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指南】尿道扩张,操作安全指导

来自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8-12-25

尿道扩张是尿道狭窄最古老、最为简单的治疗方法,目的是采用尿道探子等器械扩大或维持尿道腔一定的直径以保持排尿过程通畅。在临床应用中,因尿道扩张或DVIU治疗尿道狭窄具有操作简单、副作用小、治疗效果明显和患者花费不高的优势,依然是首选方式。然而,尿道扩张技术尚缺乏规范化的共识指导。

网站.jpg

本篇根据最新发布的《尿道扩张安全共识》从尿道扩张的治疗指征、如何正确使用尿道扩张技术,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精简知识点,以供学习。


一、医院、科室条件保障


1.医院保障与科室管理


开展尿道扩张的医院或科室应具备以下保障条件:


①能够进行尿道、膀胱镜检查:当尿道扩张出现困难或者局部组织损伤时,可通过行内镜检查明确并做进一步处理。


②能够行尿液培养以及药敏实验:当因扩张导致泌尿系感染时,能够明确感染细菌并行敏感药物实验以指导用药需求。


③拥有内镜下止血设备:如经尿道电切镜,当尿道扩张伤及膀胱颈部、前列腺部等出现严重出血,保守治疗无效时需使用内镜下辅助止血。


④适合尿道探子等扩张器械的消毒设备。


2.人员配备


从事尿道扩张的医生需具备一定的尿道疾病诊治经验,熟悉尿道扩张所用的各种器械和设备。同时,尿道扩张应由科室中高年资医生负责,并形成包含专科管理人员、护理人员的尿道修复重建人才梯队。此外,对于需要反复扩张的患者应该由独立的医生负责,专科护士协调配合,最终保证尿道扩张操作的有效及安全。


3.设备匹配


考虑到尿道狭窄状况的复杂性、特殊性,每位患者扩张所适用的器械不同。推荐开展尿道扩张的科室配备多种以及多套尿道扩张器械,针对不同患者、不同尿道狭窄采用最安全、最有效的尿道器械进行治疗。


4.患者管理


尿道扩张的患者管理极为重要,主要分为扩张前以及扩张后两个阶段。扩张前需明确患者尿道狭窄基本状况,包括病因、狭窄位置、狭窄长度、既往处理方法以及处理效果等。扩张后主要观察患者的扩张效果以及并发症。


因此,科室需配备尿道扩张患者管理专职人员,及时采集患者临床数据,并通过电话、邮件或微信等方式随访患者相关治疗信息。同时,重视患者教育,积极引导患者进行治疗效果自我观察与报告。


二、实施操作


1.患者评估


(1)尿道扩张适应证


尿道扩张的适应证:①非苔藓样硬化(LS)导致的尿道外口狭窄;②其他部位尿道狭窄长度≤1 cm的患者,包括前尿道和后尿道;③尿道重建术后拔除尿管发现的尿道狭窄;④探查或明确尿道狭窄位置和程度;⑤辅助尿道造影、电切镜进镜以及导尿操作。


可以考虑门诊定期尿道扩张的患者:


①患者因各种原因拒绝开放成形手术治疗(包括曾经接受成形术后狭窄复发患者):此类患者拒绝手术的原因复杂,包括经济因素、对性功能受影响的担心和心理因素等,但是在采取定期尿道扩张的治疗策略前,需告知患者长期尿道扩张的相关经济负担、各种并发症和长期尿道扩张对后期尿道成形手术治疗的影响。反复尿道扩张是对尿道持续的创伤,会使得狭窄长度变得更长。


②患者身体状况差不能耐受开放尿道成形手术。


③患者预期寿命短。


④既往开放成形手术失败,目前尚未有更好治疗措施的姑息手段。


(2)尿道扩张禁忌证


尿道扩张禁忌证:①尿道及前列腺的急性炎症期;②尿道损伤状况不明确;③怀疑尿道肿瘤患者;④患者凝血状况差,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


2.临床操作


尿道扩张前需向尿道内灌注含有盐酸利多卡因或丁卡因的胶浆,以达到润滑尿道腔和局部表面麻醉的效果,局部表面麻醉配合使用止痛药可以缓解尿道扩张操作导致的局部痛感。同时,推荐采用导丝引导下尿道扩张技术和逐级扩张的策略。此外,在尿道扩张期间,需充分准备各类相关设备,必要时可以通过尿道镜检查明确扩张效果和排除并发症发生,确保尿道扩张的安全性。


3.疗效评估


(1)主观症状


成功的扩张患者会感觉排尿较前明显通畅或排尿状况稳定,没有明显的尿线变细等情况发生。因此,建议在尿道扩张前和扩张后几天进行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以及生活质量评分(QoL)比较,观察下尿路症状改善情况。


(2)尿流率


目前,还没有尿道扩张手术成功的统一尿流率标准。但尿流率是衡量尿道扩张效果的客观指标,是随访的重要指标之一。


(3)尿道造影


尿道造影是诊断尿道狭窄的金标准,能够提供尿道扩张成功的客观证据,在尿道狭窄患者随访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建议必要时采用尿道造影明确尿道扩张效果。同时,在使用尿道造影检查时需考虑科室或医院设备状况及相关经济负担。


(4)尿道膀胱镜


尿道扩张患者需要通过主观症状的改善情况、尿流率状况、尿道造影和尿道膀胱镜检查来进行疗效评估。根据医院及科室具体情况,选择合适和综合的疗效评估方法评定尿道扩张治疗效果,6个月内每月1次,此后每3个月至半年随访1次。


4.不良反应管理


尿道扩张操作需注意以下几个重要的不良反应,并熟悉其处理方法及对策。


(1)出血


出血是尿道扩张最常见的不良反应,主要是扩张方法不当对尿道黏膜以及周围组织损伤导致。不使用暴力扩张,采用导丝引导下扩张是避免尿道扩张出血的有效手段。出现严重的尿道扩张后出血时,患者需住院观察,必要时给予经尿道镜下电凝止血处理。


(2)假道形成、直肠损伤


假道形成和直肠损伤均是尿道扩张导致的严重并发症,不使用暴力扩张,采用导丝引导下扩张是避免这类并发症的有效手段。因此,尿道扩张应由经验丰富的中高年资泌尿外科医师开展。由于每位患者尿道狭窄特点不同,建议对于需多次尿道扩张的患者实施医生专人管理的政策,保障尿道扩张安全进行并减少严重并发症的发生。


(3)感染


尿道扩张后部分患者会发生一过性毒血症、脓毒血症或败血症。主要与反复尿道操作导致局部抵抗力降低、尿道菌群改变和患者抵抗力降低有关,常在操作后30 min至数小时内发生。因此,应严格把握尿道扩张无菌原则,动作轻柔减少软组织损伤。建议一旦发生泌尿系感染,积极给予对症抗菌处理并给予尿液和(或)血液培养。


5.特殊情况处理


(1)女性尿道扩张


女性尿道较男性短,尿道扩张尽可能使用较粗的尿道探子或宫颈扩张器,扩张效果以尿道探子退出时稍有阻力感为宜。在某些情况,如尿道口较窄时,仍需使用较细的尿道探子试行扩张,或逐步加大探子尺寸的渐进式扩张,以确保尿道扩张安全。


(2)膀胱颈口挛缩和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


膀胱颈口挛缩不愿接受手术治疗患者,可以考虑尿道扩张缓解症状。但需明确跟患者沟通并让患者理解尿道扩张只是一种暂时缓解措施,不能完全治愈膀胱颈挛缩。前列腺癌根治术后膀胱尿道吻合口狭窄可采用尿道扩张治疗。


来源: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尿道扩张安全共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8,23(11):820-825.

下一篇
【指南】软性输尿管镜术的应用与并发症预防
泌尿系结石是泌尿外科的常见病,中国成年人尿石症的患病率为6.5%,而且复发率高,5年复发率可达50%,严重地威胁着患者的健康。近年来,治疗尿石症的微创技术发展较快,特别是软性输尿管镜术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但由于其操作复杂、手法精细、学习曲线相对较长,加之软镜价格昂贵,操作不当极易损坏镜体。因此,在临床上较易出现各种并发症。本篇着重介绍软性输尿管镜术的临床应用和并发症预防。一、软性输尿管镜术的临床应用1.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软镜下钬激光碎石术用于治疗≤2 cm的肾结石,也可用于输尿管上段结石的治疗,对经皮肾镜取石术(PCN)术后残余结石可采用软镜钬激光碎石术,软镜可联合经皮肾镜治疗复杂性肾结石。对于肾结石直径>2 cm的病例,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可作为一种替代治疗,推荐分期手术。对于双肾<1.5 cm结石,同期双侧行软镜手术是安全的,且并发症少。2.上尿路来源血尿的镜检和治疗软性输尿管镜检术诊断性应用的适应证包括:①不明原因的上尿路来源血尿;②影像学上的充盈缺损;③尿道膀胱镜检查发现单侧或双侧上尿路血尿同时尿细胞学检查异常;④不明原因的输尿管或漏斗部狭窄。诊断性软镜镜检可观察到上尿路有无肿瘤和肿瘤形态、大小、部位,并能够直接活检。检查时,可通过窄带成像技术发现普通白光无法分辨的肿瘤病灶,降低术中漏诊率。对于低风险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如单发、表浅、<1.0 cm的肿瘤可行软镜下钬激光肿瘤融蚀术。3.软镜钬激光内切开引流术治疗肾盂旁囊肿(1)适应证:①有明确临床症状,对集合系统形成压迫,形成局限性肾积水;②邻近集合系统(与肾盂、漏斗部或肾盏壁邻近);③囊肿位置位于肾窦内或呈内生性生长,其他手术方式不易接近。(2)禁忌证:为术前不能排除恶变的肾囊肿以及肾囊肿合并出血。4.软镜在输尿管狭窄治疗中的应用利用软镜置入导丝或者用钬激光对狭窄部位做初步切开便于插入气囊导管行气囊扩张,狭窄长度≤0.5 cm疗效更好。也有采用经皮肾通道软镜联合球囊扩张治疗复杂输尿管下段狭窄的报道。5.软镜钬激光碎石术在特殊病例中的应用特殊病例包括:①肾盏憩室结石、马蹄肾肾结石、异位肾合并结石、多囊肾合并结石、孤立肾较大的肾结石的治疗;②尿流改道术后输尿管结石的治疗;③小儿上尿路结石的治疗。二、相关并发症的预防及处理1.手术时间与并发症发生手术操作时间长,并发症发生概率增加。有研究认为将灌注冲洗的时间控制在1 h以内可以显著降低发生严重并发症的概率。软镜碎石手术时间延长(>90 min)与结石体积(≥550 mm3)、术前未使用支架管、结石CT值≥1000 HU、术者经验的欠缺(<50例)相关。建议软镜碎石术的手术时间控制在<90 min。2.术后感染术后感染是软性输尿管镜最常见的并发症。预防措施如下:(1)围术期尿路感染的治疗是预防的关键,术前抗生素的使用对降低术后尿路感染至关重要;(2)对于结石感染合并明显梗阻的患者,可先置入输尿管支架管或者肾造瘘管引流,待感染控制后再二期手术治疗结石,术后再给予足量的敏感抗生素;(3)术中应遵循“见脓就停”的原则,即发现脓性絮状物应立即停止手术,同时置内支架管引流;(4)术中使用大口径软镜输送鞘,有助于降低肾盂内压力;(5)术中灌注的原则:在维持视野清晰的前提下,尽量保持低压,低流量灌注;(6)有些患者,即便术前尿培养无菌或术前进行预防性抗生素应用,术后仍有可能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因此术中行结石碎块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于术后选择敏感抗生素,进行有效抗感染治疗非常重要;(7)控制手术时间,对于负荷大的大结石或鸟粪石,应采取分期手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感染发生率,建议手术时间<90 min;(8)保持术后尿路引流通畅。3.输尿管损伤主要为输尿管通道鞘(UAS)所致的输尿管损伤,发生率最高可达46.5%。分为5级:黏膜出血点(0级),黏膜损伤(1级),肌层损伤但外膜尚存(2级),穿孔(3级),撕脱(4级)。其中,0级和1级为轻度损伤,超过2级为严重损伤。输尿管肌层损伤的发生率为13.3%,软镜术后输尿管狭窄的发生率仅1.4%。一旦出现输尿管损伤,术后应及时留置双J管。输尿管损伤的程度不同,双J管留置的时间不同。0级和1级的输尿管损伤,术后双J管应留置1~2周;超过2级的输尿管损伤,术后双J管应留置3~6周。4.软镜术中出血软性输尿管镜手术可能因各种原因损伤集合系统黏膜,导致出血。一旦出现这种情况,可退出软镜,将UAS内芯放入鞘内,观察5~10 min,让肾盂内的出血形成血凝块,压迫出血点,一旦出血停止,可继续进行手术;若视野仍不清晰,则应及时终止手术,留置双J管二期手术,避免因视野问题引起更为严重的并发症。参考文献: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中国泌尿系结石联盟.软性输尿管镜术中国专家共识.中华泌尿外科杂志,2016,37(8):561-565. 
2018-1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