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 │ PCNL并发症防治《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3-11

即使对于最有经验的泌尿外科医师,PCNL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也可达7%,而轻微并发症达25%。


出血是最重要的并发症,报道的输血率可小于1%,也可达10%。


出血风险与结石大小及手术时间呈正相关。在动静脉瘘或伪动脉瘤的出血中,不到1%的患者需要血管造影栓塞。其他可能的并发症包括感染(接近25%的患者术后体温>38.5℃)、邻近器官损伤(肠管、脾)、建立通道失败、肾盂及输尿管穿孔等。需开放手术极少,仅存在于早期的研究报道中。PCNL的死亡率在0.03%~0.8%。当上盏穿刺时,气胸或胸腔积液需要引流的发生率在1.8%~8%。医师的经验也影响手术并发症及结石清除率。


在开展PCNL初期,常考虑肾穿刺及经皮肾扩张建立通道会否损伤肾功能。


然而,虽然一些肾瘢痕沿着经皮通道形成,但很少甚至几乎不影响肾功能。因为肾是血管非常丰富的器官,各种程度的出血时有发生。明显的出血常导致差的视野,需中止手术。大多数出血均为静脉性出血,放置肾造瘘管可控制出血。如果放置造瘘管仍出血不止,夹闭造瘘管一段时间可填塞任何出血点。如果这些措施均不能控制出血,需放置球囊造瘘管,可增加压力达到填塞经皮通道里的出血点。如果此法仍不能止血,需立即肾动脉造影明确可能存在的动静脉瘘或假性动脉瘤。造影具有诊断性及治疗性的双重作用,因为动静脉瘘或伪动脉瘤均可通过血管介入栓塞达到很好的止血;只有极少数患者介入栓塞失败需切除肾。


PCNL常导致灌注液体的回流重吸收,因此使用生理盐水灌注非常重要。


重吸收的量依赖灌注压力及手术时间,因此需常规使用通道鞘。肾盂集合系统穿孔将导致大量的灌注液体的重吸收。外渗常发在腹膜后组织,X线下可见肾的异常移位。当低压灌注时,轻度穿孔比较常见,此时不需提前终止手术。但是,当穿孔增大,建议终止手术并给予造瘘管引流。腹腔内外渗更少见,但是比腹膜后外渗更严重。尽管麻醉师通常会注意患者的舒张压逐渐上升,脉压差减小和中央静脉压力增加,但因患者俯卧位,腹部膨胀常很难发现。在严重的病例,因腹压的影响,通气可能较困难,及时早期发现腹腔外渗非常重要。


在标准的经皮肾鞘的临床使用前,推荐计算出水及进水量,当相差500 ml以上时,手术需终止。尽管如此,当通道鞘的使用后,不需要严格控制灌注平衡。腹腔内外渗可通过利尿治疗,也可选择性的通过腹膜引流。


当肋上穿刺时,可能发生灌注液外渗至胸膜腔。当使用工作鞘时,可能会减少肾内压力而减少外渗。当肋上穿刺的患者PCNL手术结束时应该检查胸部情况。C-臂机下X线足以评估气胸。当医师高度怀疑胸部并发症,术后可行胸片检查。如果气胸或胸腔积液超过10%,闭式引流一般可以治疗,因为肺损伤极少发生。


结肠肠损伤是PCNL术罕见的并发症,通常通过术后造影或CT检查明确诊断。


虽然气体或不洁的物质可以通过肾造口、术中腹泻、便血或腹膜炎都可能是结肠穿孔的迹象。典型的结肠损伤为腹膜后损伤,腹膜炎的体征是不明显的;如果为腹膜外穿孔,可通过放置输尿管导管、双J管减少集合系统的压力。将肾造瘘管置于结肠内,给予禁食及静脉抗感染治疗。7~10 d后做结肠造影,如结肠内壁瘘口已愈合,可分步退出肾造瘘管。


本文引自《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11版中文编译版

下一篇
【临床实操】 肾结石-收集患者24小时尿样
肾结石-收集患者24小时尿样注意事项:   ①当天要能够完整地收集所有尿液,而且尿样能代表“典型”的一天。弃去晨尿,因其代表了前一晚的尿样,作为起始点可能不准确。至此开始,所有尿样都应收集到实验室所提供的容器内。收集尿样的容器需冷藏保存或添加防腐剂。患者第二天睡醒后,收集晨尿,与其他标本一起组成全部的24小时尿样。   ②尿肌酐总量可以用来检查尿样的可靠性。男性尿肌酐24小时总量大约为每公斤体重20~25 mg。女性肌肉量通常较少,尿肌酐24小时总量大约为每公斤体重15~20 mg。如果测量的实际尿肌酐总量与标准差异较大,需要考虑尿样收集不足、过量收集、实际肌肉量偏高或偏低等可能。   ③在行24小时尿检査前及检查期间,患者需暂停服用会对钙、尿酸和草酸盐代谢造成干扰的药物,包括维生素D、补钙剂、抗酸剂、利尿剂、乙酰唑胺和维生素C等。同时还应暂停正在服用的任何治疗结石的药物(噻嗪类、磷酸盐、别嘌醇或镁盐),以更好地了解患者的基本生理和病理情况。随机收集两次24小时尿样。这些24小时尿样应在自由饮食期间收集,以反映平常的饮食规律。患者在收集尿样期间必须保持正常饮食和饮水,为了试验而改善饮食或增加饮水只会影响对结石真实成因的判断。   ④一般在限制含钙、钠、草酸盐饮食一周之后进行还需进行第三次24小时尿样收集。饮食限制的目的是为了使诊断试验标准化,更好地评估高钙尿症成因,并为第二次门诊时所进行的钙负荷试验做准备。 END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
2021-0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