡眠卫生习惯有助于缓解夜尿症状。
建议在亮度低、安静舒适的房间睡觉,夜间注意保暖,睡前减少干扰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及兴奋剂,避免在傍晚小睡,白天小睡时间不超过30min,睡前尽可能排空膀胱,自觉膀胱未完全排空者,睡前可尝试多次排尿法,服用利尿剂的患者建议在晨起至15:00点左右服药,避免夜间服药。
运动疗法如太极、八段锦、肌肉耐力训练结合步行、阻力训练,阻力训练结合步行有助于改善老年人的睡眠质量。芳香疗法、音乐疗法对提高老年患者睡眠质量也有积极的作用。
此外,一些观察性和干预性研究表明,遵循地中海饮食,食用牛奶、鱼、豆类、蛋制品、樱桃、维生素D和维生素E对改善老年患者的睡眠有一定功效,但尚需要更多的研究来探讨饮食因素与睡眠之间的关系,以建立更有力的证据。
进行盆底肌训练及膀胱功能训练
推荐夜尿症患者进行盆底肌训练及膀胱功能训练。通过盆底肌训练可使盆底肌群最大力量、少次、重复的等长收缩,强化尿道关闭机制涉及的肌肉功能,以达到控制排尿的目的。夜尿症患者还可采用排尿冲动抑制策略,即有排尿冲动时,先不要急于如厕,先快速收缩盆底肌3~5 次。对于有外周性水肿且排除心力衰竭、下肢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患者,建议使用弹力袜或抬高下肢。小样本、单臂、前瞻性研究发现,日间使用弹力袜对夜尿症的控制有较为满意的效果。弹力袜的压力等级、袜子长度和材料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确定。有研究显示即使仅抬高下肢3~4h也对减少水肿非常有效。超重或肥胖者(身体质量指数>25)可通过减肥治疗夜尿症。
确保起夜安全
起夜会增加跌倒风险,应特别关注夜尿症患者的起夜安全。尤其是对于老年或跌倒高危人群,应确保其起夜行走时环境照明充足、入厕无障碍,注意识别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如台阶或楼梯等。对于老年和衰弱患者推荐使用床旁便器,减少起夜跌倒的风险。此外,当因起夜及夜间睡眠差而导致过度疲劳时,应避免驾驶等易发生危险的行为。
文章来源:刘明,刘文静,牟芸,等.老年夜尿症患者生活方式及行为管理中国专家共识[J/OL].现代泌尿外科杂志,1-4[2025-02-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