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临床实操】 输尿管插管和逆行造影

来自  大家泌尿  2020-08-21

输尿管插管和逆行造影注意事项:


(1)逆行造影是有创检查,痛苦较大、还可能造成败血症,因此应当严格掌握适应证。在其他无创检查仍不能明确时,再选择该方法。


(2)逆行造影造成败血症,是由于肾盂压力增高,细菌渗透入静脉或淋巴系统造成。因此,逆行造影前要保证尿路的无菌状态,尿常规应正常。检查时,造影剂中加入抗生素,预防感染。一般用庆大霉素8万单位。尤其要注意肾积水明显者,术后可发生肾积脓。可于检查前1日,预防性应用抗生素。检査后,如出现高热寒战,应及时行输尿管插管引流肾盂尿液,或行肾穿刺造瘘。


(3)双侧逆行插管:一般膀胱镜都有两个操作孔。插好一侧后,不必撤镜子,将该侧导管多插入3 cm,将膀胱镜转向对侧,通过另一操作孔插对侧输尿管。一定记清两侧的导管,在留尿样和注药时,不可弄错。


(4)留肾盂尿的方法:应当将导管体外部分向上弯一弧度,使导管体外部分高于尿道外口,避免患者不自主排尿沿导管外流入引流瓶。保证接到的尿样都来自导管内。如果行尿培养,应使用无菌瓶。


(5)注入造影剂时要适量,并缓慢低压推注。虽然一般认为肾盂的容量是2~8 ml,对于不积水的肾盂最好先只注入2 ml,透视观察一下,经常肾盂已经显示清楚;肾盂充盈不足者,再追加造影剂。注入造影剂过快或过量可使患者产生肾绞痛和造影剂反流,影响检查片的质量。开始注入量过多,会影响稍后显露输尿管时造影剂的继续注入。肾积水者,经常需要注入数十毫升造影剂,这时可以先抽出部分肾盂尿,再注入造影剂


(6)造影剂的浓度:一般选择10%~15%的泛影葡胺。为显示小的充盈缺损,可选择7%~10%较低浓度的造影剂,以避免病变被造影剂遮掩。肾积水时,肾盂内已存有大量尿液,为减少造影剂的体积,可选择较高浓度的造影剂。清楚的摄片需要适当的造影剂浓度和量。


(7)逆行注入造影剂并不能完全杜绝造影剂的吸收所导致的过敏反应,怀疑泛影葡胺过敏史者,可使用结合型造影剂如优微显或欧乃派克;有明确造影剂过敏史者禁用。


(8)治疗乳糜尿:通常,用2%的碘化钠。用力加压注射,人为造成造影反流,以期造成淋巴管炎而闭塞起到治疗目的。操作中,患者可出现明显的肾绞痛,事先向患者交代清楚。


END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下一篇
【病例】 ESWL警惕这种严重并发症
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虽然是一种非侵入性微创疗法,但临床研究及动物实验均已证明,冲击波治疗结石也有一定的副作用,尽管一些并发症比较轻微不需特殊处理,而有些并发症会导致严重后果。 【病例报告】 58岁男性,因“左侧腰部胀痛1周,加重伴肉眼血尿1 d”入院。 入院前1周,患者因左侧腰部胀痛就诊于当地县医院,经超声检查发现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约9 mm,即于当地医院行ESWL,碎石后未见结石排出。腰部疼痛时轻时重,碎石后第3天再次肾绞痛,同时出现恶心,伴有排尿困难及尿频、腹部胀满,于当地医院再一次行ESWL,碎石后疼痛缓解。 入院前1天,患者腰部胀痛加重,并且出现肉眼血尿,又就诊于该县医院,经超声检查输尿管结石未排出,又一次给予ESWL治疗。因疼痛不缓解,同一天给予ESWL 4次,疼痛终于缓解,排尿困难症状减轻(碎石的具体冲击频率及冲击波能量、冲击次数不清,据患者及家属讲述,碎石体位为俯卧位,碎石水囊每次在膀胱区,腰背部未进行碎石,且在碎石前嘱咐患者适当憋尿)。 但患者最后一次ESWL后腹胀、恶心加重,且出现体温升高,体温波动于37.8~38.9℃,随后来本院进一步治疗。 入院查体:左肾区中度叩击痛。 腹部超声:左侧肾脏轻度积水,肾周积液(轻度),左侧输尿管上段扩张,下段显示不清。 腹部CT平扫加增强:示输尿管下段结石,左肾积水并肾周积液(轻度),造影剂外渗(图1)。 图1 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患者增强CT A:左侧输尿管下段结石;B、C:体外碎石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造影剂外渗动脉期、静脉期。 据腹部CT平扫加增强所示,考虑为肾盂输尿管连接处碎石后破裂,造影剂外渗,输尿管下段结石,结石直径约11 mm,立即给予抗炎等对症治疗后病情好转,体温正常。 随后,在硬膜外麻醉下行输尿管镜检查,检查发现输尿管下段黏膜水肿,管腔变细,腔内结石直径约10 mm、质脆、表面呈颗粒状,用钬激光予以击碎,但输尿管镜上行至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时发现有一长约3 mm黏膜溃烂,水扩张后呈“隧道样”改变,遂于输尿管内留置双J管引流。 术后第2天复查腹部平片发现双J管位置正常,患者症状明显缓解。 抗炎1周后腹部平片检查发现左肾无积水,肾周积液减少,肾盂内可见双J管(图2),安排出院。 1月后将双J管拔除,随访半年,无异常。 图2:抗炎1周后腹部平片 【讨论】 自上世纪80年代初,世界上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问世以来,尿路结石的治疗发生了“革命性”变化,体外冲击波碎石成为上尿路结石微创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尽管体外冲击波碎石为相对较为安全的治疗手段,但也有其适应症和禁忌,临床上报道体外冲击波碎石致肾损伤、肾脏萎缩、结石石街形成等较多,但ESWL引起输尿管损伤较少。 本例患者是输尿管下段结石,并且是同一位置结石1日4次ESWL,1周内6次ESWL,最后导致输尿管肾盂连接处损伤致尿外渗。分析患者出现尿外渗原因可能有: ①输尿管下段结石造成输尿管梗阻,并且多次ESWL后输尿管黏膜水肿,加重梗阻程度,造成肾盂压力增大,可能导致输尿管损伤致尿外渗; ②输尿管镜检查发现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有长约3 mm黏膜溃烂,水扩张后呈“隧道样”,多考虑为输尿管结石ESWL后下段梗阻严重,肾盂压力太大,黏膜溃烂并出现隧道可能为继发性改变; ③家属提供的ESWL病史不准确,尽管收住院后结石位于输尿管下段,但不能排除结石初期为输尿管上段,因此输尿管上段结石ESWL不是没有可能。 陈兴发等在“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安全共识”提到:冲击波碎石过程产生的应力效应和空化效应是导致肾组织损伤的主要原因,而多数专家认为肾脏结石单期治疗不应超过2000次,输尿管结石单期治疗不应超过3000次,应合理选择ESWL的治疗参数,包括冲击频率和冲击波的能量、冲击波次数和治疗期数,而合适的复治间隔、优质的耦合剂、合理应用抗生素也是提高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步骤,同时提高操作者的技能、规范ESWL的应用最为关键。 来源:张长胜,孙天明,党乾元(兰州大学第二医院定西医院泌尿外科).输尿管下段结石体外碎石后肾盂输尿管连接处损伤1例报道(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0,25(3):287-288.
2020-08-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