尿动力学是检测和量化泌尿道功能的方法。目前,尿动力学最常用于评估下尿路的功能。美国泌尿外科学会(AUA)和女性盆底医学及泌尿生殖重建学会(SUFU)尿动力学指南提供的研究结果建议,旨在帮助临床医师根据病情评估情况和患者症状特点,正确地选择尿动力学检查。
尿动力学检查的临床应用
鉴于推荐行尿动力学检查的证据现状,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临床医师有明确的理由对患者进行尿动力学检查,并将获得的相关信息用于确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阐述尿动力学在临床中的作用地位比探讨其精确的检查指征可能更有实际意义。
在临床实践中发现,当病史、体格检查和其他辅助检查结果不足以准确诊断疾病和(或)确定治疗方案时,尿动力学检查可提供最有用的相关信息。在以下两种情况下尿动力学检查具有临床适用性:
①获取所需信息,以准确诊断导致相应症状的病因[如下尿路症状(LUTS)或尿失禁];
② 确定某些疾病(如脊髓损伤、多发性硬化、放射性膀胱炎等神经系统疾病)是否存在对上下尿路造成严重和不可逆损伤的可能。
在某些情况下,即使没有明显症状,通过该检查也能发现一些潜在的异常情况。
对于临床医师来讲,如何更多地考虑到在临床工作中借助尿动力学检查,比单纯地知道缺少循证医学证据支持的检查指征更为有用。为了与这一主题保持一致,下面列出了由Hosker团队(2009)总结并由Rosier团队(2013)更新的,尿动力学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
①确定或排除下尿道疾病的病因(如尿失禁)并评估其重要性。
②获取有关下尿路功能或功能障碍的其他方面的信息,无论其是否表现有相应的临床症状或可检查到的体征。
③预测下尿道疾病可能对上尿路造成的影响。
④预测预定治疗的结果,包括预期外的不良反应。
⑤确认治疗,尤其是某种新的和(或)实验性的(非常规)治疗方案的治疗效果或了解其治疗下尿道疾病的原理。
⑥明确尿失禁或下尿路疾病治疗失败的原因(治疗效果欠佳)。
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尿动力学检查只是全面评估症状和下尿路功能工作中的一部分。它的主要目标是重现患者存在的症状,以及通过相关检查或观察指标,明确其病因。
在开始检查之前,要确定需要解答的问题,并以获得相应答案为目的设计检查项目。
因此,非常重要的一点是,尿动力学检查结果的解读,应该在患者的整个病史框架内进行,包括症状、伴随的疾病/病症及临床收集到的其他信息,如残余残量 (PVR)和排尿频率和尿量量表(排尿和饮水日记)。
图1:尿动力学检查提示的危险因素
尿动力学检查的适用性
为了制定一系列需要用尿动力学检查解决的问题,需要了解引起疾病症状的可能原因和其相应的尿动力学表现。要达到这个目的,需要一种实用性强的排尿功能障碍的分类方法。Wein于1981年提出并推广的分类方法简单明了。该方法根据尿动力学结果将排尿功能障碍疾病分为以下几类:
①储尿功能障碍(不能储尿或储尿方式不当);
②排空功能障碍(不能正常排空膀胱);
③联合功能障碍(储存尿液和排空膀胱功能均不正常)。
此外,可根据下尿路被影响的具体解剖部位和影响方式,将功能障碍进一步细分,膀胱储尿和排尿的异常可由以下因素引起:
①膀胱功能障碍:膀胱过度活跃(导致存尿失败),膀胱活动低下(导致排尿失败);
②膀胱出口功能障碍:膀胱出口过度活跃(导致排尿失败),膀胱出口活动低下(导致储尿失败);
③膀胱功能和膀胱出口功能联合障碍。
功能分类法的优点在于它能帮助医师明晰特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践中尿动力学评估应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膀胱或膀胱出口功能障碍(或两者均存在),以及是否存在储尿和(或)排尿方面的问题。当对以上这些问题做出判断后,尿动力学可以引领做出正确的诊断和确定合适的治疗方案。
然而,临床医师常常容易陷入错综复杂的排尿和储尿功能障碍的神经生理机制,而忽略了从临床表现去思考。临床医师应该关注既定病例中可能的尿动力学结果,以及每项检查结果对患者及患者治疗方案的影响。患者的临床症状和(或)潜在的未表现出来的问题或疾病种类共同决定了尿动力学的检查结果。
要点:功能分类法
功能分类法能帮助医师明晰特定患者的治疗方案。因此,在实践中尿动力学评估应该有助于确定是否存在膀胱或膀胱出口功能障碍(或两者均存在),以及是否存在储尿和(或)排尿方面的问题。
本文引自《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第11版中文编译版
主编译:袁建林 许传亮 魏强
《坎贝尔-沃尔什泌尿外科学》是国际公认的泌尿外科学“圣经”“金标准”,是泌尿外科学界最权威的“必备”经典著作。本书内容极其丰富,从基础到临床,从宏观概念到具体操作细节,均做了详细叙述,并全面反映本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进展及相关信息,是青年医师成才和从事本领域基础与临床研究人员的必读书,更是临床医师解决疑难病诊治的指导教材,也是本学科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科最新发展、编写教材的重要参考书。本书第11版中文版的面世必将为泌尿外科医师培训,以及进一步提高我国泌尿外科水平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