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临床实操】​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8-18

肾上腺在腹膜后这一独特的解剖位置使得其有条件选择不同腹腔镜手术入路,主要包括经腹腔入路和经腹膜后入路两大类。

 

腹腔镜肾上腺手术的经腹入路包括仰卧位经腹腔(前入路经腹腔)与侧卧位经腹腔(侧入路经腹腔);腹膜后入路又分为侧卧位经腰(侧入路经腹膜后)与俯卧位经腰(后入路经腹膜后)。这些入路均存在各自的优点和缺点以及适应证,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病变大小和位置及术者的经验综合考虑。既往有上腹部手术史,经腹腔入路行肾上腺手术属于禁忌,但可行经腹膜后入路;既往有肾周炎症、肾上腺受伤史,腹膜后肾上腺手术则属于禁忌,而考虑经腹腔入路。对于直径<5cm的肾上腺肿瘤,特别是右侧肾上腺肿瘤,多采用经腹膜后入路;而直径>5cm的肾上腺肿瘤以及嗜铬细胞瘤术中需要辨认和控制下腔静脉者,采用经腹膜入路更合适。临床上以侧入路经腹腔和侧入路经腹膜后入路应用较多。无论选择什么样的腹腔镜入路,其手术原则都相同:对肾上腺进行精细分离以获得对肾上腺组织的最轻微操作,这种无接触操作技术确保了肾上腺的完整切除并且防止了嗜铬细胞瘤病例中的儿茶酚胺释放。

 

经腹入路肾上腺手术

 

侧入路经腹腔入路

 

优点:

 

①大部分腹腔镜手术医师都具有识别、分离以及保护腹内脏器的丰富经验,腹腔内许多易于识别的解剖标志也有助于分离,而且气腹空间大,视野清晰;

 

②进行该入路操作时患者被固定于70°~90°侧卧位,重力作用有利于肝脾和肠管向腹腔中部移位,从而更广泛地暴露肾上腺,充分暴露便于进行较大肾上腺肿瘤的切除操作,特别是大的嗜铬细胞瘤的切除;

 

③该入路可以触及邻近器官,某些附加择期手术可一并完成,如进行右侧肾上腺切除术时,对于有胆囊结石、慢性胆囊炎的患者可同时行胆囊切除术;

 

④该术式较腹膜后入路技术更容易掌握。

 

缺点:

 

对于腹腔内有粘连的患者分离操作困难,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要求对患者重置体位和重新铺单,可能会发生腹腔粘连并发症,甚至发生肠梗阻。

 

前入路经腹腔入路

 

优点:

 

解剖标志清晰,可以满足双侧肾上腺切除术要求而不需要重新为患者摆体位。

 

缺点:

 

①肾上腺显露困难,操作空间小,术者操作时需要对抗重力作用,被迫对邻近器官进行牵引;

 

②与侧入路经腹腔和经腹膜后进路相比,该手术进路需要增加套管针以置入多个牵引器;

 

③肾上腺床为仰卧位的最低点,这使得血液、淋巴液以及冲洗液易于聚集于此,使手术视野模糊并延长手术时间。

 

后腹膜入路肾上腺手术

 

侧入路经腹膜后入路

 

优点:

 

不需要进行腹内脏器的分离和游离,减少了腹腔内脏器损伤的风险,并且既往腹腔手术带来的腹腔内粘连并不会妨碍腹膜后的分离操作。在腹膜后入路中,由于避免进行腹腔内脏器游离以及粘连松解,从而潜在缩短了手术时间和降低了术后肠道并发症的发生率。

 

缺点:

 

①操作空间较小,从而限制了所能安全切除的肾上腺体积。较小的空间同样限制了器械的置入,并容易发生器械交叉;

 

②后腹腔解剖标准较少,操作技术较难掌握,对于存在大量腹膜后脂肪的肥胖患者,分离操作可能非常困难;

 

③采用气囊扩张法增大腹膜后空间时,可能会在无意中对肾上腺产生直接压迫,在嗜铬细胞瘤的病例中能够导致儿茶酚胺的急剧释放;

 

④后腹腔镜手术 CO2气腹对患者血气的影响更大,更容易引起高碳酸血症。

 

后入路经腹膜后入路

 

优点:

 

可在短时间内直接进入腹膜后寻找肾上腺,且不必牵拉肝脏和脾脏,术中损伤内脏器官的概率很小,在不变换体位的情况下可施行双侧肾上腺切除术。

 

缺点:

 

操作空间较小,操作技术要求高。

 

 

本文引自《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019版

下一篇
【病例】 单纯附睾扭转
单纯附睾扭转非常少见,其症状体征类似于附睾炎,不及时治疗可引起附睾梗死,术前确诊困难。本文报道1例单纯附睾扭转伴睾丸附件扭转病例资料,为临床诊治附睾扭转积累经验。   病例报告   患者男性,11岁,因“左侧阴囊疼痛伴红肿4d”2019年6月16日入院,无发热、呕吐、腹痛等,大小便正常。发病后3d曾于我院门诊就诊,以附睾炎给予口服抗生素治疗无效,疼痛加重,故收住院。无食物药物过敏史,无外伤史。第2胎第1产,生长发育正常。否认家族遗传病史及传染病史。   查体:体温36.6℃,血压102/59mmHg。左侧阴囊红肿、触痛、皮温高,左侧睾丸肿大、质硬、触痛,以左睾丸上极为著,抬举试验阳性。左侧精索略增粗,有触痛。右侧睾丸在阴囊内,大小质地正常。入院彩超提示:左侧附睾增大,实质回声减低,不均匀(以附睾头为著),血流信号丰富,左侧睾丸血流信号丰富。血常规:白细胞7.69x109/L,中性粒细胞66.5%,血红蛋白125 g/L,血小板356x109/L,C-反应蛋白0.5mg/L。考虑左侧附睾炎。给予抗感染对症治疗。入院次日复查彩超:左侧睾丸与附睾之间回声不均区(附件扭转可能),左侧附睾增大,血流信号丰富,遂行左侧阴囊探查术。术中发现左侧附睾头部与睾丸相连,附睾头颜色暗红,附睾体尾与睾丸分离,睾丸与附睾头钻入分离间隙,使附睾头体之间发生折曲扭转,另左侧附睾头与睾丸交界处可见大小约0.6cmx0.5cm附件,坏死发黑。切除左侧坏死附件,复位左侧附睾并行左侧睾丸固定术(图1A、B、C),术后3d痊愈出院。术后左睾丸附件标本病理:组织局部被覆柱状上皮,间质弥漫出血、变性坏死。术后1月复查左侧阴囊无红肿,左睾丸略增大、质硬。彩超:左侧附睾头回声增强,左侧睾丸及附睾血流信号正常。符合术后改变。     讨论   正常附睾是通过上下韧带和附睾系膜附着于睾丸,使附睾不致发生单独的扭转。附睾整个或者部分附着异常,长襻附睾,在外部因素的作用下,如感染或者外伤,可发生游离附睾的扭转[1]。目前报道的附睾扭转有两种类型:头部扭转和体部扭转,分别对应附睾头部和体部与睾丸连接异常。该例患儿附睾属于长襻型,体部系膜缺如,可能附件扭转,提睾肌收缩促使睾丸及其相连的附睾头部钻入系膜间隙发生附睾折曲扭转。   附睾扭转的症状体征与附件扭转、附睾炎早期无明显差异,均为患侧阴囊红肿,睾丸肿大、触痛,如扭转明显可有睾丸抬举试验阳性。但附睾扭转患儿对抗生素治疗无效,阴囊疼痛持续加重,没有附件扭转坏死后自觉疼痛减轻的缓解期。   附睾扭转的超声表现为睾丸具有正常形状和回声,内部血流信号正常;附睾明显肿大,回声异常,血管信号减少2-3;轻度鞘膜积液和阴囊壁增厚。但这些表现并不特异。笔者诊治的这例附睾扭转有完整的阴囊系列超声检查,术前1次超声检查提示左侧附睾增大,实质回声减低,不均匀,血流信号丰富,诊断为附睾炎,没有鞘膜腔积液,符合缺血早期组织水肿改变,且术后1月彩超提示左侧附睾头回声增强,符合左侧附睾头缺血再灌注后修复改变(图2A、B)。该例附睾扭转没有坏死可能是因为扭转发生在头部与体尾连接外,而附睾的头尾分别由睾丸动脉和输精管动脉供血有关,附睾头尾部两支动静脉间有交通支。除了附件扭转、附睾炎,附睾附件扭转也是需要临床鉴别的阴囊急症之一,但附睾附件扭转与睾丸附件一样,属于自限性疾病,病程变化可资鉴别。   附睾扭转后如不及时手术,会发生附睾坏死或者梗死,复位后如附睾血运恢复行睾丸固定术或者附睾与睾丸白膜固定。如果扭转附睾已坏死,可根据情况行附睾部分切除或者附睾全切术。总之附睾扭转非常少见,如患儿临床表现和病程变化与常见的阴囊急症明显不符,应积极手术探查。   来源:罗添华,张旭辉,孙玉芳.单纯附睾扭转1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21,(05):449-450.  
2021-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