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是影响男性的最常见癌症之一,老年、非裔美国人和家族前列腺癌史是其最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的观点认为,对高危人群进行筛查、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前列腺癌患者总体生存率最有效的手段。然而,2018年美国预防医学工作组(USPSTF)更新发布的前列腺癌筛查的建议声明,给出了不一样的推荐。
2017年由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制定的《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推荐如下:
1.前列腺癌筛查的目的:降低筛查人群的前列腺癌病死率且不影响筛查人群的生活质量。
2.前列腺癌筛查的意义:增加前列腺癌的检出率,发现早期前列腺癌。
3.前列腺癌筛查的方法:①推荐定期进行血清PSA检测;②不推荐将PCA3检测、P2PSA检测、4K score检测、前列腺健康指数、MRI检查等作为前列腺癌筛查的常规手段。
4.前列腺癌筛查的人群:①对身体状况良好,且预期寿命10年以上的男性开展基于PSA检测的前列腺癌筛查;②血清PSA检测每2年进行1次,根据患者的年龄和身体状况决定PSA检测的终止时间;③对前列腺癌高危人群要尽早开展血清PSA检测。其中,高危人群包括:年龄>50岁的男性;年龄>45岁且有前列腺癌家族史的男性;年龄>40岁且基线PSA>1 μg/L的男性。
5.注意事项:需要对患者详细阐明前列腺癌筛查的风险和获益之后才能开展PSA检测。
2018年USPSTF更新发布的前列腺癌筛查的建议声明推荐,应当充分告知患者筛查的获益和弊端,只有患者表达出筛查意愿的倾向后才建议进行筛查。
前列腺癌筛查的获益
来自随机临床试验的充分证据表明,在55~69岁的男性中,通过PSA筛查,每1000名男性可在大约13年的时间里防止1.3个前列腺癌死亡和预防大约3例转移性前列腺癌。
前列腺癌筛查的危害
前列腺癌筛查的危害包括诊断过程的危害、并发症危害和治疗后危害。
前列腺癌筛查的潜在危害主要是频繁的假阳性结果和给被筛查者带来的心理压力。研究发现,如果每隔2~4年进行1次前列腺癌筛查,10年后,超过15%的男性会出现至少1次假阳性结果。
前列腺癌诊断过程中的危害包括前列腺穿刺活检相关的并发症,例如疼痛、血精和感染。大约1%的患者接受前列腺穿刺活检后会出现需要住院治疗的并发症。老年人出现假阳性结果和穿刺活检的并发症发生率更高。
基于PSA的前列腺癌筛查可以诊断出一些人的前列腺癌,但这些人的前列腺癌可能终身都并未出现任何症状,对这些患者进行治疗不会带来获益,相反,会带来危害,这就是所谓的过度诊断。大型随机临床试验表明,通过筛查诊断为前列腺癌的男性中20%~50%属于过度诊断。并且,过度诊断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增加。此外,由于70岁以上的人有较高的死于其它疾病的风险,因此这个人群的过度诊断率最高。
前列腺癌治疗的危害包括勃起功能障碍、尿失禁和肠道症状。接受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治疗的男性中,术后约有1/5会出现长期尿失禁,需使用尿垫,2/3会出现长期的勃起功能障碍。同时,在接受放疗治疗的患者中,超过50%的患者会出现长期的性功能障碍,1/6的患者会出现长期的肠道症状(包括肠激惹和大便失禁)。
前列腺癌筛查USPSTF最新推荐
55~69岁男性,由个人意愿决定是否筛查前列腺癌。
对于55~69岁的男性,在决定是否进行前列腺癌筛查之前,应该与临床医生充分沟通、讨论筛查的潜在获益和风险,并将自己的价值观和偏好纳入决策中。对部分男性而言,筛查会带来一小部分降低前列腺癌死亡风险的潜在获益。然而,许多男性会经历筛查的潜在危害,包括假阳性结果、进一步的检查和穿刺活检、过度诊断和治疗,以及治疗的并发症,如尿失禁和勃起功能障碍。
70岁以上男性,不筛查前列腺癌。
对于70岁以上的男性,前列腺癌筛查的危害更大。在确定筛查是否适用于个别病例时,应充分考虑家族史、种族或民族、医疗条件,以及患者对筛查和治疗结果的利弊价值观、其他健康需求,权衡获益和风险慎重选择。
总之,临床医生不应该对未表现出筛查偏好的男性进行筛查,也不应该对70岁以上的男性进行常规筛查。
参考文献
[1]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Screening for Prostate Cancer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Force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AMA May 8, 2018 Volume 319, Number 18.
[2]中国抗癌协会泌尿男生殖系统肿瘤专业委员会前列腺癌学组.前列腺癌筛查专家共识(J).中华外科杂志,2017,55(5):370-3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