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
LINE

【病例】先天性Ⅲ型压力性尿失禁1例

来自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19-03-22

压力性尿失禁(SUI)是困扰成年女性的普遍问题,其中因括约肌功能先天障碍所致者罕见,国内外也鲜见报道,本篇报道1例。

未标题-2.png

【病例资料】


女性,18岁。出生时发现尿道口有尿液漏出,无自主排尿。出生后半年行“尿道封闭及膀胱造瘘术”。后患者自行拔除造瘘管,不久再次出现尿道口漏尿,每日需5张尿垫。


查体:下腹部见约4 cm×2 cm范围的手术疤痕,其上可见一直径约0.2 cm瘘口并有少许尿液流出,尿道口宽敞松弛,可容纳一食指通过。


【辅助检查】


静脉肾盂造影


未见异常。


彩超


右肾轻度积水,肾窦区分离约1.0 cm。


尿动力学检查


膀胱顺应性好,膀胱充盈至约40 ml时即出现漏尿,漏尿时膀胱内压12 cmH2O,尿道压35 cmH2O。


膀胱镜


尿道增粗,灌注时尿道口持续有液体流出,膀胱各壁未见异常。


膀胱尿道造影


膀胱灌入200 ml时,右侧输尿管返流明显,膀胱颈呈完全开放状态(图1)。

图2.png

图1:术前膀胱造影检查


【诊疗经过】


诊断为先天性尿道固有括约肌功能障碍(ISD)型SUI、膀胱腹壁瘘。行TVT尿道封闭+膀胱腹壁瘘修补术(图2、3)。

图3.png

图2:术中取部分腹壁筋膜固定于吊带中部


图4.png

图3:术中吊带置于尿道中


术后1周,拔除尿管,患者能控尿及自主排尿,平均排尿容量约110 ml,最大排尿容量约140 ml,住院1周后顺利出院。


术后4月,随访患者未再出现尿失禁症状,同时无排尿困难。每次排尿量约200~300 ml,伴轻微尿急。复查尿动力学检查示:最大尿流率15 ml/s,最大膀胱容量170 ml,膀胱逼尿肌收缩乏力,最大逼尿肌压力18 cmH2O,膀胱内压18 cmH2O,腹压辅助排尿,膀胱充盈时尿道口无漏尿。尿道压为140 cmH2O。


【讨论】


根据尿动力学检查结果,SUI可分为解剖型和尿道内括约肌障碍(ISD)型,ISD型SUI也称为Ⅲ型SUI。相对于Ⅰ、Ⅱ型SUI患者,Ⅲ型SUI患者常伴有更严重的尿失禁症状,且手术失败率较高。


对于Ⅲ型压力性尿失禁患者,手术的主要目的是提高尿道闭合压以关闭尿道,典型的手术方式为自体筋膜膀胱颈吊带术(PV sling)。近年来,研究发现TVT治疗Ⅲ型SUI效果媲美PV sling,且远期治愈率更佳。


本例患者尿道括约肌功能完全丧失,考虑传统的抗尿失禁手术难以达到术后控尿的目的,结合患者病情及个人意愿,选择行TVT尿道封闭+膀胱腹壁瘘修补术,术后患者行自身清洁间歇导尿。此外,考虑患者右侧输尿管返流可能与该侧膀胱输尿管连接处阀门先天发育异常有关,由于患者漏尿症状严重又为平卧位时的低压返流,故未同期处理,而是根据术后右肾积水改变的情况再作处理。


行TVT手术时,切取一小块残留的腹壁筋膜固定在吊带中部(图2),旨在减小吊带对尿道的侵蚀,同时用以加强吊带封闭的力量。由于术前以封闭尿道为目的,术中调节吊带的力度至最大限度(图3),但术中膀胱镜检仅见膀胱颈口明显缩小,并未使尿道完全封闭,仅造成尿道一定程度的梗阻。而在术后5周拔除导尿管后,意外发现患者能自行小便,尿失禁症状消失。


经过术后随访,患者排尿量明显增加。复查尿动力检查示膀胱压较术前升高,膀胱充盈时尿道口无漏尿,尿道压明显增加。术后多次复查B超示右肾积水消失。术后6个月复查彩超再次出现了右肾轻度积水,但积水程度与术前一致,无明显加重。膀胱造影平卧位仍有右输尿管返流,但肾图提示双肾功能正常。鉴于目前患者排尿功能恢复良好,右输尿管返流并未造成肾功能的损害,故暂时未考虑行右输尿管再植术,而是密切随访。


【思考】


针对本次病例的成功,笔者认为TVT吊带面积较大,张力稳定,当腹压增加时,TVT吊带对尿道产生强力的支撑,同时控制膀胱出口的开合,在应力的状态下,牵拉压迫尿道中段,增加了尿道闭合压,促进尿道的闭合。对于Ⅲ型SUI患者而言,手术难点在于术中对吊带张力的把控,许多病例的手术结果总是介于疗效较差和膀胱出口梗阻之间。本例患者因尿道阻力低下,为增加尿道闭合压,术中术者适当过度收紧吊带,虽然术后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但仍需警惕术后膀胱出口梗阻的发生。


从这例治疗成功的病例中,笔者体会到对于严重的Ⅲ型SUI患者,选择适当过度收紧TVT吊带应当可以获得同样的治疗效果。


来源:付梓峰,梁国标,宋先初,等.先天性Ⅲ型压力性尿失禁1例报告(J).现代泌尿外科杂志,2019,24(1):83-84.

 

下一篇
【病例】膀胱内异物,这种你一定没遇到过
欢迎围观节育环、双J管、电线、缝衣针、温度计......这些都可能出现在膀胱里,你可能也遇到过。但是,67颗钢球进入膀胱的案例你见过吗?【病例资料】病例1男性,50岁,已婚,因“膀胱内自行置入异物伴尿痛1天”入院。该男子1天前玩耍时将数枚磁性钢珠经尿道口塞进尿道,挤压阴茎后,钢珠消失,自觉排尿不畅,伴尿痛,未曾理会,尿痛症状逐渐加重1天遂就诊。尿常规示:WBC 15~20个/HP,RBC 7~8个/HP。腹部平片(KUB)示:耻骨联合区条状金属异物(图1)。图1:患者KUB检查患者自发病以来,精神、饮食、睡眠可,大便正常。入院后当天,急诊硬膜外麻醉下行经尿道膀胱镜下膀胱异物取出术,取出直径0.5 cm磁性金属球67枚(图2)。图2:膀胱异物(磁性钢珠)处理膀胱异物后,经精神心理检查评估,排除患者精神异常,建议患者进一步做性生理及心理问题的咨询与指导。术后1周,患者尿路刺激症状及血尿完全消失。病例2另一篇文献报道中,入选63例膀胱异物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16例,年龄15~80岁,平均37.5岁,病程1天~6个月39例,6个月以上24例。膀胱异物种类包括:节育环3例,医用缝合丝线20例,双J管12例,气囊导尿管和膀胱造瘘管断端残留16例,塑料电线2例,树枝条1例,体温计1例,发卡2例,塑料管3例,火柴杆1例,细绳子1例,缝衣针1例。在这些患者中有40例并发块状膀胱结石,其余患者中部分有不同程度的肉眼血尿、尿路刺激症状(尿频、尿急和尿痛),伴有不同程度的尿路感染。图3:膀胱镜及影像学所见膀胱异物治疗方式主要为经膀胱镜取出及膀胱切开取出异物,其中,50例患者经膀胱镜取出,术后恢复快,但多为细小、柔软物品。其余13例为膀胱切开取出异物。所有患者均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个月,均未出现下尿路不适,未再出现血尿和尿路感染。【讨论】膀胱异物有哪些?当今社会膀胱内异物临床并不少见,世界范围内均有膀胱异物的病例报告。1917年,日本首次报道膀胱异物病例,随后已有1500例相关报道。膀胱异物病例中,60%为尿道途径引入异物,特殊性癖好是其主要原因,30%通过膀胱壁进入。临床报道的膀胱异物种类多样,包括温度计、铁丝、铁钉、发卡、玻璃棒、铅笔、节育器(环)等。男性患病率约为女性的两倍。膀胱异物多在10~20岁患者中报道,但近年,年长者(约60岁)中也有报道。膀胱异物有何危害?膀胱异物的主要症状为耻骨上区或尿道疼痛、尿频、尿急、排尿困难和血尿。部分慢性病例还会发展为膀胱结石,或可引起膀胱慢性穿孔或并发破伤风。膀胱异物如何治疗?KUB和膀胱镜检查是诊断和评估膀胱异物的标准方法,在一些病例中也会用到CT和MRI。膀胱异物的治疗方法主要有经尿道膀胱镜下异物取出术和膀胱切开异物取出术,具体术式选择要根据患者的实际病情。应注意,在术前进行详细的术前检查,以检测膀胱异物的特征,避免膀胱壁穿孔风险。在病例1中膀胱异物为67颗直径0.5 cm的磁性钢珠,实属罕见。在治疗时,虽然每个钢珠体积不大,但具有磁性,异物钳无法夹取,遂先将钢珠全部推入膀胱,于膀胱镜下用碎石钳逐个取出。总之,膀胱内进入异物后应当尽快就医,检查确定异物性质及位置,采用合适的手术方式将异物取出,若为多个异物取出后应再次行膀胱镜检查,避免异物遗漏。求围观膀胱异物多种多样,无奇不有,那么,你在临床中遇到过哪种?留言出来让我们开开眼界吧!当然,借此也提醒各位特殊爱好者,虽然医生可以帮助大家取出这些异物,但也应且行且珍惜。参考文献[1]李玉兵,高云球,江少波,任小刚.膀胱内少见异物1例(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8,33(4):336.[2]刘娇,孔垂泽,宫大鑫.膀胱异物的诊治分析(附63例报告)(J).临床泌尿外科杂志.2014,29(4):358-359.[3]Agha, R.A., Fowler, A.J., Saeta, A., Barai, I., Rajmohan, S., Orgill, D.P., and Group, S. The SCARE Statement: Consensus-based surgical case report guidelines. Int J Surg. 2016; 34: 180–186.[4]Van Ophoven, A. and deKernion, J.B. Clinical management of foreign bodies of the genitourinary tract. J Urol. 2000; 164: 274–287.本网站原创内容,转载须经授权并注明出处。
2019-03-20