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部位感染(SSI)包括手术切口感染和手术器官及其周围组织的感染。手术部位涉及全身各系统,任何类型的手术均可发生SSI,SSI发病率因手术部位而异,积极预防至关重。2017年,美国CDC基于GRADE标准对SIS预防指南进行了循证更新,给出了包括手术皮肤准备、无菌手术贴膜及预防抗生素使用等的最新推荐。本篇摘要与泌尿科医生最为密切的六大推荐,以供学习。
1.术前预防性措施
(1)至少在手术前一天晚上,向患者提供淋浴或沐浴(全身)肥皂(抗微生物剂或非抗微生物剂)或防腐剂(IB)。
目前,国内许多医院的病房具备术前沐浴的条件实施,这一措施可以得以推广。
(2)外科手术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须遵循已发表的临床实践指南,且应选择合理的给药时机,以保证手术切开时药物在血清和组织中达到杀菌浓度(IB)。
现有SSI相关指南建议:①应在切皮前60 min内给予抗菌药物预防感染;②万古霉素和氟喹诺酮类药物可在切皮前120 min内给药;③也有研究提示在0~30 min内给药预防作用优于30~60 min。
2.术中预防性措施
(3)使用酒精类杀菌剂进行手术前皮肤清洁,除非禁忌(IA)。
目前国内单纯使用不含酒精的Ⅲ型安尔碘进行皮肤消毒者不在少数。更新的2017版SSI指南中通过对近年文献的总结,提出应用酒精。强调如无禁忌证则术前使用含酒精的消毒液常规消毒皮肤,聚维酮碘-酒精、氯己定-酒精可能是目前最佳选择。推荐在大部分手术时,在手术室内应用以酒精为主的消毒液进行消毒。
(4)在清洁和清洁污染的手术中,即使存在引流管,在手术室内缝合切口后,也无须额外追加抗菌药物预防SSI(IA)。
(5)无论是否为糖尿病患者,均应积极控制围手术期血糖水平,血糖目标水平应≤200 mg/dl或11.11 mmol/L(IA)。
血糖水平增高是导致手术部位感染的一个危险因素,且独立于糖尿病这个因素。与标准血糖目标水平(<200 mg/dl)相比,达到更低血糖水平[80~100 mg/dl(4.44~5.56 mmol/L)或80~130 mg/dl]并无益处。对于非糖尿病患者,更新推荐的血糖控制目标是术中术后应该保持血糖稳定,对于非糖尿病患者,目标血糖<11 mmol/L即可减少术后感染可能。
(6)若非需要积极手术干预的发热患者,应维持围手术期患者体温正常(IA)。
大量研究证实,低体温损害了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和免疫机制,使得切口感染率升高,维持患者正常体温可降低SSI的发生率。
(7)对肺功能正常、全身麻醉且接受了气管内插管的患者,在术中及术后拔管后立即增加FiO2,可促进组织供氧,维持围术期体温正常并保障充足的循环量(IA)。
以往的观点并不建议采取旨在增加伤口氧含量的措施以预防SSI。近年有研究表明,腹腔镜手术中,患者皮下氧分压显著低于开放手术,而切口感染率也较高。
(8)不推荐在手术部位涂抹抗菌药物(如抗菌药物软膏、水剂、粉剂等)预防SSI(IB)。
参考文献:
[1]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预防手术部位感染指南,2017年.
[2]陶一明,王志明.《外科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指南(2017)》更新解读(J).中国普通外科杂志.2017,26(7):821-824.
[3]叶慧,宗志勇,吕晓菊.2017年版美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手术部位感染预防指南解读(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7,17(7):745-7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