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最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7大变化

来自  医政医管局  2020-03-19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数据显示,截至2月19日24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累计治愈出院病例16155例,累计死亡病例2118例,累计报告确诊病例74576例。


随着疾病认识的深入和诊疗经验的积累,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昨日发布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六版)》,以下为相较于旧版诊疗方案的新增内容。


传播途径


传播途径将“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改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增加“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中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


临床表现


重症患者严重者除了“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外,还可出现“多器官功能衰竭”。


实验室检查,强调“为提高核酸检测阳性率,建议尽可能留取痰液,实施气管插管患者采集下呼吸道分泌物,标本采集后尽快送检。”


诊断标准


第六版诊断标准取消湖北省和湖北省以外其他省份的区别。统一分为“疑似病例”和“确诊病例”两类。


疑似病例判定分两种情形:


(1)“有流行病学史中的任何一条,且符合临床表现中任意2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2)“无明确流行病学史的,且符合临床表现中的3条(发热和/或呼吸道症状;具有上述肺炎影像学特征;发病早期白细胞总数正常或降低,淋巴细胞计数减少)。


确诊病例需有病原学证据阳性结果(实时荧光RT-PCR检测新型冠状病毒核酸阳性;或病毒基因测序,与已知的新型冠状病毒高度同源)。


临床分型


仍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对动脉血氧分压(PaO2)/吸氧浓度(FiO2)≤300mmHg(1mmHg=0.133kPa)增加“高海拔(海拔超过1000米)地区应根据以下公式对PaO2/FiO2进行校正:PaO2/FiO2× [大气压(mmHg)/760]”。


将“肺部影像学显示24-48小时内病灶明显进展>50%者”按重型管理。


鉴别诊断


按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症和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提出相关疾病的鉴别诊断。


(1)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它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


(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尤其是对疑似病例要尽可能采取包括快速抗原检测和多重PCR核酸检测等方法,对常见呼吸道病原体进行检测。


(3)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


病例的发现与报告


删除“关于湖北省对临床诊断病例的处置要求”。“疑似病例”排除标准,疑似病例的解除隔离标准和“解除隔离标准”相一致。


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的医务人员发现符合病例定义的疑似病例后,应当立即进行单人间隔离治疗,院内专家会诊或主诊医师会诊,仍考虑疑似病例,在2小时内进行网络直报,并采集标本进行新型冠状病毒核酸检测,同时在确保转运安全前提下立即将疑似病例转运至定点医院,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有密切接触的患者,即便常見呼吸道病原检测阳性,也建议及时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病原学检测。


治疗


1.根据病情确定治疗场所


删除“疑似及确诊病例”,改为“应在具备有效隔离条件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确诊病例可多人收治在同一病室”。


2.抗病毒治疗


删除“目前没有确认有效的抗新型冠状病毒治疗方法。”在试用药物中,增加“磷酸氯喹(成人500 mg,每日2次)和阿比多尔(成人200 mg,每日3次)”两个药物。利巴韦林建议与干扰素或洛匹那韦/利托那韦联合应用。试用药物的疗程均不超过10天。建议在临床应用中进一步评价目前所试用药物的疗效。不建议同时应用3种及以上抗病毒药物,出现不可耐受的毒副作用时应停止使用相关药物。


3.重型、危重型病例的治疗


增加“康复者血浆治疗”,建议适用于病情进展较快、重型和危重型患者。用法用量参考《新冠肺炎康复者恢复期血浆临床治疗方案(试行第一版)》。


4.其他治疗措施


将对有高炎症反应的危重患者,“有条件可以考虑使用体外血液净化技术。”修改为“有条件的可考虑使用血浆置换、吸附、灌流、血液/血浆滤过等体外血液净化技术。”


5.关于中医治疗


延续上一版对疾病全过程的分期,将中医治疗分为医学观察期和临床治疗期(确诊病例),将临床治疗期分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恢复期。医学观察期推荐使用中成药。临床治疗期推荐了通用方剂“清肺排毒汤”,并分别对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和恢复期从临床表现、推荐处方及剂量、服用方法三个方面予以说明。同时,在方案中增加了适用于重型、危重型的中成药(包括中药注射剂)的具体用法。各地可根据病情、当地气候特点以及不同体质等情况,参照推荐的方案进行辨证论治。


8.解除隔离和出院后注意事项


解除隔离标准需满足以下4个条件:


(1)体温恢复正常3天以上;


(2)呼吸道症状明显好转;


(3)肺部影像学显示急性渗出性病变明显吸收好转;


(4)连续两次呼吸道标本核酸检测阴性(采样时间至少间隔1天)。


增加“出院后注意事项”:


(1)定点医院要做好与患者居住地基层医疗机构间的联系,共享病历资料,及时将出院患者信息推送至患者辖区或居住地居委会和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患者出院后,因恢复期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有感染其它病原体风险,建议应继续进行14天自我健康状况监测,佩戴口罩,有条件的居住在通风良好的单人房间,减少与家人的近距离密切接触,分餐饮食,做好手卫生,避免外出活动。


(3)建议在出院后第2周、第4周到医院随访、复诊。


来源:医政医管局

下一篇
【指南】开放性前列腺切除术安全共识推荐
对于早期局限性前列腺癌,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RP)是重要的治愈性手段之一。就RP方式而言,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除传统的耻骨后开放性RP以外,目前还出现了相对微创的腹腔镜以及机器人辅助的腹腔镜RP,临床应用逐渐增多。但是,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ORP)作为一种经典的重要手术方式,是腹腔镜手术的基础和保障,在欧美以及我国仍占据重要的地位。 一、医院及科室开展ORP的条件保障 1.设备匹配 建议开展ORP的临床科室,在医院大力支持的基础上,配备经过严格培训的专业人员以及相应的器械和设备,以保证手术安全顺利实施。 2.患者管理 建议对拟行ORP手术的患者,入院后进行充分宣教,并做必要的心理护理,术前做好皮肤和肠道准备。 二、临床操作 1.患者评估 随着对前列腺周围解剖结构的进一步认识和手术技术的提高,ORP手术的适应证有所放宽,但是,仍然需要术前对患者进行充分评估,充分告知风险及利弊,告知可选择的替代方案,保证手术安全实施。 ORP适应证包括以下几点: ①预期寿命>10年的低、中危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 ②预期寿命>10年的高危临床局限型前列腺癌患者,部分患者需要联合辅助治疗; ③经严格选择的预期寿命>10年的局部进展型(cT3b~cT4,N0~N1)前列腺癌患者,ORP是此类患者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不适合腹腔镜手术或者腹腔镜手术风险过大的患者,包括前列腺癌根治性放疗后原发灶局部复发者、肿瘤可疑侵犯直肠或膀胱者、盆腔广泛粘连者、心肺功能差不耐受全麻者。 2.手术操作 ORP手术操作包括顺行切除和逆行切除两种方法,各有千秋,可以根据术者情况选择安全的切除方式。术中应仔细解剖,减少周围组织器官损伤和出血的同时,达到根治性切除的目的。术后酌情拨除尿管,并指导患者进行盆底功能锻炼。 3.疗效评估 ORP后进行后续评估和随访,其目的为评估肿瘤控制情况、排尿功能、控尿功能及勃起功能状况,并为患者提供医疗及心理支持。 推荐ORP术后的肿瘤控制评估可以根据指南进行PSA及相应的影像学检查,控尿及勃起功能的评估可以利用相应的评分表和问卷表格来完成。 三、临床风险时间的评估和管理 1.ORP术后并发症和意外事件处置 (1)术中出血 ORP术中一旦出血,不要盲目钳夹,根据出血部位和出血速度,釆取纱布压迫、电凝及缝扎等止血措施,必要时进行输血,保证患者安全。 (2)直肠损伤 ORP术中发生直肠损伤时,较小的破口可以一期缝合,术后给予静脉高营养支持,直肠损伤严重患者可以请相关专科医师帮助进行结肠造口,直肠损伤处愈合后,再行结肠造口还纳术。 (3)输尿管损伤 应用速尿、输尿管插管等可帮助辨别输尿管开口。轻微损伤如输尿管口不完整、壁内段破损等,可留置输尿管支架,并将后壁连续缝合,留前方的膀胱颈与尿道吻合。如输尿管已与膀胱离断,则应分离出下段输尿管,行输尿管再植术来修复。 (4)闭孔神经损伤 ORP术中输尿管损伤及闭孔神经损伤的主要原因是在解剖不清的情况下盲目操作,因此,辨清解剖结构是避免损伤的关键。一旦损伤,应进行积极修复,避免严重后果发生。 2.ORP术后并发症处理 根据ORP后并发症出现的相关性,可以分为以下3类:①与肿瘤相关:如切缘阳性等;②与手术技巧相关:如尿失禁、吻合口漏吻合口狭窄等;③与解剖相关:如盆腔血管损伤导致大出血、性神经损伤相关的勃起功能障碍、直肠损伤等。 (1)切缘阳性的预防及处理 ORP术后切缘阳性,可以根据患者情况,采取辅助放疗、内分泌治疗、联合治疗或者密切随访观察等措施。 (2)尿失禁的预防及处理 ORP术后早期尿失禁发生率较高,大部分患者通过规范的盆底肌训练或者联合骶神经刺激,可以在术后6个月内明显好转,大部分在1年内可恢复。严重的患者,可以采取手术干预措施。 (3)尿道狭窄、尿漏的预防及处理 ORP术后尿漏可以通过调整导尿管,同时保证盆腔引流和导尿管引流通畅多可自愈。对于尿道狭窄,根据相应情况酌情处理。 (4)术后出血的预防及处理 血管损伤及出血是RP最常见的并发症,若发生术后出血,应积极补液扩容抗感染治疗,必要时给予输血治疗,大部分小的出血多可经保守治疗好转。但同时应密切注意患者生命体征、引流液性状及量的变化、血红蛋白的变化情况,盆腔超声或者CT有助于判断盆腔内血肿的大小。若患者出现血红蛋白进行性下降或休克体征,则可考虑行选择性血管造影及动脉栓塞治疗。在上述治疗无效时,可考虑二次手术探查止血。 (5)术后勃起功能障碍的预防及处理 ORP术后出血,应积极保守治疗,必要时进行二次手术血。对于术后勃起功能障碍,根据患者情况,术中尽量保留盆底结构是术后恢复的关键,对于某些患者可以辅助药物或者其他措施促进恢复。 RP虽然进入了微创时代,但是,ORP仍是保证患者安全的基本手术方式,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 参考文献:中国医促会泌尿健康促进分会,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泌尿外科学专业委员会。开放性根治性前列腺切除术安全共识(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0,25(1):11-18.
2020-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