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膀胱镜检查的适应证和禁忌证

来自  大家泌尿  2019-08-12

膀胱镜检查已成为泌尿外科医生应用最广泛的腔内泌尿外科学技术,也是泌尿外科医生必备的基本操作。通过更换不同视角的观察镜,膀胱镜可以同时观察尿道和膀胱,因此又称为膀胱尿道镜。


【内镜设备】


膀胱尿道镜检查既可以使用硬镜也可以使用软镜。


1.硬镜


使用硬镜行膀胱尿道镜检查的优点包括:


(1)由于硬镜使用的是柱状透镜系统,与软镜使用的光导纤维比较,其光学性能更好;


(2)操作通道较大,医生可进行更多的辅助器械操作;


(3)进水通道较大,视野更为清楚;


(4)行膀胱内检查时操作和定向更容易。


2.软镜


使用软镜行膀胱尿道镜检查的优点包括:


(1)患者较为舒适;


(2)能够在患者仰卧位时进行操作;


(3)较易通过抬高的膀胱颈;


(4)头部可以弯曲转向,能够以任何角度观察膀胱。


【适应证】


膀胱尿道镜检查能够直接观察前后尿道、膀胱颈和膀胱,并可获得活检标本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


膀胱尿道镜的主要适应证是诊断下尿路疾病,同时,通过膀胱尿道镜还可以进行上尿路的诊断和治疗。但因其属于有创操作,应先进行其他无创检查,在有适应证的情况下可进行膀胱镜检。


1.诊断方面


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仍不能明确诊断的尿道、膀胱及上尿路疾病,包括:


(1)明确外科血尿的出血部位及原因;


(2)诊断膀胱尿道肿瘤,包括肿瘤的部位、数量、大小、外观,并取活检;


(3)膀胱尿道移行上皮肿瘤保留膀胱手术后定期复查;


(4)诊断膀胱尿道的结石、异物、畸形及尿道狭窄、膀胱瘘等。


(5)评估泌尿系统外疾病对膀胱的影响。


(6)对上尿路病变行逆行造影,明确肿瘤、结石、梗阻的部位和程度,从上尿路获取尿样进行细胞学检查、细菌培养、尿常规检查、找抗酸杆菌等。


2.治疗方面


(1)电灼小的膀胱肿瘤;


(2)取出异物,粉碎并取出较小的结石;


(3)通过输尿管导管向肾盂灌注药物,治疗乳糜尿;


(4)放置输尿管导管或支架管,以引流尿液,预防和治疗输尿管狭窄等。


【禁忌证】


1.泌尿男性生殖系统的急性炎症


如急性膀胱炎、尿道炎、前列腺炎、附睾炎等,是绝对禁忌证。


2.膀胱容量过小


如小于50 ml则观察不满意,存在膀胱穿孔的危险;结核性膀胱挛缩更容易穿孔,是绝对禁忌证。


3.尿道狭窄


尿道狭窄是膀胱镜检查失败的主要原因,未考虑到此可能,遇到阻力仍用力,可造成尿道损伤、假道、直肠损伤等;尿道狭窄可行尿道镜检查。轻度尿道狭窄可以先行尿道扩张,或利用口径较细的软性膀胱镜、输尿管镜代替膀胱镜进行检查。


4.重复检查


一周内尽量避免重复膀胱镜检查,因为膀胱黏膜充血水肿尚未消退,难反映真实情况,对肿瘤的诊断和输尿管插管不利。


5.未控制的全身出血性疾病


6.女性月经期


7.某些原因不能耐受检查者


如体质极度虚弱、精神疾病等。


【并发症及预防】


1.并发症


(1)尿路刺激症状:多数症状轻微,持续1~2天。


(2)血尿:部分患者出现,一般不严重,持续1天左右;与术者的熟练程度、手法和患者的膀胱尿道病变、痉挛有关。


(3)发热:尿道热,一过性尿道致热原的吸收或革兰氏阴性菌的菌血症,表现为高热、寒战。


(4)尿道或膀胱损伤:尿道损伤易发生于前列腺部,形成假道,膀胱损伤很少发生。


(5)直肠损伤:是严重的并发症,由操作不规范、暴力所致。


(6)尿道狭窄:反复膀胱镜检查容易造成尿道外口、前尿道、膜部狭窄。


(7)腰痛:逆行造影推药压力过大、注药过量造成肾绞痛。


(8)肾积脓、败血症:在肾积水逆行感染引流不畅时发生。


2.预防及处理


(1)严格遵守无菌原则


(2)操作中应轻柔,禁止暴力;如发生尿道损伤,需留置导管、耻骨上穿刺造瘘引流,不需修补;如膀胱损伤发现及时,应充分引流;如膀胱穿孔通入腹膜腔,则需手术治疗。


(3)上尿路引流不畅者,逆行造影前给予抗生素,逆行检查时造影剂中加入庆大霉素。


参考文献
[1]郭应禄,周利群,孙颖浩.泌尿外科内镜诊断治疗学(第2版).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2]郭应禄,周利群.《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九版,共4卷)》第2卷.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

下一篇
【诊疗干货】间质性膀胱炎的临床诊断与鉴别
间质性膀胱炎(IC)的典型临床表现包括尿频(每日≥8次)、尿急、膀胱充盈时感觉疼痛,以及排尿后疼痛缓解。在进行体格检查时,患者的阴道前壁和膀胱底部可出现压痛。 该病患者所表现出的症状缺乏特异性,且病情严重程度各不相同,因此临床中医生很难快速做出诊断。 【IC的诊断】 诊断主要是凭借临床经验,以及IC数据库(ICDB)中的研究结果。目前,不主张采用国家糖尿病、消化疾病和肾脏疾病协会(NIDDK)制定的严格标准。 临床上有必要常规进行尿培养和细胞学检查,以排除感染或恶性肿瘤的可能性。同时,还需排除输尿管结石、膀胱结石、生殖器活动性疱疹、输尿管憩室、化学性膀胱炎(环磷酰胺)、放射性膀胱炎以及阴道炎(衣原体、支原体)等其他诊断。 如果怀疑IC,应采用其他检查来明确诊断,其中包括麻醉下膀胱镜检和膀胱水扩张、尿动力学检查、钾敏感性检查、尿检、膀胱活检等。 1.膀胱镜检及膀胱水扩张 在麻醉下行膀胱镜检不仅患者痛苦小,而且可充分了解膀胱及输尿管的情况。膀胱水扩张则要求在80~100 cm垂直水压下将液体注入膀胱中,直至流速减慢,最终停止。膀胱镜周边的尿道受压,可防止液体外流,确保膀胱容量测定的准确性。 NIDDK规定,膀胱扩张需维持1~2 min,但有学者曾报告应进行2次膀胱扩张或将扩张时间延长至10 min。在压力解除时,可用膀胱镜检查是否出现肾丝球状出血(粘膜下微血管末端的点状出血),绝大多数IC患者在行膀胱镜检时都能见到这一现象。 2.尿动力学检查 目前,不建议IC患者常规接受尿动力学检查,但是某些尿动力学检查结果有助于排除IC诊断,其中包括最初有排尿感时膀胱容量>150 ml,膀胱最大容量>350 ml,在预先测定基线排尿状况时未出现夜尿等。 据ICDB统计,约14%的IC患者会出现膀胱不自主收缩,因此临床上不能以此排除IC的诊断。然而,NIDDK出于研究目的给IC下的定义过于严格,他们将患者出现膀胱不自主收缩视为IC的排除标准。 3.膀胱活检 膀胱活检在IC诊断上作用较小,因其组织学特征同炎症相似并且无特异性。尽管,膀胱活检能够明确膀胱上皮浅表病变(除外原位癌),但在IC的诊断中并不是必需的。 近来的发现表明:一些组织病理学的特征也许可以预测特异性IC的症状,降低观察到的IC症状学方面的变异性。实际上,可以应用ICDB队列研究对组织病理学和IC症状的联系性进行分析,其中包括了那些不符合NIDDK标准但临床怀疑IC的患者。 需特别注意,膀胱上皮的完全缺失、粘膜固有层的肥大细胞增多和粘膜固有层中出现微血管末端的点状出血,均和夜间尿频有相关性。同样,粘膜固有层的血管密度增大也与进展性夜间尿频有关,粘膜下粒细胞聚集增加与尿急加重和夜间尿频有联系。此外,泌尿系疼痛同膀胱上皮的粘膜缺失的程度和粘膜下出血的程度有关。 【IC的鉴别诊断】 1.急性膀胱炎 急性膀胱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常有终末血尿,且尿中有大量白细胞,尿培养可发现有细菌。 2.腺性膀胱炎 腺性膀胱炎也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等膀胱刺激症状,但B超检查可发现膀胱壁增厚或膀胱内占位性病变,膀胱镜可见乳头状物,而非浅表溃疡,活检可明确诊断。 来源:李旭东 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本文版权归李旭东医生所有,未经授权请勿转载。
2019-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