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干货】胡桃夹综合征

来自  大家泌尿  2021-08-24

胡桃夹综合征是重度和(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

 

胡桃夹综合征,是临床上重度和(或)继发性精索静脉曲张的常见原因,是指左肾静脉在腹主动脉和肠系膜上动脉间受机械性挤压后肾静脉血液回流受阻引起的左肾静脉高压现象,临床上也称为胡桃夹现象。患者多表现为血尿及蛋白尿,伴或不伴精索静脉曲张。手术治疗目前主要有单纯精索静脉结扎,各种精索静脉分流或左肾动脉、左肾静脉分别与相应动脉、静脉下移吻合等术式,由于创伤等原因,效果尚存在争议。

 

青春期由于身体发育迅速而呈瘦高体型,椎体过度伸展压迫左肾静脉。直立活动时腹腔脏器因重力关系牵拉肠系膜上动脉等,可导致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变窄,左肾静脉在其间隙通过而受压,继而左肾静脉引流的生殖静脉丛、输尿管周围的静脉丛、肾上腺静脉瘀血、扩张,临床上出现左侧精索静脉曲张、血尿、慢性疲劳综合征、直立调节障碍等症状。胡桃夹综合征临床上常发生于青少年。

 

目前对于胡桃夹综合征的治疗,大多数学者倾向对于无症状血尿或年龄小于18岁的患者选择保守观察治疗。手术仅适用于2年以上观察或内科对症治疗后症状无明显缓解或加重、严重不缓解的疼痛或男性重度精索静脉曲张、出现严重并发症,如头晕、贫血和肾功能损害等。手术的目的主要是解除左肾静脉的压迫,恢复左肾静脉及其属支的正常血液回流。

 

胡桃夹综合征的影像学检查

 

多数学者认为精索静脉造影是胡桃夹综合征诊断的“金标准”,但是因为其有创伤和辐射,无严重症状的胡桃夹综合征患者不推荐此项检查。

 

1、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

 

超声对胡桃夹综合征的诊断价值具有灵敏度高、无创伤、无放射线、可重复性高、价格低廉等优点,临床上经常作为首选。但是其诊断标准目前尚无统一定论。大多数学者认为在患者平卧位时,其左肾静脉靠近肾门最宽处的内径与肠系膜和腹主动脉夹角处内径的比值>3.0。在患者站立位15分钟后其左肾静脉靠近肾门最宽处的内径与肠系膜和腹主动脉夹角处内径的比值> 5.2。

 

在患者平卧位时,其左肾静脉最窄处与最宽处血液峰值流速的比值大于4倍;在患者站立位15分钟后,其左肾静脉最窄处与最宽处血液峰值流速的比值>6倍;后者也有报道>5倍以上。

 

夏婷婷等报道10例胡桃夹综合征患者,年龄12~40岁,平均32岁。左肾静脉扩张部位近端处内径(平均7.62mm),比左肾静脉受压处内径(平均1.66mm)平均比率为4.59,内径明显增宽。左肾静脉扩张部位近端血流峰值流速(平均血流峰速101.52cm/s)比左肾静脉受压处(平均血流峰速19.69cm/s)平均比率为5.16,速度明显增快。

 

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左肾静脉在受压处,血流明显变细,其远侧血流速度增快使彩色血流信号亮度增强,并出现五彩样血流。在扩张的左肾静脉血流信号对比右侧肾静脉较暗,呈暗红色,这与血流速度减慢有关,与左肾静脉因为体位改变受压狭窄有关。脉冲多普勒表现:左肾静脉扩张段血流速度突然减慢,频谱突然下降几乎回到基线。在收缩中期和晚期,血流速度逐渐加快,使左肾静脉远端血流速度达到最快。脊柱后伸15分钟后再测量,主动脉与肠系膜上动脉之间夹角变小,左肾静脉因为体位改变受压变狭窄,以及在受压前扩张也更加明显。

 

2、胡桃夹综合征的CT诊断

 

进行腹腔CT增强扫描,选择静脉期进行冠状位及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测量方法:选择静脉期横断面,测量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夹角前及夹角中的横径;静脉期矢状位多平面重建,测量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在夹角前及夹角中的面积。正常成人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变化范围较大,有文献报道分别有47.4°士18.3°、50.9°士25.4°、52.0°士24.0°、85.6°士10.5°、61.32°士22.82°等;而胡桃夹综合征患者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为22.4°士7.16°、21.04°士4.0°等。文献报道,胡桃夹综合征诊断标准为左肾静脉夹角前/中横径的平均值为5.31士2.65、5.0士2.3、5.10士1.76不等。

 

李春燕等认为,左肾静脉在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处受压时,表现为横径变小,纵径变大。而左肾静脉压力与其截面面积的平方呈反比,理论上讲,左肾静脉截面面积的平方与左肾静脉压力呈反比,左肾静脉截面面积更直观地反映左肾静脉压力的变化。不同的病例左肾静脉倾斜角度不同,测量误差变化较大。总之,肠系膜上动脉与腹主动脉的夹角,左肾静脉横径比、面积比对胡桃夹综合征的CT诊断均有意义,而左肾静脉横径比的诊断价值最大。

 

本文引自《精索静脉曲张与男性不育症  马全福 2020观点》

下一篇
【临床实操 】​ 多囊肾去顶减压术
近年来随着微创技术的发展,有些学者会采用腹腔镜多囊肾去顶减压术,具有创伤小、术后疼痛轻、住院时间短及恢复快等优势;但由于囊肿众多,很多囊肿位置深在,为求彻底,需要游离整个肾脏,并且因为多层次减压包括肾盂、肾蒂旁的囊肿都需减压,所以耗时较长,一定程度影响了微创的优势。同时,术中的冰盐水局部降温保护肾功不如开放手术方便。   无论是开放手术还是微创腹腔镜手术,在多囊肾去顶减压术操作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游离肾脏时应尽量贴近肾被膜将其表面的纤维筋膜剥离干净;   2、术中应注意保护和保留每一根迷走血管;   3、减压时囊肿去顶的直径应为囊肿直径的3/4或2/3,注意勿损伤囊肿边缘的肾组织;   4、在手术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沿囊壁内侧放射走行的小叶间动脉和弓状动脉等血管;   5、术中在使用电刀对囊肿减压同时应以冰生理盐水持续局部冲洗创面;   6、对深层囊肿减压时应注意避免误将肾盂肾盏作为囊肿去顶而造成尿瘘;   7、多囊肾合并结石者应在囊肿减压后行取石术,并注意肾内空间结构的变异,操作应轻柔、准确;   8、囊肿去顶减压术应强调减压的彻底性,对肉眼可见囊肿应全部予以去顶、开放,对浅表囊肿去顶后还伴有深部囊肿者亦应予以打开使其形成交通;   9、减压术毕应将Gerota 筋膜在肾下极缝合以防止肾脏在肾窝内过度活动而产生不适;   10、对伴有感染的囊肿,应在抗生素的保护下行囊肿去顶减压术(或经皮囊肿穿刺抽吸感染囊液后注入广谱抗生素)。   多囊肾去顶减压术的常见并发症及其发生原因包括:   1、胸膜损伤:多见于矮胖女性患者,在切开腹横肌或 Gerota筋膜时可伤及胸膜,另一原因是术中为增加显露面而过度用力牵拉肋骨时,拉钩突然滑脱伤及胸膜;   2、腹膜损伤:多由于肾周或囊肿感染致使腹膜与肾脏粘连紧密,而在解剖时发生损伤;   3、肾静脉或其分支损伤:解剖分离肾门或作肾门旁囊肿减压时不慎损伤,或将肾静脉误判为小囊肿行减压而发生大出血;   4、出血:多因损伤迷走血管、分离粘连时剥脱较大面积的肾被膜、囊肿减压时电刀尖过多伸入囊内将实质血管损伤,或深层囊肿壁减压时损伤环形弓状血管或小叶间动脉等引起;   5、上尿路集合系统损伤:多在减压深部囊肿且张力不大时发生,包括输尿管和肾盏损伤等,可通过放置D-J管内引流或行经皮肾穿刺造瘘外引流进行处理;   6、尿路感染及血尿:多因尿路器械操作导致肾盂肾炎、肾盂积脓、黏膜损伤或囊肿减压时过度挤压及损伤肾脏等所致;   7、切口疝:为远期并发症,多由于肥胖或术后咳嗽引起腹压增高等因素使切口肌肉裂开引起;   8、肠梗阻:较为罕见,多由于术中腹膜损伤、肾周或腹部切口感染等因素造成;   9、肾周积液:主要是因为术后引流不畅所致,必要时可在超声引导下调整引流管位置或行穿刺抽液等处理。   对于以下患者一般不建议行减压手术:①已进展至尿毒症期或伴有严重高血压的高龄患者;②有严重出血倾向或已合并严重血尿且无法控制的患者;③明确合并有肾恶性肿瘤或肾结核的患者;④围生期的妊娠妇女或合并其他不宜手术的患者等。   本文引自《吴阶平泌尿外科学》2019版
2021-0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