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置导尿管的正确维护
在接触导尿管或引流系统前后请做好手卫生,处理引流系统时戴一次性手套。
保持尿液引流通畅。在任何时候要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面,不要把集尿袋放在地上。
每位患者定期用单独的容器清空集尿袋,避免溅洒,并防止集尿袋与非无菌收集容器接触。
留置导尿管的日常护理
1、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留置导尿管的目的和护理方法,使其认识到预防泌尿系统感染的重要性。
2、每位患者应制定个人护理方案,以减少阻塞和结痂问题。应评估每例置管患者导管通畅情况。
3、清洁尿道口周围区域和导尿管表面:每天洗澡或使用清水/生理盐水清洁,清洁后可采用长效抗菌材料喷洒尿道口周围皮肤、黏膜,导尿管体外段自尿道口往下6cm范围及导尿装置各个接口处,每日2次。
4、鼓励患者多饮水以达到内冲洗的目的,并协助更换卧位。发现尿液浑浊、沉淀、有结晶时应查找原因,对症处理,每周做尿常规检查一次。
5、患者离床活动时,导尿管及集尿袋应妥善安置。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注意要及时开放引流管,以保持引流通畅。
6、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当注意对导尿管的保护,不应把导尿管浸入水中。黏膜消毒剂的使用(如氯己定、苯扎溴铵等)可以有效减少感染概率。
7、若导尿管不慎脱出或导尿装置的无菌性和密闭性被破坏时,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8、保持导尿管及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面。
9、导尿管与集尿袋引流管接口无须使用复杂装置或者使用胶带。
10、每天评估留置导尿的必要性,无继续留置指征时尽早拔除导尿管,尽可能缩短留置导尿时间。
11、尿液引流不畅时,检查管道是否扭曲或打折,及时进行纠正。
会阴护理
留置导尿期间每日使用清水或生理盐水清洁尿道口及周围皮肤。
留置导尿的固定措施
1、插入后固定导尿管对防止导尿管滑脱和尿道牵拉很重要。
2、保持导尿管稳定很重要。
3、推荐在体表进行外固定,固定在下腹部或大腿。
留置导尿管引流的观察和维护
观察指标与留置导尿的目的有关。术后留置导尿管用于监测尿量时,尿量的监测对于确保膀胱持续排空和避免过度利尿是至关重要的。在家庭护理中,则应观察与长期留置导尿管堵塞和感染等常见并发症有关的指标(表26-6)。
关于留置导尿管夹管
不推荐在拔除导尿管之前常规夹管。
留置导尿管的家庭护理
导尿管和引流系统不能被断开,除非有合理的临床理由。
要连接管路和引流系统的接头时需要消毒。
复杂的引流系统不推荐作为常规使用。
应采取措施保持引流通畅。
不建议过度频繁更换留置导尿管或集尿袋。更确切地说,在不违反说明书的情况下,导尿管和集尿袋应根据临床症状(如感染、梗阻)或当密闭引流系统受影响时进行更换。
留置导尿中异常问题的处理
1、导尿管阻塞的处理
40%~50%的留置导尿管患者存在管腔阻塞的问题,建议更换导尿管。经常发生导管堵塞的患者,应该积极查找病因,检查有无膀胱结石的可能性。
2、导尿管气囊破裂的处理
气囊导尿管因气囊结构特殊,可因插入导尿管时润滑剂使用、气囊内注入液体成分和量、操作不到位、患者结石损坏及腹压增加等因素,导致气囊在患者体内破裂。对脱出的气囊导尿管,要仔细检查气囊是否完整,观察患者排尿情况,有无尿急、尿痛、血尿、尿频等症状,必要时膀胱镜检查,及时治疗。
①操作中严格遵守规程,在使用气囊导尿管前,先检查气囊质量,按照说明书注入液体成分和量。
②乳胶材质导尿管不推荐石蜡油进行润滑。
③避免便秘等腹压增加等因素。
3、出血观察和处理
导尿后发生血尿,通常是自限性的。在导尿过程中,前列腺损伤可能是潜在的原因。
如果这种血尿不能缓解,首选鼓励患者多饮水进行内冲洗,血尿加重可能需要通过三腔导尿管进行膀胱冲洗,并保持通畅。
4、尿外渗的处理
改变导尿管和气囊位置通常可以解决这种情况,但有时可能需要重新置入导尿管。
5、膀胱痉挛的处理
膀胱痉挛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最常见,可遵医嘱给予抗胆碱能药物治疗。
慢性便秘也可以引起膀胱痉挛。保持正常的肠道功能,高纤维食物和多饮水有助于防止便秘。有时不同的导尿管(更小的管腔和气囊大小)可以减少便秘引起的痉挛。如果治疗失败,可给予A型肉毒杆菌毒素逼尿肌肌内注射。
导尿管的拔除
1、拔管指征
如没有继续留置导尿管的指征时,应尽早拔管。
在导尿管拔除过程中,疼痛是导尿管气囊隆起引起的。这可以通过气囊被动排空而不是施加主动吸力排空气囊。拔管过程动作轻柔、缓慢。
导尿管拔除后,提供关于生活方式的建议,确保患者知晓如果再次发生排尿困难、尿急、尿频等问题,可以随时咨询相关专业人员。
2、拔管困难的原因及对策(表26-7)
来源:黄健.《中国泌尿外科和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北京:科学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