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尿管镜手术操作技巧:
(1)输尿管膀胱开口处狭窄:
输尿管膀胱开口处为整段输尿管最狭窄的部位,手术过程中可能遇到开口处进镜困难的情况,可使用质地较软的输尿管通道鞘,被动扩张输尿管开口后再行进镜,以降低进镜难度。切勿盲目“暴力进镜,错误的操作可导致膀胱内假道形成,并使该区域组织水肿,遮盖真正的输尿管开口。必要时可留置双J导管,使输尿管被动扩张后行Ⅱ期手术。
(2)输尿管管腔狭窄:
输尿管镜上行过程中可遇到上行困难的情况输尿管镜镜体的设计为头端较细、尾端较粗,因此盲目上镜可导致“抱镜”等危险状况的发生。如上行阻尼感明显或镜下见明显输尿管狭窄环,建议更换细输尿管镜再行手术,如细输尿管镜依旧上行困难,可留置双J导管2~4周以上,被动扩张输尿管后,再行手术治疗。不建议双J导管置入1周以内行手术治疗,因为该时间段输尿管水肿明显,无扩张效果。如需即刻手术,可行输尿管球囊扩张术,术后建议适当延长双J导管留置时间,防止输尿管再狭窄发生。
(3)输尿管扭曲:
输尿管镜上行需在直视下才能保证安全,扭曲的输尿管可使管腔脱离镜下视野,导致输尿管镜通过困难。“拉伸”扭曲的输尿管可行如下方法:①将患者体位调整为头低脚高位;②尝试导丝越过扭曲段,拉伸输尿管,或使用两根导丝,增加支撑效果;③输尿管扭曲可能为输尿管自发蠕动所致,等待一段时间有自行缓解可能;④更换输尿管软镜,利用其头端可弯曲的特性,寻找管腔,越过扭曲段。
(4)输尿管通道鞘放置技巧:
输尿管通道鞘的出现使输尿管软镜碎石术难度大大降低,但错误使用通道鞘可导致输尿管穿孔、输尿管狭窄等并发症。置入输尿管通道鞘要点如下:①置入输尿管时有明显的突破感,在输尿管内上行时手感顺畅,如果置入困难,可前后摆动导丝,观察导丝进出是否通畅,从而判断通道鞘是否沿导丝方向前进,如有明显阻尼感,则需调整进鞘方向;②放置成功的通道鞘较为固定,不会随意进出,如通道鞘明显弹出,则说明其盘于膀胱内,导丝已脱出输尿管,需重新放置;③输尿管通道鞘有不同规格,男性患者一般使用45 cm长的型号,女性或者较矮的男性患者使用35 cm长的型号,如置入通道鞘时仅能通过输尿管开口或不能上行到较高位置,男性患者亦可用35 cm导引鞘,或换用14F甚至更细的筋膜扩张鞘,以免输尿管软镜不能上行至肾盂;④通道鞘置入勿一步到位,尿道口外留10 cm,防止损伤UPJ处输尿管黏膜或肾实质,置入软镜后可在直视下再次调节通道鞘位置。
来源:孙颖浩.《吴阶平泌尿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