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层浸润性尿路上皮癌患者考虑膀胱保留手术,需要谨慎的患者选择。对于单发小病灶,同时无原位癌(CIS)的患者,行膀胱部分切除术与根治性膀胱切除术结果相似。
对于可以选择膀胱部分切除的患者,术前准备应该包括交代根治膀胱切除的可能性以及有关尿路改道的讨论,因为可能术中无法获得足够的切缘,或者遇到已经侵犯到膀胱外的肿瘤。膀胱部分切除术包括如前所述的盆腔淋巴结切除术,以及膀胱前部的游离。膀胱切开的位置应该远离肿瘤。切除肿瘤应包括肿瘤下方膀胱全层以及膀胱周围脂肪,切缘应包括至少1至2 cm的正常膀胱黏膜,冰冻病理确认阴性。如果需要,输尿管开口或壁内段输尿管可以切除并重新植入膀胱。切除之后,应用2-0聚乳酸缝线2~3层缝合膀胱壁,通过Foley导管注入液体以确保水密缝合。大量温水冲洗手术野,以尽量减少盆腔种植转移的可能性。膀胱切口旁留置引流,术后7天拔出Foley尿管之前进行膀胱造影检查确保切口愈合。
膀胱原发性腺癌虽然很罕见,这类肿瘤由脐尿管发生,需要切除更广的范围。这些肿瘤最常见于膀胱顶部,尽管它们也可能通过直接侵犯发展到其他部位。环形切开脐部,继续向耻骨联合方向延伸。完整切除应包括脐部、脐尿管、膀胱顶壁,同时保证肉眼切缘干净(图1)。再次通过冰冻切片确认切缘阴性,否则需要补充切除。如果膀胱容量显著降低,可利用小肠进行膀胱扩大术。
图1:切除脐尿管腺癌
术后护理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是一项复杂的手术,不仅包括泌尿生殖系统,也包括因尿流改道需要所涉及的胃肠系统。除此之外,患者多为老年人,常常伴有并发症,虽然严重并发症并不常见(13%),但是一般并发症相对常见(64%),其中最常见的是胃肠道并发症(29%)和感染性并发症(25%)。术后必须努力减少并发症的可能性,最大限度地恢复正常生理功能。手术后立即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细胞计数、电解质和肾功能等,监测血流动力学情况。患者经常需要在重症监护室观察一段时间。没有必要常规进行鼻胃管负压引流,但是,在术后存在精神问题的患者或者是在某些需要气道保护的患者中需要考虑。如前所述,如果没有出血,术后应继续预防血栓形成。除了药物以外,还应包括其他措施,如早期活动并进行肺功能训练(激励性肺活量训练),鼓励深呼吸和咳嗽。
肠功能恢复延迟常常影响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患者的住院时间。像阿尔维莫潘等药物可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缩短住院时间。其他促进术后恢复的措施包括新斯的明(带遥感监测)等药物进一步促进肠功能的恢复,促进肠道功能恢复的栓剂、应激性溃疡的预防、止吐药物、无恶心和(或)呕吐情况下的早期进食。避免麻醉镇痛药(应用酮罗拉和对乙酰氨基酚,除非禁忌)。
本文引自《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11版中文编译版
主编译:袁建林 许传亮 魏强
《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是国际公认的泌尿外科学“圣经”“金标准”,是泌尿外科学界最权威的“必备”经典著作。本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概念到具体操作细节,均做了详细叙述,并全面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信息,是青年医师成才和从事本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的必读书,更是临床医师解决疑难病诊治的指导教材,也是本学科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科最新发展、编写教材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第11版中文版的面世必将为泌尿外科医师培训,以及进一步提高我国泌尿外科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