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适应证 】多囊肾去顶减压术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3-19

“大家泌尿网”自2017年网站上线以来,一直致力于收集和制作优秀的视频教材供医生观摩,在全国泌尿及相关专业领域具有初步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大家泌尿”周内定期推送大咖精品手术视频,内容涵盖泌尿系统肿瘤、结石、前列腺疾病、男科学、儿童泌尿系统疾病、女性泌尿系统疾病等,并推送最新指南、经典病例、泌尿干货等稀缺知识,为泌尿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为更好地服务泌尿外科医生,同时为大家提供展示技艺、分享经验的机会,“大家泌尿”特面向全国泌尿外科医师征集稿件:如果您手里有泌尿外科手术视频、相关经典病例或学术讲座内容,并愿意分享给更多的医师朋友们一起学习、讨论,均可以投稿给我们,一经审核通过,将有机会获得额外奖励!


投稿邮箱:tougao@cug.top

下一篇
【病例分享】 无睾症
【病例摘要】 患者,男性,28岁,因阴囊内双侧睾丸缺如28年伴阴茎短小就诊。患者自出生时阴囊内双侧睾丸缺如,未经正规诊治。4年前因包皮过长曾就诊外院行包皮环切术,患者父母非近亲结婚,患者本人经阴道自然分娩。 体格检查 身高175 cm,胡须稀少,胸部呈男子乳腺发育,阴茎牵拉长度7.5 cm,外形正常,阴囊内双侧睾丸缺如,双侧腹股沟均未触及明显异常结构。否认家族史,父母无放射性物质接触史。 辅助检查 ①激素检查结果如表1所示。 ②腹盆腔CT:双侧阴囊空虚,双侧腹股沟区及盆腔未见正常形态睾丸显示,双侧腹股沟管内口区0.5 cm左右小结节影,考虑隐睾不除外;前列腺及精囊腺体积较小。 ③染色体核型分析:46,XY。 ④Y 染色体微缺失:SRY存在,AZF未见缺失。 ⑤骨龄片:提示18岁以上。 表1:激素检查结果 诊断 ①双侧隐睾?②无睾症? 治疗 患者有明确手术探查指征,未见明显手术禁忌,给予全麻下腹腔镜探查术+双侧腹股沟探查术。术中腹腔、腹膜后及盆腔等均未能视及或触及睾丸,仅在左右腹股沟管内精索末端各触及可疑肿物,直径分别约为0.8 cm×0.5 cm、 0.7 cm×0.4 cm,解剖上与血管、输精管等相连,且与周围淋巴结硬度不一致(图1),将肿物切除后送病理。术后病理示送检组织纤维背景中可见少许导管成分,无明确睾丸组织(图2、图3)。 图1:左侧腹股沟内可疑肿物,直径约0.8 cm×0.5 cm 图2:左侧切下组织病理(HE 染色,×40) 图3:右侧切下组织病理(HE 染色,×40) 补充诊断 先天性无睾症。 术后治疗 术后2周开始每日口服十一酸睾酮120 mg(早80 mg,晚 40 mg),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诉性欲强,看到色情图片时阴茎可正常勃起。 【病例分析】 先天性双侧无睾症(BCA)又被称为胚胎睾丸退化症,是指睾丸组织完全缺失,而性别分化正常,核型为46,XY。BCA部分会有小阴茎或者外生殖器畸形,但青春期前患者相对于同龄人大部分外生殖器正常。由于没有前瞻性的研究调查,尚未报道确切的发病率,据估计发病率约为1/20000,实际发病率可能更高,因为该病常被误诊为隐睾症,年龄在12个月或以上的隐睾患者中,有1/5的人被发现性腺无法触及。 1.发病机制 目前机制不清。由于男性生殖道和外生殖器的分化依赖抗苗勒管激素和睾酮,这表明在性别分化阶段,胚胎存在有分泌功能的睾丸,但是完成性别分化后患儿的睾丸由于某些因素萎缩退化。 本例患者无睾丸组织,而有小阴茎,这提示妊娠12~14周后,母体体内激素或者基因表达等可能存在异常,导致阴茎分化发育完成后,睾丸退化萎缩。 2.诊断方法 (1)体格检查 BCA患者阴囊内睾丸缺如,双侧腹股沟触诊一般为阴性。根据文献报道,青春期前BCA患者相对于同龄男性可有正常阴茎,青春期后患者可表现为阴茎短小。若未经治疗,青春期患者可不长胡须或者胡须稀少,身体发胖,发音尖锐。先天性双侧无睾症还与其他异常有关,包括严重的智力发育异常及其他身体异常,如颅面部异常。 (2)内分泌学检查 BCA具有典型的内分泌学特点:FSH基础浓度升高、睾酮浓度减低、hCG试验结果阴性。超过50%青春期前的BCA患者基础血浆FSH浓度升高,而LH浓度则因人而异,总体上没有增高。根据FSH、LH和睾酮水平可以粗略推测患者是否有功能性的睾丸组织。 本病例中患者睾酮水平达到2.5 nmol/L,可能来源于肾上腺雄激素的分泌,然而,根据目前的文献报道,无睾症患者的睾酮水平达到2.5 nmol/L及以上的病例非常罕见,但超过睾酮去势水平的无睾症患者均为到成年后仍未经治疗的患者,这反映了长期睾酮去势水平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的作用,这提示成人型BCA可以作为长期低睾酮水平对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作用的理想研究模型。 血清AMH反映了支持细胞的功能,并可用于对男性体内sertoli细胞功能和生精管完整性的评估。但关于AMH检测的稳定性仍没有确定的结论。因此,本例患者并没有选择AMH检测。 值得注意的是,hCG试验是通过升高促性腺激素的方式来检验睾丸组织内分泌功能,而基础血浆LH浓度升高与hCG对睾酮分泌的影响相似,在基础血浆中FSH和LH浓度均明显升高的情况下,hCG试验结果对睾酮水平必然无反应性升高,因此这种情况下hCG试验是不必要做的,否则徒增患者经济负担而没有意义。 因此,在大多数情况下,测定血浆中AMH、FSH、LH和睾酮的浓度将有助于鉴别是否存在有功能性睾丸组织。而在本病例中,由于患者基础血浆中FSH和LH浓度均显著升高,考虑hCG试验无临床意义,而血清睾酮浓度虽然明显低于正常值,但根据目前报道的病例,血清睾酮浓度达到2.5 nmol/L以上的BCA病例非常罕见。结合影像学检查结果、手术探查指征可明确诊断。 (3)影像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对于无睾症和隐睾鉴别有重要价值,超声检查、CT、MRI发现睾丸可以确诊为隐睾,睾丸的同位素扫描也有助于隐睾的诊断,但临床应用较少。然而通过这些检查隐睾患者只有40%的概率发现睾丸,因此单纯依赖影像学检查的阴性结果也不能排除隐睾的诊断。 (4)染色体和基因检查 结合以往病例报道和研究,对于BCA患者的诊断,染色体核型分析结果正常是BCA诊断的前提,然而目前常规基因的检测对于患者的临床治疗没有明显意义。 (5)手术探查 对BCA患者腹股沟和腹股沟管的检查仅能在精索末端发现有纤维组织残余,而无睾丸组织或睾丸血管。一般腹腔镜探查未能发现睾丸组织。此外,对于无睾症残留的无功能组织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提示在精索末端有结节样组织时,需要与无功能的隐睾鉴别,而目前的内分泌学检查并不能完全确认,所以至少对睾酮水平大于1.9 nmol/L 且影像学提示腹股沟或者腹腔残留异常结节时,推荐手术探查。 本病例中,患者内分泌学检查提示无功能性睾丸组织或者睾丸功能低下,CT提示双侧腹股沟有0.5 cm左右椭圆形小结节影,残留的组织性质不明,手术探查对于明确诊断、解除患者对隐睾恶变的担忧及后续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3.治疗方案 睾酮对性发育、身高及骨骼生长有重要作用,然而对于性腺功能低下的儿童,何时补充外源性睾酮、补充剂量激发青春期发育、达到正常成人身高及骨骼密度尚有争议。正常生理情况下,青春期前睾酮处于较低水平,且对于青春期前儿童的骨质发育并不显著。 综上所述,对于12~16岁的患者,可以每2周肌内注射睾酮25 mg,发育停止后每21天肌内注射250 mg睾酮,或者每日口服十一酸睾酮,发育停止后每日口服十一酸睾酮120 mg,用药期间定期根据复查性腺激素水平、身高调整药量。 本例患者自出生后未接受任何正规治疗,阴茎发育短小,但身高发育基本正常,患者术后有结婚意愿,可通过补充睾酮维持第二性征、提高性欲,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患者术后每日口服十一酸睾酮,术后随访1个月,患者有性欲,阴茎可正常勃起。然而需要注意长期睾酮补充治疗可能会增加胆系结石的风险。 白文俊教授点评 基因(SRY等)决定睾丸的分化,睾丸(睾酮和AMH)决定表型的分化,该患者表型为正常男性,只是性征不足(体毛少,阴茎小),推测在胚胎发育早期(7~14周,性分化期)睾丸是存在并发挥了功能,目前的无睾原因不明。 先天性双侧无睾症又被称为胚胎睾丸退化症,是指睾丸组织完全缺失,而男性分化正常,核型为46,XY。BCA的发生原因和机制不清,目前推测可能与遗传学异常、外源性内分泌干扰物、病原体感染和睾丸扭转等造成睾丸组织的完全性损害相关。 先天性双侧无睾症患者的影像学表现可以发现部分纤维组织残留,其残留的无功能组织的自然病程尚不清楚。对疑似BCA的患者,尤其是影像学检查提示在精索末端有结节样组织时,需要与隐睾鉴别,而目前的内分泌学检查(性激素检查及激发试验)尚无法完全确认,因而对所有该类患者均推荐手术探查。 先天性双侧无睾症患者的治疗比较简单,就是终身补充睾酮治疗,维持其性成熟发育(青少年),以及性功能、代谢和雄激素依赖的身体结构和功能(成年人)。 本文引自《白文俊教授团队男科疾病病例精解(第二辑)》  
2021-0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