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临床实操】 导尿术操作

来自  大家泌尿  2020-04-27

导尿术操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①准备好导尿所需材料、告知患者操作流程和目的,润滑剂润滑尿道,将麻醉药物(2%利多卡因)注入尿道(男性保留5~10分钟、女性棉签麻醉或麻醉剂和润滑剂直接涂在导尿管上)进行麻醉。


②选择导尿管要适宜,对小儿宜使用6~10F尿管,成人宜使用16~18F尿管。


③严格无菌操作,防止医源性感染。导尿管一经污染或拔出均不得再使用。必要时可使用呋喃西林膀胱冲洗防止导尿相关感染。


④插入、拔出导尿管时,动作要轻、慢、稳,切勿用力过重,以免损伤尿道。见尿液流出时再插入5~7 cm后再行球囊固定。


⑤对膀胱过度充盈者,排尿宜缓慢、多次,以免骤然减压引起出血或晕厥。


⑥测定残余尿时,应嘱患者先排尿,再测定,残余尿超过100 ml,则应留置导尿。


⑦对导尿困难者,切忌暴力导尿,可使用导管或导丝牵引,有条件者可使用膀胱镜或输尿管镜协助导尿。


⑧妥善固定尿管,做好标志,保持管道通畅,堵塞时及时检査并调整尿管位置。


⑨鼓励患者多饮水,避免感染和结石发生。


⑩对于需要长期留置尿管者,需要进行膀胱功能训练。长期留置导尿时,每隔5~7日需要更换尿管,原则上不能超过一个月,并做好尿道外口和尿管的日常消毒及清洗护理。


END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下一篇
【病例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临床分析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是一种非常少见的疾病,本篇内容对本病的临床和病理特点进行总结。   病例资料 本组7例患者,男性1例,女性6例。年龄19~77岁,平均(50±21)岁。 其中1例为女性男性化,临床主要表现为闭经、毛发增多、阴蒂肥大;内分泌检查显示血清睾酮升高(3.65 ng/ml)。 2例女性为皮质醇增多症,临床主要表现为向心性肥胖;内分泌检查显示血、尿皮质醇升高,8 mg地塞米松不能抑制。 另外4例中,除1例有腰背部酸痛以外,其余3例无临床特殊表现;内分泌检查(包括血、尿皮质醇、醛固酮和尿儿茶酚胺)均正常。 影像学检查 7例患者肾上腺肿瘤均通过B超和CT证实,肿瘤大小从1.5 cm×1.5 cm×2 cm~8 cm×8 cm×9 cm,除2例皮质醇增多症外,其余肿瘤直径均大于4 cm。在CT上表现为肾上腺区的肿块,呈圆形或卵圆形,包膜完整,平扫密度不均匀,CT值20~40 Hu左右,增强后呈不均匀强化,CT值40~120 Hu左右。 诊疗经过 手术情况 7例均行手术治疗。除2例术前明确诊断为皮质醇增多症者,其余5例肿瘤大于4 cm的患者在术前术中均按嗜铬细胞瘤准备。2例皮质醇增多症患者采用后腹腔镜手术,5例肿瘤大于4 cm的患者均采取经腰背部的第10或第11肋间切口的开放手术。 术中血压均无明显波动,肿瘤包膜完整,除1例性征异常的肿瘤与腹膜和膈肌有粘连外,其余肿瘤与周围没有明显粘连。 切下肿瘤重量为13~170 g,平均81.6 g,切面为黄色或土黄色,镜下表现为细胞多形性,胞浆丰富,嗜酸,颗粒状,核椭圆及不规则形。 免疫组化:7例MIB-1、P53、CHG、AEl/AE3均为阴性,其中3例神经元特异性烯醇酶(NSE)、波形蛋白(VIM)阳性。 随访 7例术后随访到2008年12月,一般情况良好,均无复发。2例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和1例表现为性征异常的患者,术后症状完全缓解,内分泌检查恢复正常。 讨论 嗜酸细胞肿瘤可发生于肾脏、甲状腺和唾液腺等组织,肾上腺皮质的嗜酸细胞肿瘤非常少见。肾上腺皮质癌亚型包括:嗜酸细胞性肾上腺皮质癌、黏液样型肾上腺皮质癌、肾上腺癌肉瘤。因此,肾上腺皮质的嗜酸细胞肿瘤属于肾上腺皮质癌的一种亚型。 临床特征 在已经报道的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中,绝大多数是没有功能的,因此无明显症状,只有当肿瘤生长到一定体积时,才会出现腹痛、腰背部疼痛、呕吐等症状。因此,发现肿瘤时常常体积比较巨大。 分泌皮质醇的肾上腺皮质癌表现为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体征、糖耐量减低或糖尿病、蛋白质代谢紊乱的皮肤紫纹等。分泌雄激素或雌激素的肾上腺皮质癌则表现为性征异常。 在本组的7例病例中,有2例表现为皮质醇增多症,1例表现为性征异常,其余4例为无功能性。除2例皮质醇增多症的肿瘤直径小于4 cm外,另5例的肿瘤直径均大于4 cm,其中1例女性男性化患者的肿瘤也较大,达到7 cm×7 cmX7.5 cm。 诊断 影像学检查是肾上腺皮质癌诊断、鉴别诊断以及分期的重要手段,主要有超声、CT、MR,必要时PET-CT及其他功能影像检查。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在影像学上无显著特征,一般来说肿瘤比较大,但是包膜完整,呈非浸润性生长,在CT平扫时肿瘤密度相对比较均匀,CT值在20~40 Hu之间,增强后有不均匀的强化。 典型的病例根据库欣综合征及性激素异常等临床表现,结合影像学检查特征,诊断并不困难,但不典型病例需要与肾上腺皮质腺瘤、肾上腺皮质转移癌、嗜铬细胞瘤及其他肿瘤进行鉴别。 治疗 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首选,虽然有时候肿瘤比较巨大,但是由于其包膜完整,周围没有浸润,因此手术难度相对其它巨大肾上腺肿瘤,如嗜铬细胞瘤、肾上腺皮质癌等要小。 病理特征 肿瘤组织由高度单一的嗜酸细胞组成,细胞质内有丰富的嗜酸颗粒。嗜酸细胞呈弥散样排列,部分有局灶性的腺泡样结构,偶见坏死组织,肿瘤包膜完整,当中有纤维组织分隔,正常肾上腺组织被压迫变薄。肿瘤组织内有局灶性的基质水肿,部分有团簇状的淋巴细胞浸润。在电镜下能看到胞质内充满异常增殖的线粒体。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瘤在免疫组化上没有明显特征。 在本组的5例中,有2例的NSE和VIM为阳性,其余的免疫组化指标均为阴性。 肾上腺皮质癌有时在病理形态上与良性的皮脂腺瘤区分困难,多种评分系统被提出用于二者鉴别,其中Weiss评分系统是目前公认的最有效的,Weiss评分包括9项指标:①细胞核高级别(基于Fuhrman标准);②核分裂指数≥5/50高倍视野;③不典型核分裂象;④透明细胞<25%;⑤弥漫性结构;⑥肿瘤坏死;⑦静脉侵犯;⑧窦状样结构浸润;⑨包膜浸润。每项指标各赋值1分,分数≥3分则考虑恶性行为。基于核分裂频数,可将肾上腺皮质癌分为低级别(≤20个核分裂/50高倍视野)和高级别(>20/50高倍视野)。 对于肾上腺肿瘤,一般认为肿瘤大于4 cm即有恶性可能,但是对于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肿瘤的大小对于良恶性的鉴别价值有限。 由于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很少见,临床特征也不明显,因此术前难以明确诊断。故对于那些没有功能的比较巨大的肾上腺肿瘤,应当考虑到该疾病的诊断,也可行穿刺活检来明确,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术后应该随访。 参考文献: [1]王浩飞,徐兆平,黄欣.等.肾上腺皮质嗜酸细胞肿瘤7例临床分析(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0,15(3):177-179. [2]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020-04-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