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射精功能障碍-早泄

来自  大家泌尿  2023-09-22

PE的诊断

 

PE的诊断主要依赖于性相关病史(勃起功能、性交频率、自慰情况、伴侣的关系、治疗历史等)、具有鉴别诊断价值或者共病分析方面的病史的收集[下尿路或慢性盆腔疼痛症状、精神心理、内分泌系统(甲亢)、神经系统、心血管病史以及药物使用或滥用史],体格检查包括神经系统、腹部、腰骶部和生殖系统查体,如第二性征,生殖器发育情况,有无包茎、包皮过长、阴茎硬结、弯曲或其他畸形,睾丸的大小质地,有无附睾肿大或硬结以及精索静脉曲张等,必要时行直肠指诊检查排除明显的前列腺或精囊疾患。

 

辅助检查:(1)实验室检查主要是针对获得性PE的可能原因进行检查,如尿常规、生化、性素、甲状腺激素等。(2)影像或器械检查:检查意义同实验室检查,有下尿路或慢性盆腔疼痛者必要时行泌尿系超声检查。(3)阴茎或会阴神经电生理检查:常用的有阴茎神经电生理检查,对于PE的诊断和治疗指导可能具有一定意义,值得进一步关注和研究,但是具体结果的分析还是要综合考虑。

 

 

PE的评估

 

阴道内射精潜伏时间(IELT):

 

是评估疗效的主要指标。IELT定义为自阴茎插入阴道至射精的时间,该时间的延长即认为是治疗有效,但是延长的具体时间并没有统一的标准,这也需要结合病人是否由此改善了射精控制能力和降低了以往的痛苦及焦虑等悲观情绪。需要注意的是,PE病人与健康人群的IELT有重叠,不能作为诊断的唯一根据。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自我评估的IELT已经足够。临床实践中,自我评估和秒表测定的IELT可互换且诊断PE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达80%。结合射精控制力和性交满意度,诊断特异性可提高到96%。秒表测定的IELT仅在临床研究中是非常重要的。

 

PE早泄评估量表:

 

为了进一步评价病人的病变程度以及判断PE是否改善,使用各种评分量表是一个比较客观的方式,目前评估PE的量表很多,主要有:PE概况问卷(PEP),PE指数(IPE),中国PE病人性功能评价表(CIPE),PE诊断量表(PEDT),Derogatis性功能量表 (DSFI),性满意度调查表(GRISS),PE严重程度指数 (PESI),射精功能障碍相关的男性性功能调查问卷 (MSHQ-EjD);PEDT是专门开发出来用于诊断PE的工具,但是实际上在临床应用中,PEDT也可以用来判断疗效,就单纯对PE诊断和评估的特异性和敏感性而言,PEDT是极为便捷实用的量表。

 

 

PE的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PE治疗的一线方案并得过国内外PE诊治指南的A级推荐,其主要治疗药物如下。

 

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SSRIs最早用于治疗抑郁症,但此后临床研究发现也可延缓射精,自从1970年首次报道帕罗西汀治疗PE有效开始,不同种类的SSRIs已经逐渐应用于PE的治疗,目前SSRIs已成为治疗早泄的首选药物,根据其作用机制包括按需服用SSRIs和规律服用SSRIs两大类。达泊西汀是目前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被FDA、CFDA等批准用于按需口服治疗PE的药物,属于短效SSRI达泊西汀剂量规格有30mg和60mg两种,一般推荐起始从性交前1-3小时口服30mg,6次按需治疗后评估,若无明显不良反应可增加到60mg。

 

其他SSRIs包括舍曲林、帕罗西汀、氟西汀、度洛西汀、西酞普兰、氟伏沙明等,属于长效SSRI药物。此类药物治疗PE均无药物说明书标识,故属于超适应证使用。研究显示规律服用后均可产生治疗效果,其中以帕罗西汀20mg每日一次口服治疗延长IELT最佳。也有研究显示,长效SSRI药物,如西酞普兰性生活前4-6小时或帕罗西汀性生活前3-4小时按需服用也可延长IELT。此类SSRIs具有类似的药理作用机制:一方面通过抑制5-羟色胺(5-HT)转运体,使突触间隙内5-HT浓度升高;另一方面,逐渐升高的5-HT会与5-HT1α和5-HT1β受体结合,负反馈抑制5-HT因而延迟射精的效果短期内不明显。用药1周或更长后,5-HT1α/5-HT1β受体脱敏,对突触5-HT释放的负反馈抑制作用减弱,突触间隙内5-HT逐渐增加,疗效增强。因此规律服用SSRIs药物起效较慢,需要1-2周后才能逐渐获得最大疗效。SSRIs治疗PE的不良反应较少见,一般较轻,可以耐受,常发生在治疗开始的第1周,并在持续治疗2-3周消失,常见副反应包括疲乏、困倦、打哈欠、恶心、呕吐、口干、腹泻、出汗、性欲减退、性感缺乏、不射精症和勃起功能障碍(ED)等。 长时间较大剂量服用SSRIs,应注意撤药综合征的发生,停药前应逐渐减量。

 

局部麻醉剂:

 

目前认为,局部麻醉剂治疗PE可能机制是降低了阴茎龟头敏感度,延迟IELT,提高病人性生活满意度,从而改善PE症状,但其具体作用机制尚不明确。可以用于PE治疗的局部麻醉药包括利多卡因/丙胺卡因乳膏 (EMLA)和喷雾剂(TEMPE),盐酸达克罗宁、SS-霜、丁卡因凝胶等。局部麻醉药治疗PE不良反应轻微,主要包括了阴茎麻木、射精困难或不射精等,使用方法不当还可导致女性伴侣阴道麻木和性冷淡。

 

5型磷酸二酯酶抑制剂(PDE5i):

 

PDE5i是治疗ED的一线药物,国内外研究显示,西地那非、伐地那非、他达拉非单独或联合其他药物一起使用治疗PE有一定效果。PDE5i治疗PE的作用机制不清,属于超适应证使用,需要更多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但是对于伴有ED的PE的病人,推荐在治疗PE的同时使用PDE5i治疗。PDE5i的主要副反应包括头痛、面部潮红、视物模糊、肌肉酸痛、消化不良等。

 

曲马多:

 

曲马多是一种阿片类止痛药,主要用于治疗中度至中重度疼痛。少量研究显示曲马多可以延长PE病人IELT,并表现出剂量依赖性的作用特点。但其具体作用机制不清。曲马多的主要副反应包括皮肤瘙痒和嗜睡,其他还有恶心、呕吐、眩晕、警觉性下降等。

 

中医中药:

 

PE中医古称“鸡精”,中医中药治疗PE也有悠久的历史,不同背景的医生可以选择性使用。

 

 

PE的行为、心理疗法

 

药物疗法尽管是PE一线推荐方案,但是总体成功率约60%-70%,而且具有较多的副作用和较高治疗中断率,总体满意度较低。次级推荐针对的传统行为疗法如动停、挤压技术等,总体成功率约50%-60%,对能否延长IELT仍存争议。药物和行为治疗/心理疗法的联合应用以及新疗法的探索,具有相当的迫切性。

 

 

来源:张炎.《射精功能障碍》[J].临床外科杂志,2023,31(2):113-117.

下一篇
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伴睾丸扭转1例
01病例资料     患者男性,17岁,于2022年2月1日 因“右侧睾丸疼痛伴坠痛2d”为主诉入院。入院时患者右侧睾丸红肿,明显肿大,约8cm×5cm×5cm,质硬,睾丸、附睾界限不清,透光实验阴性,抬举试验阳性,睾丸附睾触痛阳性;左侧睾丸未见明显异常。超声检查显示:右侧阴囊壁增厚,约13mm;右侧睾丸回声欠均,外上方结构紊乱,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范围约68mm×46mm×31mm,内回声明显不均,似可见体积增大的附睾及精索回声,于右侧睾丸周围可见深约8mm的液性暗区。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能量图显示:右侧睾丸未见明显血流信号,外上方低回声区内血流信号丰富。超声检查报告:右侧睾丸外上方低回声区,性质待定,考虑“恶性肿瘤?”;右侧睾丸扭转、阴囊壁水肿,周围少量鞘膜积液(图1A)。尿液分析+尿沉渣检查示:潜血(+++),蛋白质(+),红细胞246.40个/μl。血液分析:白细胞计数(WBC)15.61×109/L,中性粒细胞比例78.20%,淋巴细胞比例15.20%,嗜酸细胞比例0.10%,中性粒细胞计数12.21×109/L,单核细胞计数0.99×109/L,嗜酸细胞计数0.01×109/L;心肌酶、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甲胎蛋白、凝血功能、术前八项等均无明显异常。   根据患者病情判断,目前症状只能经手术治疗缓解,且未见明显手术禁忌证,遂于入院当日行急诊手术,术式暂定为右侧睾丸探查+右侧睾丸切除+左侧睾丸固定术。患者全麻成功后,从右侧睾丸逐步切开皮肤、肉膜,见各层组织间炎症、水肿明显,粘连严重;游离睾丸鞘膜囊,纵行切开囊壁,见囊壁明显增厚,充血水肿;睾丸、附睾与周围组织粘连严重;探查见右侧精索逆时针旋转180度,睾丸、附睾及精索明显水肿、淤血、颜色发黑;将精索、睾丸、附睾复位,温盐水及利多卡因注射液湿敷30min,睾丸、附睾颜色无好转,术中超声检查提示右侧睾丸、附睾无血流(图1B),遂行右侧睾丸切除术,将睾丸、附睾及部分精索完整切除(图1C)。考虑到右侧阴囊内炎症反应明显,为避免左侧睾丸感染,暂不行左侧睾丸固定术。术后病理报告(部分):(1)肉眼观睾丸周围见一肿物,大小约9cm×7cm×5cm,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硬,界不清;(2)病理诊断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局部细胞间变,肿瘤浸润睾丸周围软组织、附睾及精索组织,局部浸润睾丸,可见脉管内瘤栓(CD34)及神经周围浸润(图1D、E、F)。患者于2022年2月7日出院后未再复诊,失访。     A:B超检查示:睾丸周围可见一低回声区,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箭头所示); B:术中B超检查示:右侧睾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其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扭转伴坏死; C:术中切除物:可见右侧睾丸切面灰褐、灰红色,质地中等;睾丸周围肿物切面实性,灰白、灰黄色,质硬; D:病理切片中可见肿瘤细胞(箭头所示)(HE染色,×400); E:病理切片见局部肿瘤细胞间变,肿瘤细胞缺乏分化、异型性显著(箭头所示)(HE染色,×200); F:病理切片见脉管内瘤栓,肿瘤周围血管内可见癌细胞浸润(箭头所示)(HE染色,×200)。   图1 病例的超声检查、术中切除物及病理结果     02讨论     横纹肌肉瘤是儿童期最常见的软组织肿瘤,它是由不同分化程度的间叶源性细胞组成,且恶性程度较高,其组织类型可分为胚胎性、腺泡状、多形性或间变性3个亚型。胚胎性横纹肌肉瘤可发生于头颈部、四肢等全身各个部位,其中眼眶是最常见的部位,但是生长在睾丸、附睾及精索的临床病例较为罕见,并且位于睾丸旁的发生率仅占所有阴囊内横纹肌肉瘤的7%。睾丸旁横纹肌肉瘤可通过淋巴途经转移至腹膜后淋巴结及腹主动脉旁淋巴结,也可以通过血管途经进行转移,其中肝和骨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睾丸旁横纹肌肉瘤通常表现为阴囊内或腹股沟管内出现短时间增大的单侧无痛性肿块,或非特异性症状,如食欲下降、疲劳、体重减轻,出现睾丸疼痛和鞘膜积液的患者在临床上极为罕见,仅见个例报道。本文报道的患者临床表现为单侧睾丸疼痛伴坠痛,且发病前并未发现阴囊内有无痛性肿块;其临床症状出现是由于肿物压迫了神经,且本身伴有睾丸扭转并部分坏死,可能还存在阴囊内炎症导致鞘膜积液的出现,因此,给疾病的诊断带来了一定干扰,极容易与单纯睾丸扭转、单纯附睾炎相混淆。   目前,超声检查是该疾病诊断的首选手段。但是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容易与附睾炎、腺瘤样瘤和平滑肌瘤相混淆。本病例中超声二维声像图显示右侧睾丸生理位置发生改变,彩色多普勒血流及能量图显示血流信号消失,提示扭转伴坏死;右侧睾丸外上方可见形态不规则的低回声区,内回声不均,体积较大,其内可见扭转的精索组织,但血流信号丰富,与单纯睾丸扭转表现不符,倾向于考虑富血供恶性肿瘤(图1A、B)。有研究发现,男性生殖系统的横纹肌肉瘤表现为血流信号较丰富的实性高回声团块,但也有表现为低回声的报道。我们认为团块超声回声特征不足以作为横纹肌肉瘤的特异性表现。临床考虑为睾丸旁横纹肌肉瘤等恶性肿瘤时,仅依靠临床症状及超声表现,极易误诊,尤其当患者同时伴有炎症存在或睾丸扭转时,因此,病理学检查仍是诊断的“金标准”。   局限性睾丸旁横纹肌肉瘤一般预后较好,但年龄≥10岁、肿瘤直径>5cm、累及淋巴结往往预示着预后不良。目前,该疾病的治疗方式仍存在较大争议,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方法,术后根据个体化病情予以放射治疗、化学治疗等辅助治疗。睾丸肿瘤可能直接影响生殖功能、损害精子质量,手术等治疗方式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损害生育力,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对生殖细胞的损伤更为显著。因为睾丸组织对辐射极其敏感,对侧的正常睾丸也会面临辐射损伤的风险,造成潜在的生育能力受损。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以及患者对治愈后长期生存质量要求的提高,如何进行生育力保护逐渐成为个性化治疗方案的一部分。在治疗前和治疗过程中,临床医师应告知患者或未成年患者的父母治疗可能带来的生育力损害,与患者进行充分地沟通,在制定治疗方案时应考虑到生育力保护。目前,应用于临床的生育力保护手段主要有冷冻保存技术,如睾丸组织冷冻保存和精子冷冻保存等。   综上,本病例的诊疗过程提示,当患者存在睾丸疼痛且超声检查显示睾丸扭转伴睾丸旁血流丰富的团块时,不能忽略恶性肿瘤的存在可能;在临床实践中应进一步完善相关辅助检查,以尽早诊断和治疗,改善患者预后情况。     来源:张英檀、孙丽、李丽.《睾丸旁胚胎性横纹肌肉瘤伴睾丸扭转1例》[J].生殖医学杂志,2022,31(11):1598-1600.
2023-09-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