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发于肾上腺的孤立性纤维瘤(SFT)临床罕见,而有关肾上腺恶性SFT的报道则更为鲜有。通过文献检索,目前国外仅有7例,国内也只有6例(包括本例)相关报道。
【病例资料】
女性,33岁。因“右上腹胀痛20天余”于2012年5月30日就诊。
查体:右上腹可扪及大小约12 cm×10 cm的肿块,表面光滑,中等质硬,无压痛,有一定活动度。右肾区轻度按压痛,叩击痛阳性,左肾区阴性。入院完善相关检查。
【实验室检查】
肿瘤标志物:阴性。
血浆皮质醇(8 am、4 pm、12 mm3个时间点)及香草基杏仁酸浓度均在正常范围内。
其他化验检查亦未见明显异常。
【辅助检查】
泌尿系彩超
右肾上腺区可探及大小约为12 cm×9 cm的稍低回声,边界清楚,未见明显异常光团,双肾及输尿管、膀胱均未见异常改变。
肾上腺CT(平扫+增强)
右侧腹膜后肾上腺区可见一巨大肿块,大小约为12 cm×10 cm,病灶来源待定,平扫可见略低密度影,呈类圆形,周边组织及血管明显受推挤改变,边界清楚,密度尚均匀,增强扫描呈均匀轻中度强化;对侧肾上腺未见明显萎缩及异常密度影(图1)。
图1:肾上腺复发性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影像学检查所见
A、B:平扫可见右肾上腺区巨大低密度肿块,境界清楚,增强可见强化;C:肿瘤位于肾上方,周围脏器受到明显挤压
全身骨平面显像及颅脑磁共振扫描
均示正常。
【诊疗经过】
于2012年6月15日,在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大体标本:灰白肿物,大小约14 cm×12 cm×6 cm,切面灰白,质中,可见大量坏死物。光镜所见:肿瘤细胞呈梭形,境界不清,弥漫性增生,细胞核大,梭形,圆形或卵圆形,病理性核分裂像约5个/10高倍视野,细胞间可见大量胶原纤维,淋巴细胞散在,出血、坏死易见,小血管增生。免疫组化:CD34(3+),Vim(3+),BCL-2(2+),CD99(散在+),CK(-),EMA(-),S100(-),SMA(+/-),Ki-67(30%+)。通过病理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考虑诊断为:右肾上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图2)。
图2:肾上腺复发性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患者手术切除肿瘤大体观及 [D染色镜下所见
A:切除肿瘤大体观见切面灰白,质中,包膜尚完整;B:光镜下可见肿瘤细胞呈梭形,排列密集(×100);C:疏松区可见大量红染的胶原纤维,核异型性明显(×200)
患者术后恢复良好,术后11天出院。出院后1月,开始行化疗,每4周1次,连续6次,具体为:异环磷酰胺2.0 g,第1天至第5天连续使用;表阿霉素第1天50 mg,第2天40 mg。连续完成6周期后,患者全身状况良好,复查未见肿瘤复发。
36个月后,患者因产前体检意外发现右肾上腺区占位,肿块大小约为4.0 cm×3.9 cm,故在行剖宫产术1月后再次返我院行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考虑:右肾上腺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复发。术后1月开始行化疗,具体方案及疗程同前,随访18个月未见肿瘤复发及转移。
【讨论】
SFT的流行病学特征
SFT又称局限性纤维间皮瘤,是一种少见且病因未明的间叶源性梭形细胞肿瘤,目前普遍认为它起源于一种具有向纤维母细胞等分化潜能的CD34+树突状间叶细胞,并可发生于胸膜外的全身多处器官。
SFT多为良性,但仍有10%~15%为恶性而预后不佳。原发于肾上腺的SFT临床罕见,目前国内外仅有相关个案报告13例,经统计肾上腺SFT的发病年龄从22~72岁不等,女男比例约为1.6:1。多单发,偶可双侧肾上腺同时发病。
SFT的临床表现
其临床表现多与肿瘤体积相关,当肿瘤体积较大压迫周围组织或脏器时可产生疼痛等症状,目前尚未见到因肿瘤出现神经内分泌功能的肾上腺SFT患者就诊。
SFT的诊断
由于没有特异性临床表现及肿瘤学标志物,本病在早期常被忽略,CT是诊断SFT的主要影像学检查手段。平扫主要表现为类圆形、边界较清的软组织肿块,多有较完整包膜,密度表现则与组织内胶原纤维的多少密切相关,肿块出现坏死和出血及不规则钙化时,多表现为混杂密度影。增强扫描大多表现为中等及以上程度的显著强化,以肿瘤不均匀“地图样强化”较具特征。
病理及免疫化学染色检查是当前确诊SFT的主要依据,病理组织学上主要由梭形细胞组成,无固定结构的生长方式,肿瘤细胞疏密不均,于细胞疏松区内可见较多粗大的胶原纤维束,部分肿瘤间质还可见薄壁或扩张的多形态血管存在。
免疫组化有助于进一步确诊,在SFT组织中CD34、Vim,CD99及BCL-2呈明显的高表达趋势,而上皮性标志物CK、EMA等均未见表达。其中,CD34阳性表达比率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密切相关,被认为是诊断SFT特异和必不可少的指标。此外,除了SFT的基本组织形态学外,当镜下还存在肿瘤细胞增殖活跃且分布密集、异型性明显、核分裂像>4/10高倍视野、肿瘤发生广泛的出血坏死或浸润性生长时则支持恶性SFT的诊断。
本例患者肿瘤直径大,术后肿瘤出现局部复发,结合镜下形态及免疫组化结果,符合上述SFT的诊断标准。
SFT的预后
目前,普遍认为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式,必要时行术后放疗或化疗。有部分形态学表现为良性SFT的肿瘤组织出现复发、转移等恶变征兆,故仅根据病理结果推断预后是不可取的,长期严密随访至关重要。
另据近年报道,分子靶向药物即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苏尼替尼对恶性程度较高、肿瘤切缘阳性或伴发远处转移的SFT患者可能也有较好疗效。在目前国内外仅有的4例肾上腺MSFT报道中3例患者在术后就出现了局部复发或者远处转移,提示MSFT恶性程度高,预后不良。虽然,SHOJI等认为对MSFT行根治性切除术并辅助术后放疗可以较好地改善患者预后生存,但目前仍有待大规模临床研究加以证实。
来源:王梦珍,傅斌,朱科.肾上腺复发性恶性孤立性纤维性肿瘤1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1):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