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指南】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治,国内首个共识推荐

来自  大家泌尿  2019-08-08

上尿路尿路上皮癌(UTUC)包括肾盂癌和输尿管癌,与膀胱癌同属尿路上皮癌。因其发病率相对较低,在疾病诊断和治疗策略中存在争议,本篇内容精选国内首个针对UTUC的共识文件推荐与最新解读,详解UTUC的诊断和治疗。


【临床诊断与评估】


1.症状和体征


推荐针对有肉眼血尿、腰痛、反复泌尿系感染的患者在诊疗中考虑UTUC的可能。


2.辅助检查


UTUC的诊断已经相对比较成熟。


(1)超声:考虑到我国现状,推荐可以采用超声进行患者筛查和初始评估。


(2)CT:随着设备的改进,CT诊断准确性越来越高,是目前首选的检查,推荐对于疑诊UTUC的患者均行CT检查。


(3)尿细胞学:推荐除患者自身排尿所收集的尿液外,有条件的单位可于膀胱镜下行逆行插管留取肾盂尿液。


(4)荧光原位杂交(FISH):FISH检查的应用越来越广,诊断敏感性、特异性均较高,推荐在有条件的单位开展FISH检测。


(5)造影检查:联合尿路逆行造影对于绝大多数的病变均可明确诊断。


(6)输尿管镜检查:除个别晚期疾病需进行经皮穿刺活检外,输尿管镜检查是在术前获取病理的唯一手段,但输尿管镜检查可能有一定的风险和副作用,不易轻易展开,推荐对于诊断明确的UTUC患者可以不进行输尿管镜检查。


【手术治疗】


1.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仍然是UTUC治疗的金标准,手术范围应包括肾、输尿管全长及膀胱袖状切除。术中应注意完成输尿管膀胱壁内部分和输尿管口的切除,并尽量保证尿路的完整性。


关于淋巴结清扫,已经有研究证实在肌层浸润性疾病中存在较高的淋巴结转移率,推荐可以考虑对局部进展期患者开展淋巴结清扫。同时,有待于前瞻性随机对照实验来确定淋巴结清扫的具体适应证和清扫范围。


2.保留肾脏手术


保留肾手术指征:低分级(细胞学或活检病理)、非肌层浸润性疾病(影像学)、直径小于2 cm及单发肿瘤等。


然而,临床上肿瘤体积、多灶性在术前判断较容易,而术前分期、分级等信息并不容易获取,需要综合考虑影像学、尿细胞学和输尿管镜等检查结果,准确性并不高。


因此,仅推荐对于有保留肾意愿的患者,在充分评估之后可以考虑开展保留肾手术。


常见的保留肾脏手术方式包括:


(1)输尿管节段切除再吻合、输尿管末段切除膀胱再植:对于体积较小的单发输尿管肿瘤可以考虑行输尿管节段切除,视肿瘤位置行输尿管吻合或输尿管膀胱再植;原则上术中应行冰冻病理检查,确保切缘阴性;术后常规留置输尿管支架管;所有患者需密切随访,并充分告知有行根治手术的可能;现有研究多针对低危患者,因此对于高级别、分期较高的患者需谨慎开展心。


(2)内镜下治疗:输尿管镜治疗推荐采用激光技术处理病灶,切除肿瘤时应避免穿孔;若输尿管镜探查中发现肿瘤浸润较深、无法完整切除,应考虑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


【非手术治疗】


1.膀胱灌注


在经过了多篇研究证实之后,近3年来的EAU指南均已推荐在根治术后进行单次灌注。在《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出版之前无任何中文指南、教材明确提出过此治疗,本次共识中明确提出:如无禁忌,推荐在根治性切除术后行单次膀胱灌注化疗。


2.全身化疗


对于UTUC的化疗方案主要借鉴膀胱癌的相关研究,目前常用的方案为吉西他滨+顺铂(GC)或氨甲喋呤+长春花碱+阿霉素+顺铂(MVAC),肾功能不全时考虑紫杉醇或吉西他滨。


根据现有的证据,以铂类为基础的辅助化疗可以改善患者总生存率和无病生存率,非铂类的辅助化疗则无明显获益。然而,国内很多UTUC患者术前就已经出现肾功能不全,而在进行根治性肾输尿管切除术后肾功能将进一步下降。目前的化疗方案多依托于铂类,因此太多的患者术后根本无法耐受化疗。


欧美国家已经开始越来越多地开展新辅助化疗,可是在国内即使是对于术前肾功能正常的患者,新辅助化疗也面临太多的医患沟通问题,距离广泛推广还有一定的差距。目前在国内开展新辅助化疗的单位非常少。


3.放疗


UTUC放疗多为小样本回顾性研究,主要指征为术后病理T3/T4期或存在残存病灶的患者,但现有证据显示放疗获益有限。


参考文献
[1]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肿瘤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医师分会上尿路尿路上皮癌(CUDA—UTUC)协作组.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J).中华泌尿外科杂志,39(7):485-488.

[2]方冬,李学松.《上尿路尿路上皮癌诊断与治疗中国专家共识》解读(J).西部医学,31(7):990-993.

下一篇
【专家论坛】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男性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关键和技巧
随着AMS800型人工尿道括约肌(AUS)的广泛应用,AUS植入术成为了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SUI)的金标准,现将该手术的关键步骤和并发症诊治进行介绍。 【手术步骤】 AMS800型AUS主要包括了3个部分:袖套、压力调节球囊(PRB)以及控制泵。 在制定AUS植入手术计划时需考虑如下几个方面: (1)手术入路(经会阴或是经阴囊) 经会阴切口将袖套放置在尿道球部是治疗前列腺根治术后尿失禁(PPI)的经典术式。 但也有人主张采用经阴囊横切口,认为此入路优点是手术时不需摆截石位,可减少对尿道球部的牵张,使尿道海绵体与阴茎海绵体更易分离。 (2)袖套放置的位置(尿道球部或是膀胱颈) 常规应将袖套放置于球部尿道水平。袖套的尺寸从3.5~14 cm不等,最常用于放置在球部尿道的袖套尺码是4.0 cm及4.5 cm。 大口径袖套主要用于膀胱颈部植入(8~14 cm)。小口径(3.5 cm)袖套的出现使得医生可以进一步缩小周径,使袖,套更加贴合于尿道外周,尤其是对于那些既往接受过放疗或是AUS植入术后尿道萎缩的患者,以及曾多次翻修需将袖套放置在球部远端尿道周围的患者。使用小袖套患者的疗效与其他患者并无差别,且尿道侵蚀或疼痛等并发症的风险也无明显升高。 具体步骤如下: 患者取平卧位,安尔碘消毒手术区10 min,阴囊托高,铺无菌单。留置F14尿管,取阴茎根部腹侧弧形切口,长约6 cm,依次切开皮下各层组织,显露3 cm长的尿道海绵体。游离尿道海绵体,钝锐交替游离尿道球部近端,将测量带绕过尿道测量尿道海绵体周径,将相应尺寸的袖套环绕尿道经左侧外环口向深层钝性分离,于腹横筋膜深部与膀胱前分离出一个间隙,反复注水以排空储水囊内气体后,将其置入膀胱前间隙,注水22 ml。 于右侧阴囊内游离出空间,将控制泵置于右侧阴囊内。以导管将各部件连接妥当,确保管路中无气体进入。彻底止血,见无活动性出血后以3-0可吸收缝线逐层关闭切口,无菌敷料覆盖。术后48 h拔除尿管,7天后出院,术后6周激活AUS控制泵。 【AUS植入术的可能并发症】 1.尿潴留 尿潴留是AUS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发生率大概在31%。尿潴留的持续时间一般比较短暂,这主要由术后尿道的炎症及黏膜水肿引起,通常在几天后可自行消退。 相对于放置较大尺码袖套的患者群体,选用经阴茎海绵体平面的植入方式或是周径3.5 cm袖套的患者,术后尿潴留的发生率更高。 如果术后早期出现尿潴留,可留置较细的尿管(≤F12)24~48 h。留置尿管前应确认AUS处于失活状态。如果48 h后仍无法排尿,可考虑行耻骨上膀胱穿刺造瘘以减少因尿管留置时间过长导致的尿道缺血,从而增加尿道侵蚀和萎缩的风险。 如果尿潴留持续1周以上,往往提示袖套尺码过小,可能需要二次手术并重新调整袖套的大小,此次术前应参考既往的尿动力学检查结果。迟发型尿潴留需要进行内镜及尿动力学评估以排除可能存在的膀胱出口梗阻、尿道侵蚀或是逼尿肌无力。 2.感染 首次行AUS植入术的感染几率是1%~3%,但是对于既往有放疗史或是二次手术的患者,感染发生率可高达10%。而在AUS植入手术经验比较丰富的中心,感染率又可控制在2%以下。 病原体通常为皮肤来源的G阳性的细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表皮葡萄球菌,而耐甲氧西林的细菌比例达到了26%,因此围术期应常规应用抗生素。然而,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抗生素治疗方案。建议在选用抗生素时应覆盖G阳性及阴性菌,同时应覆盖耐甲氧西林的葡萄球菌属。 虽然也会出现皮肤的充血、水肿、硬结或是破溃化脓,但是感染早期最先出现的症状是阴囊疼痛。因为对抗生素的治疗不敏感,所以建议AUS装置一旦感染应全部取出。待3~6个月感染控制后再二次手术植入。 3.尿道侵蚀 根据既往的报道,AUS术后尿道侵蚀的发生率为1%~5%。为此,提出了延迟激活的理念,以降低袖带压迫带来的缺血和坏死的风险,保证创面的良好愈合,尤其对于二次手术的患者。延迟激活理念的引入使得尿道侵蚀的发生率由原来的18%降到了1.3%。 术后早期侵蚀可能与术中未发现的尿道损伤有关,而晚期侵蚀则常常是由于尿道萎缩或在操作时未排空袖套。如患者出现尿痛、阴囊疼痛、肿胀、血尿以及尿失禁复发等症状,都提示可能出现了尿道侵蚀。因为有继发感染的风险,所以一旦诊断明确应立即拆除所有AUS部件。尿道的破损可通过留置尿管或耻骨上膀胱造瘘的方式进行处理。会阴部的伤口则应被认为是感染伤口进行处理,可进行疏松的缝合或是考虑二期再处理。只有等尿道破损完全愈合后才可进行二次植入手术,这个时间的间隔一般在3~6个月,且需要以尿道膀胱镜进行确认。 在第二次行AUS植入前需通过尿道镜或逆行尿道造影来明确尿道的通畅性及完整性。因为既往手术形成的瘢痕以及欠佳的血供使得原位放置袖套变得极其困难且风险较高,因此二次手术时应将袖套放置在前次手术的近端或是远端。 同时,部分学者建议,有尿道侵蚀病史的患者在二次植入术后应在夜间将AUS失活,并可考虑使用经阴茎海绵体植入袖套的方法,以降低二次手术时尿道损伤的风险,从而减少再侵蚀的发生率。 4.尿道萎缩 尿道萎缩是AUS植入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常和侵蚀合并出现,同时也是最常见的AUS翻修原因。 患者在出现尿道萎缩时最主要的表现就是尿失禁的复发。 治疗的选择包括:缩小袖套尺码、重新置入新袖套(多选择在萎缩段的近端)、经阴茎海绵体袖套植入、使用串联袖套等。但是,不建议单纯增加袖套内压力,因为这将导致缺血进一步加剧甚至尿道侵蚀的可能。 二次手术时应尽可能采用原切口。如果首次植入的袖套周径是4.0 cm,现已有3.5 cm尺码的袖套可供选择。如计划更换袖套位置,则应将新植入的袖套尽量放置在萎缩段尿道的近端;如不能成功,可考虑将袖套放置于病变段远端,但是应选择经阴茎海绵体植入的方法。 5.机械故障 如果患者在初期AUS使用良好的情况下出现了尿失禁症状的反复或加重,检查也未发现任何尿道侵蚀或萎缩的证据,那就应怀疑机械故障的因素了。 自从1987年窄背型袖套引入后,机械故障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机械故障发生时间一般较尿道萎缩、侵蚀及感染均晚。通过超声或CT等影像学检查均可确认压力调节球囊内的液体是否出现了减少或丢失。然而,影像学检查不能明确液体渗透的具体位置。 如果在手术3年后出现机械故障,建议对整套括约肌进行更换。也有专家提出术后2年即应全部更换,认为仅仅缩小袖套尺码将导致更高的机械故障发生率。 AUS植入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男性压力性尿失禁的方法,尤其适用于中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但术前需要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并告知患者一个合理的预期效果。 来源:许克新,张晓鹏.人工尿道括约肌植入术治疗男性重度压力性尿失禁的手术关键和技巧(附光盘)(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1):4-6.
2019-08-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